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而产生的两个特定概念。虽然两者都表现为一定的奋斗目标,但二者无沦是产生的背景、内涵,还是实现的步骤及本质要求都存在着一足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七十年代末首先提出的,当时我国刚刚结束十年文革时明,粉碎“四人帮”不久,经济贫困、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落后,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在这样贫困落后的社会状态下,邓小平同志当机立断,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思想,从此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共同富裕思想不仅成为我国人民追求的奋斗目标,而且小平同志在 1992 年南巡讲话中将它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全面小康则是 2002 年江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是在我国人民实现了总体小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改革开放 25 年来经过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江总书记代表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同全国人民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那殷实”。这一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必修将本世纪头二十年作为紧紧抓住的、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第二,内涵不同。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三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共同的繁荣和富裕,而不是共同的贫穷落后。其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而不是少数人或阶层的富裕。其三指既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共同富裕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终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应坚持的原则。做为发展目标,它是长远的,是人们在近期内不易实现的富裕生活状态。人民生活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我们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共同努力;做为一项发展原则,是指人们追求的富裕必须是使所有人都富裕。少数人的富裕不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最终的取问。全面小康则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种社会生活状态。它是以总体小康为起点,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使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综合性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的期限,十六大报告中已明确限定为本世纪头二十年。所以全面小康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阶段性发展目标。

  第三,实现的步骤不同。针对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实现过程及步骤,即:第一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第二步,先富起来的人或地区帮助、带动未富的人或地区;第三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一步我们已经成功地走过,目前正处于第二步的实践过程之中。从发展趋势来看,最后实现第三步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是梦。对于全面小康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党也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阶段,也正是我国“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自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始,各地区就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具体步骤与时间表。总的来看,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区迈向全面小康的步子大一些,速度快一些。

  第四,反映的本质不同。共同富裕不仅是我国长远的发展目标、发展原则,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讲的五个要点是一个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生产关系方面);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最终目的。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的,统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赋予它们以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意义。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个目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体现出的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而五个“统筹”正充分地反映了科学的发展观。所以,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既足实习全面小康的指导方针,又是全而小康内在的、本质的要求。

  (二)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虽然存在以上种种不同,但做为我国人民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甚至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具体表现为:

  第一,全面小康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要使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由贫困落后走向共同富裕,是要经过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提高,日臻完善的长期过程。而在通向这一目标过程中的每一步实践都构成了走向共同富裕的实际步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向贫穷宣战,着力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我国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
  不断的努力,在上个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而全面 小康又是小平设计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必经的承上启下阶段。在这个阶段即本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力打 拼,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六个“更加”。在此基础上,经过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可见,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体现了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统一,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第二、全面小康又是以共同富裕为基点和原则的。

  全面小康不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同时又是一种可以预期的、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状态。而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最终的目的,同时也是在全面小康的实践中应坚持的原则。所以全面小康也应以共同富裕为基点。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所以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个别人和个别地区真的富裕起来了,到2000年末人们的物质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标准、不平衡、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并不是十几亿人口都已富裕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 800 多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同时仍有 3000 万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而且城乡差别拉大,贫富差距悬殊,这与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求还一定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出于对相当一部分落在后面尚未富裕的人和地区着想的。目前我国实行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发展的战略,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第三、两者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及时代特征的概念。全面小康中的“小康”一词,一般指经济上比较宽裕,而小平对“小康”一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用“小康”一词来描绘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就用“小康”这个概念来描绘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应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年小平又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 美元。”可见,总体小康也好,全面小康也好,都反映的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都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特定词语。而共同富裕最本质的特点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区别,其中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现代资本主义即便到了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物质产品比较丰富的现代阶段,没有也不可能为自己规定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和前途。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富裕”却与“共同”风马牛不相及,并且少数人的富裕要以绝大多数人的绝对或相对贫困为代价。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992年南巡讲话中,邓小平进一步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规定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作为本质,它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已经径渭分明;作为本质的外在表现,则是一个随着认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它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第四,二者都是有先后、分步骤地逐步实现的过程。

  自邓小平提出“小康”概念开始就将实现以小康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他可以预期的未来内制定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见,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的起始点,是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同样,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践中,从政策上小平也同样规定了三步走,即:先富——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总之,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都是在实践中有龙后,分步骤一点点推进的,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第五,两者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把努力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小康是十三亿人口物质、精神、文化各方面生活的小康,共同富裕也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都是指人的需求的满足及人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小康的“全面”突出了人们需求的全方位满足,共同富俗的“共同”则涵盖了所有人群。

  (三)无论是指日可待的全面小康,还是令人向往的共同富裕,作为目标二者都已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可谓任重而道远。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只争朝夕,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的进程,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更好地抓住机遇,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呢?

  1.加速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的关键。

  正如小平所说:“发展是硬道理”。无论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还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心任务都是促进经济发展,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有极大的提高。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才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所以,发展是解决备种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要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思想,力求发展。同时,要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问题,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人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己位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实现了总体小康。这一切
  的取得都是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进行的,没有改革就没有目前的总体小康。今后,在旧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消除之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样要走改革之路。要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说白了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公民都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共同富裕就是所有人都有钱啦!基本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2
我的理解应该是月入一万五以上算达到小康了,全面小康还有很长的路。共同富裕就更难了,如果要达到共同富裕,就必须打压别的国家,就像美国现在做的事一样,美国虽然没达到共同富裕,但最接近共同富裕的国家肯定是美国。国家运行要有不同的阶层,要达到共同富裕就要让别的国家穷人来做中下阶层的人。
有的人可能会说工作不分贵贱,富裕的人也可以去做环卫工,做保母,那我可以说你被成功洗脑了。富裕肯定是不缺钱,只要不犯法,想做什么做什么。谁会把环卫工保母当爱好?家里只少要请个保母,否则你都不算富裕,环卫工保母和工厂的工人都是外国人,这才算是这个国家达到共同富裕了,你们想想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几乎不可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