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家族是怎样把曹操后代一个个杀尽的?

如题所述

1、司马氏掌控曹氏政权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司马懿老谋深算,周密布置,巧设机关,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搏杀,铲除掉自己的政治对手曹爽后才逐渐确立起来的。

2、魏明帝曹叡去世时,传位齐王曹芳,并以司马懿和曹爽为顾命大臣。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掌握曹魏大权,后又诛灭曹爽集团。嘉平三年(251),司马懿在逼死王凌和楚王曹彪后死去,其子司马师继其掌权。

3、正元元年(254),司马师杀大臣夏侯尚、李丰、张缉等;同年九月,因魏帝曹芳参与了铲除司马氏集团的图谋,司马师、司马昭又废掉曹芳。在郭太后的力主下,曹丕之孙、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被立为帝,作为魏明帝的后嗣,改元正元。

4、正元二年(255),司马师平定毌丘俭的兵变后去世,其弟司马昭继其掌权。甘露二年(257),司马昭挟曹髦及郭太后镇压诸葛诞兵变,于次年取胜,司马氏集团的权力进一步巩固下来。 

5、自正始十年(249)至甘露三年(258),随着一系列政变的展开和淮南三叛渐次平定,司马氏的权力日渐巩固,曹魏皇权则日渐衰微。尤其是曹芳被废后,皇宫卫士被大量削减,仅以老弱戍守 ;又据毌丘俭所言,司马师不上朝觐见君主,曹髦欲探问其疾病,也被司马师拒绝 ,皇权之衰微可见一斑。

6、曹髦虽无实权,但才慧早成 ,有志于中兴曹魏,尤其推崇中兴夏朝的少康。 即位之初,曹髦曾采取减省用度 、派遣侍中巡视等举措 。司马师死去后,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由此可以达到削夺司马昭的兵权的效果。

7、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公然抗旨,自己率军回京。曹髦计划落空,又不得不对司马昭加以笼络。 此后,曹髦还曾写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对此感到厌恶,二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8、司马昭弑君,是发生于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即景元元年,公元260年)五月魏都洛阳的政治事件。魏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而泄密,终被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指使武士成济弑杀于南阙。事后曹髦被追贬为庶人,忠于曹髦的大臣王经及亲属被杀,成济则作为替罪羊被夷灭三族。

9、司马昭弑君标志着自曹芳以来曹氏集团恢复皇权的努力的彻底失败,为司马代魏进一步铺平了道路,但也给司马氏集团留下了政治阴影。

10、司马昭决定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 ,并派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去迎接曹璜,作为曹叡的继承人。曹璜是曹操之孙,与魏明帝曹叡平辈,也非曹丕的直系后裔(当时曹丕仍有直系子孙在世,例如曹髦之弟曹启 )。

11、太后下诏令群臣为常道乡公曹璜更名。后定名曹奂。 六月二日,常道乡公继位,改元景元 ,这就是魏元帝。

12、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扩展资料

随着曹髦的被弑杀,司马代魏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对司马氏而言,其篡魏的遮羞布已被撕下,篡魏势在必行。对贾充、王沈而言,他们对司马昭功劳卓著,必将获得丰厚的政治回报。 

然而,司马昭弑君事件也成为司马氏集团挥之不去的政治阴影。例如,王沈被曹髦尊称为“文籍先生”,却不忠于曹髦而告密,导致司马昭弑君,故而受到舆论的批评。 

贾充曾在宴会上被庾纯批评为“天下凶凶,由尔一人”,反驳后又被庾纯质问“高贵乡公何在”; 贾充的母亲见到古今皆重忠义,故多次痛骂亲手弑君的成济,只是不知其子贾充也参与了弑君之事,仆人们听到她骂成济都偷偷地笑。 

另据《资治通鉴》记载,贾充曾质问孙皓其之前在东吴实行的酷刑是怎么一回事,不料被孙皓反唇相讥:“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这令贾充十分尴尬。 

直到东晋,据《世说新语》记载,当晋明帝听王导讲述晋朝建立的过程,听到司马昭弑君时也忍不住捂住脸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司马懿 (三国时期历史人物)

百度百科-司马昭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百度百科-司马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红潮导语:在此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司马懿并没有急于与曹爽较量,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推病不除,他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司马师也退职回家闲居,暂且回避了曹爽的锋芒,耐心等待机会的来临。 三国时期,曹操与曹丕父子可谓是强权政治的代表。曹操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政客逐渐在政治赌博中获取了实力,先“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汉献帝成为自己手中的玩偶;然后位及丞相,九千岁加“九锡”,他自己虽然没有亲自登基称帝,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他历经多年苦战,消灭了黄河流域许多实力强大的诸侯,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地区。他的儿子曹丕把他父亲的基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终于迫使汉献帝“禅位”,实现了以魏代汉的目的,也开创了我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时期。 然而,曹氏父子开创的曹魏政权仅仅传承了两代,到明帝曹睿死后,曹魏政权就出现了衰相。曹氏政权逐渐被司马氏掌控,明帝以后的几个小皇帝都成为了司马氏手中的玩物,最后,司马炎也玩起了曹丕的游戏,迫使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 司马氏掌控曹氏政权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司马懿老谋深算,周密布置,巧设机关,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搏杀,铲除掉自己的政治对手曹爽后才逐渐确立起来的。 司马懿是在蜀汉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将领,他足智多谋,善于用计谋破敌,在和诸葛亮的多年对阵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与诸葛亮的多次较量中也丝毫不占下风,成为魏政权抵御蜀汉政权进攻的一道坚实的屏障,这也使司马懿逐渐成为魏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危时,封曹爽味大将军,总摄朝政;又从前方召回司马懿,以八岁的幼子曹芳相托。明帝的意图应该很清楚,有关政治上的事务由曹爽负责,而军事上的事情尤其是对外战争则又司马懿负责,他们两人互相掣肘牵制,以确保曹魏政权能够稳定过渡。殊不知这样一来也就埋下了一个祸根,曹爽和雄才大略的司马懿之间会同心协力共同辅佐这个年仅八岁的少年天子吗? 曹睿死后,曹爽和司马义共同扶持曹芳即位。而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政治争夺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曹爽毕竟是曹氏皇家血统的后人,在开始争夺的时候,便占得先机,取得了巨大的优势。曹爽先下手为强,他上奏魏主曹芳,建议加司马懿为太傅,曹芳同意。从此政权和兵权就皆归曹爽一人掌控。大权独揽后,曹爽又大量封亲信、兄弟为朝中官将。曹爽权势熏天。 在此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司马懿并没有急于与曹爽较量,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推病不除,他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司马师也退职回家闲居,暂且回避了曹爽的锋芒,耐心等待机会的来临。 曹爽独掌大权后,生活花天酒地,十分奢侈。他以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对手已经被击倒,便放松了警惕,经常与亲信随从等出城打猎,他的弟弟劝他不要出城打猎,以免为人暗算,曹爽不听;司农桓范晔劝曹爽,他仍然不听。 曹爽在朝中专权,不知司马懿的情况,恰逢亲信李胜任荆州刺史,就让李胜前往司马懿家向他辞行,探听消息。李胜来到司马懿府上,司马懿立刻明白了他的来意,他立刻摘去帽子,把头发散开,上床围着被子坐下,又令两个婢女扶着,装作病入膏肓的样子,才请李胜入府。李胜走到床前拜见司马懿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今天子命我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司马懿装作笑容说:“并州那个地方离朔州(边防地区)很近,你要好好防备。”李胜说:“是荆州刺史,不是并州”。司马懿说:“你刚刚从并州来?”李胜说:“是上荆州去。”司马懿大笑说:“你是从荆州来?”李胜说:“太傅如何病到如此地步。”左右说:“太傅耳聋。”李胜说:“给我纸笔一用。”左右取来纸笔给李胜。李胜写完呈给司马懿看,司马懿看后笑着说:“我病得耳聋了,此去保重。”说完,以手指口。婢女进汤药,司马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司马懿哽咽着说:“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多加照顾,拜托了!”说完,倒在床上,大口喘气。李胜辞别司马懿,回见曹爽,详细介绍了自己所见的情况。曹爽大喜说::“此老若死,吾无忧矣!”(司马懿装病,表演逼真,不由得你不相信他确实病入膏肓了。) 李胜走后,司马懿起身对两个儿子说:“李胜回去,回报消息,曹爽就不再畏忌我了。只等他出城打猎,我们就可以行事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