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去过哪些地方啊?

如题所述

去过秦州、华州、成都、四川奉节县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扩展资料:

杜甫的相关情况:

1、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2、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3、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9
杜甫的青少年及其壮游时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杜甫的生平。杜甫一生命运多舛,创作丰富,学界对他生平的研究也很细,现在学界有四个时期和八个时期诸多分法,通行的一般的说法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杜甫的青少年及其壮游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杜甫困顿长安十年求仕的时期,第三是杜甫在安史乱中和为官时期,第四是漂泊西南和终老湖湘时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野老。曾经当过工部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杜工部。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生于今河南巩义市瑶湾村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为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为初唐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奉天令。
杜甫自幼好学,他“熟精《文选》理”,“读书破万卷”。六岁时曾在郾城(今河南许州)观看过当时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这是唐代的一种配合歌唱的健舞,他在诗中说: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这是多年以后杜甫回忆看公孙大娘舞剑的情景,可见6岁时观看的这次舞蹈演出,对杜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在东都歧王宅听李龟年唱歌,观赏过“草圣”张旭的书法,以及盛唐“四绝”之一裴旻的舞剑。这多方面的艺术熏陶提高了杜甫的艺术修养。 他在《壮游》一诗曾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这是说,他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诗才了,处女作是写凤凰的诗歌。我们知道初唐诗人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曾经写过咏鹅诗至今脍炙人口,但杜甫七岁时咏凤凰的诗作没有留传下来,可能因为凤凰是传说中的东西,一个七岁的小孩写传说中的东西要写好是相当不容易的。没有留传下来情有可原,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杜甫从小的爱好和艺术修养。他九岁时开始练习书法,而且杰作很多,乃至于当时的书法大家李邕都来和他交朋友,王翰这样的大诗人也愿意和他做邻居。杜甫从小很有艺术修养和诗文创作才华。
虽然杜甫小时候有些早熟、少年老成,但我们要知道杜甫小时候并不是书呆子,也有活泼好动、天真顽皮的一面,他后来在诗中说:“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早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这是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脱离孩子气,仍然像小牛犊一样在庭院中跳来蹦去,东走西走。八月房前的梨树和枣树熟了的时候,他每天可以上树好多回摘枣摘梨。这天真的童心和青春的活力毕竟是遏止不住的,杜甫以后一直热爱生活、善于感受生活并将之吟咏成诗,成为千古大诗人,以后的艺术成就应该说是和他自小俱来的这种阳光性格分不开的。
杜甫困顿长安十年求仕的时期

开元十九年(731),杜甫开始了他的漫游活动。盛唐诗人大多喜欢漫游,他们漫游天下的目的有很多,一是为了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能够拜见各地的达官贵人,为自己造成文坛上的声誉而做准备。还有就是到各个地方去求仕,找做官的机会。杜甫一生前后漫游共三次,历时十年。第一次出游至吴越(现江苏浙江一带),游览了江南许多秀丽的山川。其《壮游》诗曾写道:“东下姑苏台,已俱浮海航。至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他当时已经到了姑苏地区,就是现在的苏州地区,在江边已经做好了出东海的准备,准备渡海东上,但是当时没有成行,以至于他在中老年以后一直遗憾,没有能够到当时的扶桑即现在的日本去玩一趟。
开元二十三年,他由江南赶回东都洛阳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当时特别有名望的善于选拔人才的孙逖。考前,杜甫自视甚高,甚至连屈原、贾谊、曹植、刘桢这样一些古代大文学家都不放在眼里,但现实却和他开了一次玩笑。贾至、李颀、萧颖士、赵骅等人都考上了,杜甫却落第失败了。杜甫虽然感到懊恼,但当时少年气盛,考场得失并未十分在意。第二年,杜甫又开始第二次漫游,这次的地点在齐、赵(今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他在《壮游》诗中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青云冈。”从这几句诗中可见,杜甫在齐赵漫游的时候是多么的风流倜傥,春天在丛台上放歌,冬天在青丘旁打猎。其间他还创作了《望岳》、《登兖州城楼》等作品,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俯视一切、慷慨激昂对人生充满憧憬和信心的名句。
开元二十九年,杜甫回到洛阳。
天宝三载(744),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识,二人一见如故,同游梁、宋,这是杜甫的第三次漫游。此次漫游的同伴还有诗人高适,三人情趣相投,一起登高怀古,饮酒赋诗,郊游狩猎,访古寻幽。到秋天的时候,三人分手,高适游楚,李白往山东任城探视家小,杜甫则往兖州看望他父亲。当时杜甫的父亲在兖州任职。尽管在临别前,李白曾经对杜甫讲过当时京城和宫中的一些政治现实。但是杜甫年轻识浅,哪能理解李白心中的苦闷。他不但劝李白不要痛饮狂歌空度日,还问他飞扬跋扈为谁雄,他不太理解李白的这种狂放不羁。和李白分手不久,他就怀抱着政治理想来到了京都长安。但是迎接他的是冷漠的社会现实。

杜甫遇李林甫操纵考试,落选举人

天宝六载(747),玄宗下诏“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建言:‘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乃令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委尚书覆试,御史中丞监之,取名实相副者闻奏。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资治通鉴》卷二一五)玄宗在天宝六年曾经下诏广求才子,只要有一项特长的士子就可以到京都来会考。但是奸相李林甫害怕举人们对策时会指斥他的政治阴谋和奸恶行为,就设置了很多严格的程序,刁难这些士子。这是李林甫极其现实的政治考虑,不可等闲视之。要知道,这次考试正是处于李林甫以莫须有的罪名,大量制造冤案,刚刚杖杀李邕、裴敦复,又奏分遣御史往贬所赐皇甫惟明、韦坚兄弟等死,并逼死李适之、王琚等不久,朝野震惊的时候。李邕是盛唐的大文豪,他的死引起过李白的愤慨。李适之是后来杜甫歌颂的饮中八仙之一。这些人的冤死,李林甫是幕后黑手,他害怕这些来赶考的仕子揭露他的阴谋,就设置了重重障碍。
杜甫于天宝四载(745)在鲁郡石门与李白握别之后,第二年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参加由李林甫操纵的骗人的考试,结果同另一著名诗人元稹等举子一样,无一例外,统统落选了。这一场全国公开举行的招贤考试,居然选拔不出一个合格的人材,真是我国考试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件大怪事了,不能不叫人感到惊异和怀疑。但李林甫却自作聪明,出来上表称贺什么“野无遗贤”(表面上是颂圣,其实是在吹嘘自己宰相当得好),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吗?而唐玄宗也竟然就相信了,可见唐玄宗当时已经多么昏庸了。事后元稹在《谕友》一文中将李林甫钳制舆论、压抑人才的祸心揭露无遗。而杜甫在当时则显得比较软弱,虽内心也比较愤激,但当时未敢直言,而是在李林甫去世后不久的天宝十一载(752)所作《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诗中痛定思痛,他说:“破胆遭前政,阴谋都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这里说的前政就是指李林甫,说他玩弄政治权术,一个人独揽朝政,而且忌刻人才,使自己没有考上,内心伤痛得不得了,这种批评也不可谓不激烈、不深刻,可惜杜甫当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
杜甫在仕途上又一次遭到了挫折,生活也落魄起来。杜甫迫于饥寒不得不向达官贵人投诗干谒,但是结果也令人失望,因此长安城中权贵们的奢侈、豪华,更激起了他的不平与愤怒,他创作了《丽人行》等揭露贵族奢华生活的行径。其中《丽人行》讽刺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和杨国忠三月三日在长安曲江边游春时得意骄横的情景。他说: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是说在三月三日春光明媚的时候,长江的曲江边有许多佳人游春,而这儿的佳人指的就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这两个夫人的美貌是“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其中虢国夫人肌肤特别好,入宫的时候也只是淡淡地画一下眉毛,可见皮肤是多么的细腻多么的美丽。这两句写的是她们的肌肤和神态,下面写华丽的服饰“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衣服上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图案。“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这是她们的头饰。“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身上腰间佩戴着无数宝珠。“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她们被封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她们吃的是什么呢?“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用翠玉的盘子端来了紫驼的驼峰,用水晶做的洁白的盘子端来了晶莹洁白的鱼肉给她们吃。虽然呈上的是骆驼和鱼这样的美味佳肴,但是她们竟然没有食欲、吃不下。“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拿着犀牛角的筷子吃不下,因为平时吃得太好了、太多了。她们手持鸾凤图案的刀具来切生鱼片,但只是切几下而已,并没有送到嘴边,因为她们对这些美味佳肴没有多少兴趣。但即使这样,还是“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宫中的御厨还是继续给她们送来各种美味。“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在动听优美的音乐声中,她们她们吃饱喝足了,然后又骑上马游玩赏春。“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这里暗示着她们姊妹和奸相杨国忠之间的暧昧关系。最后两句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一般人都不能近前去看,否则会惹恼当时的丞相杨国忠。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衣食无依靠的时候,整天处于饥饿的状态,所以他才在这些诗中对权贵们的腐朽奢侈生活批判得这么激烈。
杜甫在仕途上一再遭受挫折,好不容易当上了一个八品下的小官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太清宫、太庙和祀南郊的大典。杜甫趁机写了三篇《大礼赋》投延恩匦,得到玄宗的赏识,令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杜甫以此为莫大的光荣,《壮游诗》说:“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莫相疑行》亦云:“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但除了博得个“词感帝王尊”的虚名外,仍未获得一官半职。天宝十三载,杜甫又连进了《封西岳表》和《雕赋》,还是无果。
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杜甫困守长安十年后,才被任命为河西(今陕西合阳县)尉。杜甫并未接受这个卑职。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一个掌管兵甲器仗和门禁锁钥的正八品下的小官,与杜甫的理想比较,简直有点滑稽。所以杜甫作《官定后戏赠》一诗以解嘲:“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不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的悲愤之作
天宝十四载岁末的一个严寒的黑夜,杜甫离开生活了将近十年的长安,来到寄居在奉先(今陕西蒲城)的妻子身边。一路上他看到饿殍遍野,路过骊山时,又见唐玄宗正和杨贵妃在华清宫通宵饮酒作乐,回到家中幼子因冻饿而死。这一系列的刺激使杜甫悲愤满怀,写下了著名史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在这首诗中这样写的,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知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杜甫这首诗回顾了自小以来树立的远大的政治理想,经过困守长安十年求仕,以及自己担任了右尉帅府的兵曹之后,才发现这样的理想是那么的不现实。虽然自己知道,一生中也许不能完全实现这样远大的政治理想,但是自己还不愿意放弃,他说自己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终年忧国忧民,以至于自己的这种热肠、这种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还曾经被同学同辈们取笑,他并不在意这些同学们的取笑,心中仍然充满了这种强烈的政治热情。他说自己是“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他现在还对唐玄宗有政治幻想,不愿意离开他。但是当今的朝廷上却没有他的用武之地,他虽然说自己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说自己像葵花一样永远朝着太阳,这种自己的一种本性。忠君爱国的思想在杜甫心中无时或忘,他看不起那些为了自己功名利禄去经营的人,他没有去干谒权贵,所以他到现在还没有在仕途上有所发展。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这一路上历经风霜,因为严霜的侵蚀,以至于他的衣带都冻断了,“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因为天太冷了,指头都冻得僵直弯不了了。但是就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他路过骊山的时候,竟然发现唐玄宗正和杨玉环在那里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君臣留欢愉,乐动因交割。”陪侍的大臣们在温泉中沐浴、在宫殿中宴饮,惬意至极。诗人在这里先将自己艰苦的旅程和唐玄宗杨贵妃以及朝中的重臣在骊山的寻欢作乐的场景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又将他们的那种奢靡豪华享受和当时的普通百姓的那种饥饿、贫困进行了对比,他说“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唐玄宗他们吃的是用骆驼的蹄子炖煮出来的羹汤,品尝着精心保存下来的橙子和橘子。“朱门酒肉臭”,权贵们的美酒和肉食堆积得太多,都发臭了,天下的百姓却因无衣无食而冻死饿死在路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又想到了杨贵妃、唐玄宗他们在骊山寻欢作乐,而安史乱军却逼近了东都洛阳的附近,即将打到关内来了。皇帝竟然不理朝政在这里享乐。诗人因而变得格外的忧愤。但更让诗人忧愤的还在后面。“入门闻嚎啕,有子饥已卒”,他回到家中却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了。作为一个父亲,自己的儿子竟然因为没有食物吃饿死夭折了,内心的愧疚和伤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诗人不仅为自己家庭悲剧感到忧伤,他又想到我的儿子虽然饿死了,我的家里也是这样的贫困,但是和那些远戍边地正在战场上奋战的人相比较而言,我还能够免租税,还不用去出征,还是比较幸运的。这一系列的刺激,就诗人悲愤满怀。因为诗人的心中产生了这么多的忧愁,这么多的感慨,就使得诗人最后禁不住悲愤地说:“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而这个时候安史叛军的铁骑已经攻陷洛阳逼近潼关了,一场更大的悲剧就要在关中大地上演了,而我们的杜甫也将被卷进这场战乱中而漂泊而奔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7
杭州,襄阳,洛阳,长安
第3个回答  2024-01-03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 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第4个回答  2012-09-29
好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