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上的白色霉状物怎么清除?

如题所述

葡萄树有霜霉病、白粉病、褐斑病、毛毡病、蚧壳虫... 您家树得的病应该是白粉病。

1. 发病症状: 白粉病系真菌性病害,是花卉植物上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叶片,严重时可侵染植株的嫩叶、幼芽、嫩梢和花蕾等部位,被害花卉品种主要有月季、蔷薇、玫瑰、牡丹、芍药、菊花等数十种。突出特点是发病时叶背面或两面出现一层粉状物,在发病初期,染病部位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粉斑,并略显褪绿或呈畸形。在适宜的条件下,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使得叶面布满白色粉状霉。在发病后期,病叶会出现皱缩不平,并向背卷曲,花期明显缩短或花蕾不能正常展开。而严重时,植株矮小,花少而小,叶片萎缩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2. 发病规律:白粉病的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或落叶上越冬,温室中能周年发生。翌年春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露地春天温度20℃左右,白粉病开始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对植株进行传播和侵染。夏季高温高湿时又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在叶片萌发,从叶片气孔进入组织内吸取叶片的养分。。在栽培管理上,施氮肥过多,浇水过多,栽植过密,该病害的发生适宜条件主要是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氮肥施用过多,缺钙或过干的轻沙土,温度变化剧烈以及花盆土壤过干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 预防方法是要有允足的光照,通风,经常施肥,罹病植物喷布硫酸铜肥皂液或者粗制碳酸钠溶液(4~5g溶解在1L水中)防治。对患病植物喷洒混合肥液。

防治植物病害还可以使用蒜汁(25g捣碎的蒜和1L水混合浸泡一昼夜),每6天洗刷植物一次。还可以喷雾1g水杨酸、3g食碱、5mg变性酒精、10g肥皂和1L水组成的混合液,稀释3倍后使用。

4. 防治方法 对所用土壤及器皿经过严格消毒,选用不带病原菌的材料种植。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栽培品种如果可以尽量选择抗病品种。对于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清理园内的腐枝烂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栽培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大;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在休眠期喷洒波美2~4度石硫合剂,在生长季节可喷70%甲基托不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硫磺粉对防白粉病很有效,常用于温室中防治,可将硫磺粉在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或用加热器(如灯泡发出的热量)使硫磺粉挥发。使用硫磺粉的适量温度为15~30℃,最好在傍晚进行,以免白天使人受伤。发病后及时剪除发病枝叶烧毁,再喷洒50%多菌灵,施用间隔期10~15天。

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至3年,以减少病源。
(2)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3)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4)药剂防治越冬期用波美3至5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或涂枝干。注意,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克至30克,消灭越冬菌源。
(5)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至20天施药一次,连施2至 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至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6)经常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至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 70%代森锰锌400倍液。
(7)内吸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
(8)抗菌素类有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宝丽安) 1000至1500倍液。
(9)其他药物还有小苏打500倍液,可在发病初期每3天喷1次,连喷3 至6次。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至6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6次,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熏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用45%百菌清烟剂每67平方米用25克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每67平方米用100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9
是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

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

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

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果粒长大后感病,一般不形成霉状物。穗轴感病,会引起部分果穗或整个果穗脱落。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空气湿度高、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利于发病;氮肥施量用过多,树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也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 彻底清除落叶,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结合施基肥深埋,清除病原。

②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

③药剂防治: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20天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具体用药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尔多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300—400倍液)、或30%绿得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绿乳铜(800倍液)等。以上药液应与10%世高(2000倍液)、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72%霜露速净(600倍液)等药液交替使用。注意药品使用时,不可用同一品种药品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与防治效果,喷洒非碱性农药时,可掺加1000倍“天达—2116”+3000倍有机硅液。
第2个回答  2013-11-29
我从来都是用牙膏洗。先泡一会儿,在一冲就掉了!!
第3个回答  2013-11-29
当然要把皮剥了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