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水至清则无鱼?

现在水污染很厉害 水清了应该有鱼才对 为什么说水至清则无鱼?

1、原句:水清澈到极致就没有鱼的原因有主要有两点:\x0d\x0a①水太清澈没有养分.鱼就没有办法生存。\x0d\x0a②水太清澈鱼就不敢冒然去游弋了。太清澈的地方实在也太危险了,很容易被渔民发现而丧生于渔叉鱼网之下。大凡鱼是都懂得这危险的,所以没有鱼肯轻易犯险。\x0d\x0a2、原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毕竟人都不是完美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语出自于《汉书‧东方朔传》。意思是说,水太清,鱼就无法存身,要求别人太严格、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别人的缺点与过失,就不能容人,也无法留住人材。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孔圣人活到七十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则很难达到他那样的境界。一个管理者如果要求属下尽善尽美,那么就没有人材可以使用了。或者即使找到了人材,很快地就会被糟蹋毁灭,这就是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因此,严于责己与宽以待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严格要求自己,却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对别人的要求与期待过高,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最终将失去所有的合作伙伴。
  自恃为精明的管理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他会要求与别人的一举一动都符合自己的标准。然而,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精神境界,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如果管理者没有一种宽容的胸怀,以权力去压制他人,结局必定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15
1、原句:水清澈到极致就没有鱼的原因有主要有两点:
①水太清澈没有养分.鱼就没有办法生存。
②水太清澈鱼就不敢冒然去游弋了。太清澈的地方实在也太危险了,很容易被渔民发现而丧生于渔叉鱼网之下。大凡鱼是都懂得这危险的,所以没有鱼肯轻易犯险。
2、 原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毕竟人都不是完美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9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 “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现在就是指 “朋友”。 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第4个回答  2014-04-29
水至清则无鱼 【发音】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