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法的区别

请分条说明

一、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
1、名词活用
(1)活用为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一狼洞其中
天雨墙坏
(2)活用为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活用为意动词(意动用法)
例如:稍稍宾客其父
(4)直接作状语
例如:操军破,必北还
2、动词活用
(1)用作名词
例如:惧有伏焉
(2)活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3、形容词活用:
(1)用作名词
例如: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2)用作动词
例如:素善留候张良
(3)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4、数词为动词
例如:与臣而将四矣
二、回顾
(1)词性由于环境而临时改变。因为词在某个成分的位置上而变。词义随之而变。
(2)翻译是关键。多读多见就好了。

三、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后。相对
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称为特殊句式。正确翻译后可判断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中,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中,以判断词“是”作谓语。
(1)……者……也(2)者也
(3)……,……也(4)乃、为、即(5)“是”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吴广,阳夏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
一般省略主语、宾、介宾、谓、“于”
例如:盖以(之)诱敌
必以情(处理)
(触龙)入而徐趋
公弗许(之)
问之(于)客曰
3、宾语前置句
宾语在谓语的前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主谓倒装
主语在谓语的后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太厉害了!
5、定语后置
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
例如:居庙堂之高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
6、介宾短语后置
翻译后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状语,在谓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是补语,在谓语之后。
例如:投之以骨
以骨投之:用骨头扔给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1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能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  
  1、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动词的语法功能
  动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例如:
    那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塌了。
    故障排除了。
    我们明天出发。    
  绝大多数动词能带宾语。例如:
    买饭 作画 挖坑 蒸馒头 看电影 盖房子 说英语 装箱子
    喜欢唱歌 打太极拳 展开调查 自愿献血 热爱劳动
  ②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动词可以受“不”、“都”等副词修饰,但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太”等修饰。例如:
    批评:不批评/都批评——*太批评/*很批评
    学习:不学习/都学习——*很学习/*太学习
    发生:不发生/都发生——*太发生/*很发生  
    存在:不存在/都存在——*很存在/*太存在
  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部分能愿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
    (很)爱 (很)怕 (很)能 (很)会
    (很)希望 (很)羡慕 (很)讨厌 (很)喜欢
    (很)可能 (很)应该 (很)愿意 (很)可以
  ③后面能带动态助词
  动词后面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例如:
    他总是躺着看书。
    脸在被角下面痛苦地抽搐着。
    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小时候他上过几年学。
  ④动词的重叠形式
  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状态,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
  单音节动词按AA式重叠,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
    走—走走  坐—坐坐  看—看看  听—听听  
    读—读读  想—想想  说—说说  念—念念
  双音节动词按ABAB式重叠,第二、四两个音节读轻声。例如:
    商量—商量商量  活动—活动活动  调查—调查调查
    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  回忆—回忆回忆
    研究—研究研究  打扫—打扫打扫  整理—整理整理
  少数动词可以按AABB式重叠,突出表示动作的状态。例如:
    唠叨—唠唠叨叨  说笑—说说笑笑  打闹—打打闹闹
  ⑤能用肯定否定方式提问。
  例如:
    走—走不走 看—看不看 坐—坐不坐 怕—怕不怕
    买—买不买 去—去不去 是—是不是 听—听不听
  双音节动词在用肯定否定方式提问时,有两种方式:
    喜欢——喜欢不喜欢 休息——休息不休息  
      ——喜不喜欢    ——休不休息  
    应该——应该不应该 愿意——愿意不愿意
      ——应不应该    ——愿不愿意追问

语法区别 不是语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