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帝俊是谁

如题所述

目测前排复制粘贴居多。码字,望楼主采纳。

帝俊这一帝号,在先秦古籍中,只集中见于那本“怪书”《山海经》的《大荒》、《海经》之中。

下面就先列出其在山海经中的形象。
“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这一条记载可知帝俊是羲和的丈夫,也就是十日之父。
“常羲者,帝俊之妻,生十二月。”《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一条记载可知帝俊又是常羲的丈夫,正是十二月之父。

至少在这两条记载中,我们可以不难发现。至少在山海经的神话体系中,帝俊是日月之父,、其低位都是至高无上的。

其次,帝俊的神话体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从其他帝俊的相关记载,我们还能够得到很多的信息。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东经》)。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大
荒东经》)。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   
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   
有襄山,又有重阳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大荒南经》)。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大
荒西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虎子,食谷(《大荒北经》)。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经))。

以上提到的诸国,可见都是帝俊神系中的诸国。此外,关于其神系的贡献记载,相比于儒家“半史半神”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儒家对于这类的记载,大多都牵强附会地将其归功于儒家经典中的三皇五帝身上。相比之下,帝俊神系中的记载,更加具有神话的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更加接近上古神话的原本状态。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后稷是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这些记载都集中反映于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

不过我们又都了解一个常识,那就是在现在流传的先秦神话传说中,根本就没有帝俊的神话体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帝俊神系的演变乃至今日的消亡,主要由于儒家的政治需要而对其进行的改造。但是儒家的改造由于众说纷纭,从而导致了其破绽百出、矛盾重重,使其往往无法自圆其说,更加失去了可信度。

儒家对于神话改造,可以说最早来源于孔子。举一例,古代神话中的“夔一足”和“黄帝四面”就是最佳的例子。这两则神话,分别被孔子解释为“夔是一个贤能的人,得到他就足以治理天下,(也有说夔这个人很安分,不一而足)”,后者的解释,则成了“黄帝很贤明,省察天下四面八方。”可以说,原本的美丽的神话人物,都被孔子改造成了传说性质的半神人物。

儒家对于帝俊神系的改造,也基本上采用了这种套路。

下面我们就以“十日之母”的太阳女神羲和为例,看其如何被改名换姓以至于最终被改造的。

羲和的最早记载,前文已经提到,为十日之母。而其另外的一个职责,很有可能是十日的驾车夫。这种说发源于屈原的诗句“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也较高。

但是到了儒家经典的《尚书·尧典》中,“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羲和就成了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的官员了。

《吕氏春秋·勿躬》、《世本》等文献的记载中,羲和,以及另外一位帝俊的妻子——常羲,就从女神,蜕变为黄帝手下主管占日占月的两个男性官员羲和、常羲。最后的演化,羲和甚至于由黄帝手下的一名官员,演化为帝尧的六名官员,即:羲氏、和氏,及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可以说,原本流传的神话故事,最终也被历代儒家改编成了史化的人物。
此外,帝俊神系的其他人物,诸如少昊、后稷等人的改造,由于儒家的众说纷纭,就更显其矛盾之处。但是这些矛盾 的背后,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帝俊神话的影子。

使帝俊神话真正分化并逐步消亡的却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政治的与历史化的巨大力量。为了使神话合乎政治的需要,为了建构有利于汉民族统治的黄帝世系,为了从历史角度为大一统社会找到依据,如不消灭帝俊神话,便不能确立黄帝世系。所以后代儒士与史家们费尽心机,采用改头换面法、枝叶移植法两大再造技术,将帝俊的名字从神谱中抹去了,帝俊也就这样被逐出了神坛。——这是在百科中看到的点,应该是最符合帝俊神话消失的真正解释。

而帝俊本人的改造,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物,即帝喾和帝舜。这二者的神话传说,可以说都少不了帝俊的影子。

以下的观点,都是为了证明帝俊和帝喾是同一人的说法。
其一,《帝王世纪》云:帝喾刚出生时,自道其名为“俊”,“喾”与“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当同为一人。   
其二,史传后稷乃帝喾妃姜嫄所生,而《山海经.大荒西经》言“帝俊生后稷”,此亦可证喾与俊同为一人。   
其三,史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人之祖为帝喾,而王国维认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显赫者,何新以为“俊”是商人的祖先。是亦证明“俊”便是帝喾。   
其四,《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俊生季厘。”郝懿行疏云:“文十八年《左传》云,高辛氏才子八
人,有季狸,狸、厘声同,疑是也。”郝氏所言甚是,此正可以说明帝俊与喾本是一人,所以二人之子也
同名。   
其五,毕沅《山海经大荒西经》注云:“《史记》云帝喾娶娵訾氏之女为正妃。《索隐》曰:案,皇甫谧
曰,女名常羲。”帝喾之妻与俊妻同名,当然不是偶然,也不足怪,因二神本为一人。
可以说,在历代的说法中,牵强附会占了多数。但是我们都知道,帝喾作为《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五帝之一,很明显示作为儒家帝王的代表,将帝俊神系进行分割,其中帝喾也就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对帝俊的改头换面对帝俊的改头换面,主要是通过创造五帝之一的帝喾来完成的,以帝喾取代帝俊,将其更名改姓,这一手段可谓釜底抽薪。   

《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俊。”这种野史虽然已将帝喾取代了帝俊,但却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迹,但没来得及编制帝喾的谱系家世,后来经过各种正史与稗闻的附会、添加,确立了“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纪》只言“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这一细微的变化,却将帝喾从帝俊的阴影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在将帝俊脱胎之时,将其后代子孙如季厘、少昊(挚),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变之后转移到帝喾名下,从此以后,帝俊便消失了,帝喾则异军突起,成为五帝之一。

对帝俊神话的枝叶嫁接由于帝俊神系庞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响,晚出的帝喾身上无法全部体现关于帝俊的事迹与传说,而这些传说与神话事迹又充满生命活力,代代流传,于是后儒们便将这些有活力的神话分化开来,分别嫁接到黄帝、颛顼、尧、舜等身上,使得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帝俊的影子。

后羿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应归于帝俊。但到《淮南子》那里,则变成了“尧之时,十日并出”,尧命羿去除害射日,将爱民之德转给了尧,同时也将后羿神话从帝俊神话体系中切割出来。

于是帝俊的诸子孙们纷纷被改名换姓,忘记了炎帝就是后稷,西王母就是帝俊的女儿。帝鸿成了黄帝或者黄帝的儿子,少昊说成是黄帝的孙子,帝喾说成了黄帝的曾孙子,中容成了颛顼之子,契成了帝喾之子,后稷也被喾占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喾,娥皇走进了后羿舜的宫中。

自此之后,帝俊的神话体系,也最终被儒家神话体系所取代。然而这样一来,儒家的神话体系就更加复杂,以至于其帝王世系都多有自相矛盾之处(如有兴趣,可以翻阅一些相关的论文,由于
难以用很少的字数来说清楚,这里就不在赘述)。

但是现今流传着的《山海经》,仍然为我们保存着帝俊神话的残缺片段,可以说是极为宝贵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8
“帝俊”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俊”的本义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帝俊”一词字面上的意思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古帝”。“帝俊”就是伏羲。在炎黄世系排列中,炎帝属于五行之火,位列第二;黄帝属于五行之土,位列第三。那么,位列第一的古帝就是东方木帝伏羲。《大荒东经》:“帝俊生帝鸿”。“帝鸿”这一名号,先指蚩尤,后指黄帝。蚩尤是伏羲嫡出,黄帝是伏羲庶出。文献证据:1.见本百科词条“帝鸿氏”。2.宋《轩辕黄帝传》:“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
妖族天帝帝俊帝俊为上古妖皇,本体为三足金乌,伴生法宝为河图、洛书,与其弟东皇太一持东皇钟, 为上古众妖之首。 后立天庭,为第一任天帝,与巫族分管天地。 娶羲和为妻,育有十子,后被大巫后羿射日,只余其一。帝俊怒,与巫族大战,身陨, 河图、洛书下落不明(有的小说设定被妖师鲲鹏趁帝俊与巫族拼命之时夺走),后被转世的 伏羲获得,伏羲凭河图、洛书参悟大道,成就三皇功德。 妖族东皇太一东皇太一中的东皇是尊称。传闻太一与其兄长帝俊都为三足金乌,诞生于盘古左眼所化 的太阳星中。在女娲还未造人之前,洪荒大陆上的生灵以妖族和巫族为主。 第一次巫妖之战后划分为妖族掌天巫族掌地,而此时的妖族以帝俊和太一为首。帝俊即 为天帝而太一则被称之为东皇。如此便有东皇太一之称。 太一所用的法宝传说为盘古开天之时部分混沌之气所化之钟(混沌钟),因其被尊称为 东皇所以此钟又被称之为东皇钟。 巫族十二祖巫 十二祖巫,外界亦称十二魔神,天生肉身强横无匹,吞噬天地,操纵风水雷电,填山移 海、改天换地。 盘古大神开天身陨,衍化万物,其中三成精血化为巫族。而巫族之中又有十 二人所得精血最多,日后结拜为兄妹,人称十二祖巫。 (十二祖巫汇聚一起,能组成 12 都天都煞大阵,能召唤出盘古真身。为了对抗巫族,妖 族也组织了三百六十五周天星斗大阵与巫族相抗
第2个回答  2012-07-13
在众多玄幻小说中,帝俊为上古妖皇,本体为三足金乌,伴生法宝为河图、洛书,与其弟东皇太一持东皇钟,为上古众妖之首。后立天庭,为第一任天帝,与巫族分管天地。娶羲和为妻,育有十子,后被大巫后羿射日,只余其一。帝俊怒,与巫族大战,身陨,河图、洛书下落不明(有的小说设定被妖师鲲鹏趁帝俊与巫族拼命之时夺走),后被转世的伏羲获得,伏羲凭河图、洛书参悟大道,成就三皇功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