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妹蝶,柳溶月,冯蘅,杨紫烟哪一个最爱黄药师

如题所述

黄药师的四段情

第一段:青梅竹马,雪酒之初——盈蝶影

    小师妹是个善良的人。她喜欢美丽的东西,比如说飘飘扬扬的雪。她喜欢沉稳的大师兄,因为黄药师就像雪一样潇洒、脱俗、执著,还散发出冷冷的气质。

    他们的爱情是一段纯洁的初恋。爱情的结果是酒一般的烈性。

    外面雪飘,屋内品酒——外冷内热的情,外冷内热的人。

    小师妹了解黄药师么?

    了解的,至少对于十年前的黄药师,她绝对是红颜知己。

    她明白他本性善良,执著骄傲。所以才会劝他走;她明白他有肃杀的一面,所以才会劝他不要杀人。

    一段白色的恋情,却以血红色告终,并赋予黄药师十年的孤独。

    一个脱俗的人,却偏偏也是个江湖人。

    不摆脱白色,他怎么会和血红色结下不解之缘?

 

第二段:水月镜花,孤独十年——柳溶月

    空垂千千缕,徒挂落落丝 —— 这句话,概括了柳溶月。

    四个女人里,就她最可怜了。因为她直到黄药师走后,才开始明白他。

    她是个生意人。她特别喜欢黄药师的笛声,声称这是听雨楼最好的买卖。

    听了十年,却从未听出他的孤独。她也并不觉得笛声有多么的哀怨。顺耳而已。

    他受伤吐血,她还以为是风寒。虽然关切尽现,却毕竟不懂得他的江湖。

    他也从不解释。所以,报仇成了十年一次的买卖。

    你有见过这么风雅的人,对钱如此执著的么?

    柳溶月抹红了指甲,在他眼前摆弄着。黄药师就如古龙笔下那些聪明的男人。他知道她想被夸。于是他夸她的指甲漂亮,却还是提起了血红色。她纠正是“桃红色”。

    桃红色代表浪漫。血红色代表江湖。

    她以为她是他的红颜知己,殊不知眼前这位雅士心中只有仇人的血;她以为酒馆就是他的家。回来谈生意?开玩笑。他的剑不是拿来看的。

    看到了冯蘅的外衣和红色的衣带,她伤心。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可恶的是这个男人并不主动解释,任由她去想。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了:这个柳溶月,真是白跟着黄药师十年了!

    也许她以为黄药师喜欢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吧!所以当冯蘅问她黄药师是谁的时候,她没有正面回答。还以为冯蘅在开玩笑。不懂得黄药师,也就不会懂得冯蘅。

    “他是谁?”——事实上,她根本答不出来。

     两人萍水相逢,点到即止。

     两个人都是风雅之人,也绝不多话,表面上看是一种绝配。但是一个人的感情肤浅,满足于表面。一个人的感情却是一发不可收拾,深不见底。柳溶月,如柳照水,空有其表。

     柳溶月留下黄药师的最后一招,就是让他选择 —— 如果他走,他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她高估了自己在黄药师心中的地位,所以她失去了他。

     黄药师本是感激柳溶月的。毕竟,有柳溶月的日子里,他孤独、却并不寂寞。 

     他走了以后,柳溶月才明白了孤独的滋味。

     明白了孤独,就明白了一半黄药师。尽管她对他的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无知。

 

第三段:痴心枉然,奈何为妹——杨紫烟

    杨紫烟和小师妹到底有多么不同?这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十年后的东邪,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东邪。十年的执著和孤独,令这个男人更加内敛,也更加偏执。做事大部分凭自己喜好。

    紫烟善良。紫烟聪明。

    紫烟明白黄大哥的心里永远只有一个蘅姐姐。但是紫烟多话。问得多,说得也多。孩子气的一个人。

    冯蘅是孩子般的,但绝没有孩子气。

    也许紫烟应该留守桃花岛,过一过花开花落的季节。

    黄药师说过,长大的过程里必然有忍受寂寞这门功课。紫烟从来没有学会。她搭上了黄大哥的木筏。

    受不了的一件事,就是她觉得自己很了解药师。她最了解的,就是药师对冯蘅的不舍。因为她自己,就怀着对药师的不舍。但是她并不了解药师的心思。

    看到曲三偷学武功,她以为黄药师会很生气。其实外冷内热的黄大哥早就把曲三所需要的招数教给他了。

    黄药师去接冯蘅,却胸前染血而归。紫烟知道黄药师还挂念着阿蘅。但是她不了解黄药师的痛。他不光是想给心爱的人自由。他的心受伤了。他是那词里的芙蓉:一片幽情冷处落。

    那一刀,差一点刺走了他们的一切。心灵的伤口还没有愈合,就算冯蘅在身边又怎么样?

    而且,紫烟像柳溶月一样,高估了自己在药师心中的位置。还不是自己伤心。

    虽然在结尾,没有看到回顾紫烟的镜头,我们仍然懂得她的重要性。

    她死后,黄药师是抱着她走开的。

    她一生都过得很不独立。桃花岛上有娘。娘死了便追随黄大哥。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结尾没有她自己的一段吧。她的那一段是黄药师的。

 

第四段:知音知己,爱与被爱——冯蘅

    单单说冯蘅聪明是远远不够的。她有着一双慧眼,能看透别人的心思。她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够跟黄药师在一起。

    从第一眼开始,黄药师就觉得这个女子很漂亮。但是他从不轻易夸人。况且光是漂亮又有什么用?冯蘅的外表很顺眼,如此而已。

    动情,是一点一滴开始的。

    第一步,是当黄药师报完仇,浑身是伤跪在师妹坟前倾诉衷肠后,那落魄的一回头。

    说他落魄,一点也不为过。

    报仇的时候,甚至是跟师妹告别的时候,黄药师都有一种内心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但是当一切都了结了,他也只是一个失血过多、饥寒交迫、身心俱疲的男人。他那番话,是跟一个死人说的。正回头,却见到了一个活人。黄药师不信缘分么?

    第二步,恐怕就是那封信和那块玉佩了。

    孤独了那么多年,黄药师一定比很多人都了解知音是多么的难求。

    他没有了方向,随着马儿走。无意中却又见到了她。然后就是那段经典的台词。

    黄药师的爱是沉重的。如果要跟黄药师这种男人,就必须要一生一世、充满理解和信任。

    黄药师的爱,要么就一点都不给。若是给了,就会排山倒海而来。

    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受;更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怎么去承受。

    但是冯蘅懂。

    她明白黄药师的强大。所以她可以不顾一切抓住他的袖子,闭上眼睛,享受般地穿过打打杀杀。

    我在想:难道你不知道你妨碍了他整整一条胳膊的运作么?

    她明白黄药师的关怀。平平静静地欣赏画卷,即使知道刀剑落下也不去理会。因为旁边这个人会比自己更加紧张自己;她明白黄药师的外冷内热;她知道黄药师其实舍不得逐走自己的徒弟;她知道黄药师会无怨无悔地付出;她知道黄药师很关心身边的人,包括紫烟。她给予黄药师空间。她从不多话,从不多问一句。她知道这个男人就算是处于宁静的地方也终究是个江湖人,会站在屋子里面观赏外面的暴风骤雨。她敢请求黄药师做别人不敢求他做的事情。譬如,放弃学习《九阴真经》。她明白自己在黄药师心中的地位,幸福地被他爱着。但是同时她也付出了很多。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美丽,全部的信任,全部的力量。只有在药师身边,冯蘅才得到了认可。

    冯蘅伤害了黄药师。他很久都没有来找她。她失去了年轻和美貌。但就是如此,她还是相信黄药师必定不会离弃她的。这需要多大的信任,多深的了解!

    当她听到笛声的时候,她知道这支笛子在哀怨地请求自己出来。冯蘅说药师的笛声哀怨,根本就是不打自招。

    若不是知音,又怎能听出哀怨?

    相爱的人,藏是藏不住的。因为早晚会被呼唤出来。

    黄药师正需要这种人,能够接受他不同寻常的爱,能够了解他不流于表面的情。

    他不需要一个女子的哭泣来衬托他的强大。但是他渴望有一个女子可以从他坚实的怀抱里得到充分的满足。

    柳溶月是个说话风趣、懂得这个世界的女人。但是我说过了,她并不了解黄药师,因为黄药师要的是爱。柳溶月给的是情。

    杨紫烟是个懂得牺牲、付出、投入的女孩子。但是她并不成熟,所以她所给予的爱,并不是黄药师真正需要的。分量够了,火候不够。 

   “感觉除了蘅外,柳与烟似都在仰视着黄药师爱着他。只有蘅,平静的与他对等而视,澄静而读。在她心目中,他不是风云呼啸的武林东邪,只是一冷傲独醒的寂寞男子,她不是以自己为首要来乞望或强求他的俯顾,而是单纯地爱他,也同时被他单纯的爱着。”

    不觉得完全如此。

    柳与杨的确都在仰视着黄药师。柳,是因为她看不透黄药师。对她来说,黄药师恐怕是第一个她看不懂、而且不多看她一眼的男人。这本身就会令人仰视。

    杨仰视黄药师,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第一,黄药师是她除了她父亲外看到过的第一个男人;第二,黄药师沉默寡言、成熟稳重、多才多艺,很有魅力;第三,黄药师对冯蘅的爱让她看到了她父母之间所没有的爱情。

    对于冯蘅来说,她看到了药师脆弱、无助、孤独、无奈、非常人性化的一面。他不光是一个武功高强、呼啸武林的英雄,他也是一个人。

    爱一个人,就要了解一个人的全部,他的软弱以及他的强壮。在冯蘅心中,黄药师是她的避风港、她的英雄,可以保护她。这其中也包含了一种仰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