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升官、平级转调、降职、在古代时的专用名词、都是什么..?

一、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汉书·赵充国传》:“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进(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孙子于威王。”

起复(恢复原职务)——《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二、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汉书·袁盎传》:“为陇西都尉。”;《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官资有差。”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朔方刺

史。”;《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罚臧否,不宜异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三、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汉书·贡禹传》:“免官爵。”;《国语》:“公将太子申生而立奚齐。”;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陟不闻。”;《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ì)——谢庄《上搜才表》:“张勃进陈汤而坐以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还有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致仕(带职退休)等等。

扩展资料:

古代官职指的是古代的从政人员的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世袭制和选拔制。

秦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而选拔制主要有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察举制实行于汉代;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存在的时间最长,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

从明代起,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又产生巨大变革,改用八股方式衡文取士。历代小说以及人们对科举制的诟病,大多不是针对科举制本身,而是针对明清以后的八股文取士。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

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以后,我国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滥觞的科举制。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

“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古代官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1、除

【解释】: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示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赏

【解释】: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示例】: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

【解释】:既由选拔而提升。

【示例】:

《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 坐谪兴国州判官。”  

4、迁

【解释】:改官。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三是降职。

【示例】:

《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

【解释】: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示例】: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6、谪

【解释】: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示例】:

《琵琶行》:“我从去年辞 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

【解释】: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示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 为郎中。”  

8、去

【解释】:卸职。

【示例】: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9、黜

【解释】:废免,革职免官。

【示例】: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 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0、放

【解释】:放逐。

【示例】:

《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1、复

【解释】:恢复旧职。

【示例】: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一、表示任职的:

1、任:担当,担任。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3、授:给予官职。

4、拜:授予官职,任命。

5、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6、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7、简:任命,选拔。

8、进:出来做官。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0、辟(音b):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11、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1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4、复:恢复原职务。

15、仕:做官。

二、表示升职的:

1、升:升官。

2、陟:进用,升职。

3、擢:由选拔而提升。

4、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

5、徙:升职。

6、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9、提:提拔。

10、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三、表示降职、免职的:

1、贬:降职。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4、左迁:降职(贬官)。

5、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

6、迁:流放,放逐。

7、夺:削除。

8、黜: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9、窜:放逐、贬官。

10、免:罢免官职。

四、表示兼职的:

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2、假:暂时代理。

3、行:代理官职。

4、署: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5、兼:同时掌管,兼任。

6、权:暂代官职。

7、判:高位兼低职。

8、摄:暂代官职。

五、表示职位调动的:

1、调:调动官职。

2、转:转任,平调。

3、徙:调动官职。

4、改:改任官职。

5、补:补任空缺官职。

6、迁:调动改派,调职。

7、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8、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六、表示辞官、退休的: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4、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5、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躯体不再由自己支配,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6、移病:上书称病,为做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07
一、表示任职的:
1、任:担当,担任。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3、授:给予官职。
4、拜:授予官职,任命。
5、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6、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7、简:任命,选拔。
8、进:到朝庭做官。
9、出:到地方做官。
10、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l、辟(音b):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12、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3、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14、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5、复:恢复原职务。
16、仕:做官。
二、表示升职的:
1、升:升官。
2、陟:进用,升职。
3、擢:由选拔而提升。
4、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
5、徙:升职。
6、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9、提:提拔。
10、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三、表示降职、免职的:
1、贬:降职。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4、左迁:降职(贬官)。
5、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
6、迁:流放,放逐。
7、夺:削除。
8、黜: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9、窜:放逐、贬官。
10、免:罢免官职。
四、表示兼职的:
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2、假:暂时代理。
3、行:代理官职。
4、署: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5、兼:同时掌管,兼任。
6、权:暂代官职。
7、判:高位兼低职。
8、摄:暂代官职。
五、表示职位调动的:
1、调:调动官职。
2、转:转任,平调。
3、徙:调动官职。
4、改:改任官职。
5、补:补任空缺官职。
6、迁:调动改派,调职。
7、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8、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六、表示辞官、退休的: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4、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5、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躯体不再由自己支配,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6、移病:上书称病,为做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七、表示皇帝登基:
1、践祚(zuo):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2、践阼。 3、践极。4、践统。
5、践位。 6、践国。 7、践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