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波的社会经历

如题所述

滔滔东去的黄河水,在河南封丘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背河洼地突然拐了个弯,而后滚滚北上,流入大海。拥有数千口人的清河集村,就坐落在这个被称为黄河“豆腐腰”的湾子里。
这里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
“豫剧皇后”陈素真是第一代登台的祥符调女演员。她把祥符调艺术推向了巅峰。从此,豫剧舞台上,飞舞的水袖,婉转的玉音,感动着、吸引着无数戏迷。
吴碧波是陈素真建国后第一个正式磕头拜师的弟子。
“看看吴碧波,能活九十多”
上世纪50年代,在郑州戏迷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看看吴碧波,能活九十多!”“看看吴碧波的《香囊记》,一辈子不生气。”吴碧波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这魅力和师傅陈素真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1949年,陈素真应邀到开封演出《凌云志》、《麻疯女》等戏。16岁的吴碧波当时在这几出戏里演小配角。陈素真对她的聪明灵气极为赞赏,就把她带到郑州。随后,吴碧波正式拜陈素真为师。
唱腔韵味正宗,扮相酷似其师,豫剧舞台从此多了个“小陈素真”。
“艺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豫剧陈门创始人陈素真的座右铭。
声音爽朗的吴碧波深情地回忆起师傅的艺术人生: 1925年,8岁的陈素真拜祥符调传人孙建德为师。1934年,在开封演出《反长安》时,她大胆使用了从没人敢唱的慢板五音,赢得满堂彩。陈素真随后和豫剧改革家樊粹庭合作,创作了《凌云志》、《义烈风》、《三拂袖》等7出新戏。她还从京剧中汲取营养,独创了水袖功、扇子功、辫子功、穿衣功等绝技,使豫剧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陈素真由此被誉为“豫剧皇后”和“梆子大王”。
陈素真一生收了众多弟子,关灵凤、吴碧波、袁秀荣、牛淑贤、赵吟秋等从不同方面继承了陈门艺术的风采。
让吴碧波遗憾的是,自己这辈子真正和师傅相处的时间只有那3年,此后时而天各一方,时而短暂相聚,未能完全领会师傅的艺术神韵,只有“艺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
硕果累累为师尊
今年3月15日晚,为纪念陈素真诞辰90周年,由郑州祥符调剧社承办的“祥符调陈门艺术名家票友演唱会”在省会举行,《拾玉镯》、《柳绿云》、《三上轿》等陈派经典剧目精彩上演,在戏迷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筹办这次演出,吴碧波耗尽了心力。她先是拿出了2万元存款,而后四处奔波,在弟子杨春花等陈门传人的协助下,共筹得资金8万元。
吴碧波感叹师父留下的音像资料太少。很长一段时间,她夜晚辗转难眠,努力回忆老师年轻时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她要把那些还原,留给后人。
2002年,正是在吴碧波的倡议下,郑州祥符调剧社成立。剧社一直致力于整理传统剧目,传承陈门艺术。
吴碧波目前正忙于组织戏迷票友,定期排练剧目,向群众普及陈派艺术。她的弟子田敏等肩负着专业演出的重任。
老人家的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她和恩师陈素真摄于1959年的合影。
她说:我活着一天,就要为弘扬陈门艺术做一点事。
与世长辞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陈门大家、吴碧波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2月5日零点5分去世享年81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2月7日上午8点30分在郑州殡仪馆举行。祝愿她老人家在那边过的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