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代啸的徐渭性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4

徐渭是一个非常正直有才气的封建文人,他所表现出来的桀骜不驯性格,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关。这种性格随着他阅历的增长日益显现出来。他在四十四岁时写的《自为墓志铭》中自我解剖说:“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裼似玩,人多病之。”又说:“渭有过不肯掩,有不知耻以为知,斯言盖不妄者。”袁宏道《徐文长传》说他:“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可惜一代文豪,终因壮志难酬,竟然抱愤而卒。他在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幕府中的狂妄表现,一般人难以接受,惟有豁达大度的胡公爱惜他是个人才,才能容忍他。徐渭性格的洒脱旷达、放荡不羁,与他卓越的才学、独特的个人修养有关。
徐渭聪明好学,八岁即能写文章,转易多师,学习制艺,希望走科举之路。二十八岁时又师从季本,研究王阳明的学问,认为它类似于禅,于是又去研究禅学。由于他受多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思想比较复杂,但无疑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其师季本倡导“良知”说,以至“后生者起,不以良知无不知,而以所知无不良”,他则认为“凡利人者,皆圣人也”。以“利人”作为评价圣人的标准,正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他的《问军中之系于国用》说:“吾宗异秦嬴,秉德嗜仁义,……余虽有两儿,性颇仇简册,饮牛未渴辰,按项不能俯,缘兹伤后昆,思欲谱先代。”表明他自己还是遵从儒家的仁义道德,只不过他的两个儿子颇有叛逆思想。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之,而且还劝导别人,“请君听予言,作善降百祥”。儒家建功立业的思想激励着他,他想施展抱负,希望能得到名公要人的提携,结果却让他心灰意冷。他在《上萧宪副书》中说:“往者志身困骞, 将望援于仁人,而以幼竖书生,任其狂悖。”他的《寄彬仲》表达了自己生存的困境:“学剑无功书不成,难将人寿俟河清,风云似海蛟龙困,岁月如流髀肉生。” 其言外之意是社会现实还算不上“河清”,自己犹如一条受困的“蛟龙”,空有一番本领,却毫无用武之地。徐渭在现实中的一次次碰壁,使他苦闷异常,于是他把杜甫引为知己,他在《题自书杜拾遗诗后》中感叹道:“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杜甫始终奉行儒家思想,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始终没能得到重用。对此,杜甫感慨系之,发出了“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秋兴八 首》其二)的悲愤呼声。徐渭与之相比还算是幸运的,至少他曾得到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的器重,为其一生绘上了光彩亮丽的一笔。
徐渭知恩图报,特重“义气”。他念念不忘那些帮助过他的人, 如胡宗宪、张元忭等。虽与张元忭“礼法”不合,拂衣而去,但在张死后,他仍然身著白衣,抚棺恸哭。徐渭虽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在行为上往往又不受儒家礼法束缚,力图超越之。“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这番解剖一方面表明了徐渭的“义” 观,同时也可以见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徐渭对旁学杂书,兼收并蓄,不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且还受释、道等思想影响。他曾说:“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徐渭不仅研读过佛道教经典著作,而且还和许多高僧、道士 相互唱和,从而也了解了大量佛道教人物的内情。特别是道教对徐渭的影响更大些,他自号为天地山人、青藤道士。徐渭身上也体现出相当浓重的仙道思想,他放诞任性,我行我素,“游名山,起僵仆,逃外物”。徐渭非常推崇庄子,《读庄子》说:“庄周轻死生,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生死反大事?”表达了他对庄子的企慕。他也非常崇拜魏晋时代的风流人物,《青白眼》云:“阮生(即阮籍)醉不醒,瓷瓦却惺惺,解将岩下电,换看世间人。”庄子的旷达不羁、阮籍的诗酒仙侠很适合他的口味。徐渭愤世嫉俗,与世寡合,俨然是一个悖逆时代的弄潮儿。因此,其作品中多有讽刺之笔。
徐渭身上还流露出相当浓重的“侠”气。其《侠者》诗说:“路逢知己身先许,事遇难平剑欲鸣。自古英雄成济处,丈夫犹自立孤难。”以剑来了断难平之事,其侠义精神于此可见一斑。张汝霖《刻徐文长佚书序》说:“文长怀 祢正平之奇,负孔北海之高,人尽知之;而其侠烈如豫让,慷慨如渐离,人知之不尽也。”此评可谓独具慧眼,切当之至。徐渭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理想人物,只好把眼光投向历史,他钦慕历史上的豪侠人物,赞扬他们的高义行为,对祢衡、鲁仲连、荆轲、高渐离、战国四君子等都非常敬佩。他在《仲虚将入燕临卷漫赠》诗中说:“都城盛豪贵,门客复几千,试求四君者,可复如其然?……俯首往昔事,更欲倾肺肝。”在那“凤鸟不可得,苍鹰以为求”的当时社会,徐渭不只一次的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流露出浓浓的感伤情调。这些历史上的侠义人物为徐渭树立了榜样,也深深影响着他的人格构成。袁宏道《徐文长传》说:“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其实,何只是他的诗,他的杂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