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重要?为什么?《马说》

如题所述

伯乐重要。

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意思: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扩展资料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

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太少。于是作者在下文正面点明主旨,把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

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气。这些宝马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不幸、结局悲惨。

没有把这些马当做千里马,千里马的死也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从文章表面看,作者说得透彻,却有很多辛酸痛楚还没有吐露,看似奔放,实则内涵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1
伯乐重要,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没有伯乐发掘千里马,千里马只能被埋没而无法展现它的才能,说明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意义。
第2个回答  2014-04-08
当然是千里马,有马的伯乐,却没有马,那何来伯乐一说;如果没有千里马,就没有伯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13
毫无疑问是伯乐,因为千里马常有,伯乐可是非常少的。
第4个回答  2014-04-08
伯乐,因为文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