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名著介绍

中国名著介绍~任何一部都可以

中国的名著中,应当以中国的四大名著最具代表性。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 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事件:1.桃园三结义 2. 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过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水浒传》
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简介: 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人物简介:宋江:豪爽,义气,仗义疏财
李逵:鲁莽,孝顺,勇猛
武松:有勇又谋,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汉

《西游记》
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内容简介: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 2.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战流沙河 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1. 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2.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3.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4.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9
《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颇有名的书,它描写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是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非常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京华烟云》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因此而成一部分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写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愤怒。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宣传力量很大。此种宣传是间接的。书中所包含的实事,是无人敢否认的。

然此小说实际上的贡献是消极的,而文学上的贡献却是积极的。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二十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他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这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书中人物差不多可以代表中国社会各种人物。此书内可以看见旧派人物慢慢的消灭,新式的人物跟着出来。代表最旧的是牛夫妇,曾老爷;代表新的是环儿,陈三,黛云。

《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闭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小说在线阅读
http://www.tianyabook.com/linyutang/jinghuayanyun/index.htm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8558.htm

第2个回答  2008-02-12
名著为何要局限在明清演义和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留传下的经典不计其数 在历史和今天的影响都远大于明清演义和小说(如没有史记汉书就不知汉以前的历史 没有说文解字就不能研究古文字)和它们比 明清演义和小说就都算不上什么

《左传》简介
记载中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史书。多用事实解释《春秋》,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但左丘明是春秋末年人,《左传》却提到战国初期的某些史实,故许多学者认为此说不可信。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其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资料,反映了西周末期已开始动摇的宗教天道观的进一步瓦解,记录了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无神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例如,周内史叔兴认为“陨石” 等现象是 “阴阳之事”,并非鬼神借以预示吉凶;“吉凶由人”。秦国医和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作用的结果。鲁国梓慎和叔孙昭子认为日蚀和水灾、旱灾是阴阳相克引起的。晋国史墨认为“地有五行”。宋国子罕认为“天生五材”,把由五行构成的自然界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郑国子产认为 “天道远、人道迩”,用宝物祭神不足禳除火灾。齐国晏婴在论述“和”与“同”的区别时,表述了相异、相反的事物可以“相成”、“相济”的朴素辩证思想。晋国史墨还提出了“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变化观点。

《左传》的主要注释本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撰,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撰,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
目录·【简介】
·【考证】
·【内容】
·【体例】
·【文学色彩】
·【后人注释】
·【全文】

【简介】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考证】
《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内容】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由于《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体例】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事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文学色彩】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的质木无文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注释

【后人注释】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撰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撰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撰
第3个回答  2008-02-09
  红楼梦简介

  京都贾家是个封建大家族,分荣、宁二府。荣国府荣公长孙贾赦,袭一等将军之职,独生子贾琏,娶妻王熙凤 ;尚有一女迎春。次孙贾政,为工部员外郎,有长子贾珠,早逝;次女元春,被皇帝选为贵妃;再得一子,因衔玉而生,故名宝玉。贾政还同赵姨娘生有一子贾环,一女探春。贾政之妹贾敏,远嫁苏州林如海为妻,有女黛玉。后贾敏不幸病故,林如海官务缠身,便将黛玉送进贾府,依伴外祖母史太君。宝玉初见黛玉,两人一见如故。贾母视宝玉为掌上明珠,但因他不爱读八股文,不求功名,故贾政对他管教甚严。
  贾政之妻王夫人,有一同胞姐妹嫁与薛家,生子薛蟠、女宝钗。为送宝钗进京待选女官,合家客居贾府。元春因深得皇帝宠爱,晋升贤德妃,恩准省亲,贾府特意修建了“省亲别墅”——大观园。元春省亲回宫后,令宝玉和姐妹们住进大观园。宝玉每日和众姐妹、丫环们吟诗 作画,弹琴下棋,无心研读四书五经 。 宝玉和黛玉终日相伴,虽时有口角 ,但情感日益浓烈。夏日,丫环金钏正给午休的王夫人打扇捶腿,宝玉悄悄进来,两人嘻笑时被王夫人听见, 王夫人打了金钏一个嘴巴,并将其撵出贾府。金钏受羞辱后投井身亡。贾政因得知宝玉与戏子蒋玉菡有来往而恼怒,,又听信了金钏之死与宝玉有关的谗言,将宝玉绑起来鞭笞。多亏贾母、王夫人及时赶到才得以解脱。 在前来探望者中,唯有黛玉悲切哭泣 。宝玉心中感动,便送两条旧绢子给黛玉。
  黛玉悟出其中的意思,不觉神痴心醉,便研墨蘸笔,写下三首情诗 。黛玉的贴身丫环紫鹃为试探宝玉, 谎称黛玉要回苏州原籍,致使宝玉痴 病复发。紫鹃再三说明原委,宝玉才有好转。王熙凤过生日时,合家相庆 。不料贾琏却在房里与鲍二的女人偷情。王熙凤大吵大闹,鲍二的女人上吊身亡。此后贾琏又看上了宁府贾珍的小姨子尤二姐,并将其娶住在花枝巷。王熙凤得知后,设计借刀杀人, 逼尤二姐吞金自尽。贾母新赐给宝玉的孔雀裘被烧了个洞,晴雯抱病彻夜补裘。宝玉又心疼又感激。只因晴雯生得妩媚俏丽,被王夫人斥为勾引宝玉的狐狸精,将其逐出贾府。她回到兄嫂家,贫病交迫而亡。此后,元妃薨逝。一个个女子悄然逝去,使宝玉深感悲戚。为给宝玉治病,贾母决定替他娶亲冲喜。
  依照王熙凤的“掉包计”——明娶黛玉,实娶宝钗,办了喜事。宝玉以为迎娶的是心爱的林妹妹,当他发现新娘竟是宝钗时,痴病又复发。而黛玉正病卧潇湘馆。她万念俱灰,焚去诗稿,憾然长逝。不久 ,宁荣二府被锦衣卫查抄,贾赦、贾珍、贾蓉被捕,革去官职,流放他乡 。贾母受此打击,也魂归地府。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也死的死 ,嫁的嫁,出家的出家。宝玉最终光头赤足,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

  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言。紧接著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则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据一部分红学家研究,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但有些派别认为脂批纯属后来者杜撰,不能作为研究证据。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帝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迄今没有在敦诚、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关于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另外,在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袁枚、裕瑞等人,以及更晚的其他人的笔记中,也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在对清人笔记和曹雪芹家族考证的基础上,确定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从此成为定说。稍后脂本脂批的发现更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但问题是不同脂批间具有非常多的矛盾,脂批很可能为假造。近年来虽不断有人提出《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但目前还缺少一些直接的证据。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71.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2-13
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巴金的【家、春、秋】、金庸的武侠小说。这些我都读过,都很精彩或是对人生有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