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这其中“废井田,开阡陌”废的是什么制度,开的是什么制度?

如题所述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以上是度娘的百科,简而言之,井田制类似于今天的土地制度,土地完全国有化,人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但是井田制在战国时期出现变化,由于青铜农具的应用,在原本的田地边缘新开的土地就被称之为阡陌,“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
这些新开出来的土地不属于西周王朝规定的纳税范畴,被成为奴隶主的私产,后来这些奴隶主的私产越来越多,就逐渐替代原有的土地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西周王朝的实力越来越弱。但由于绝大多数诸侯国任然坚持这种做法,所以土地从周王所有变成诸侯所有,再从诸侯所有变成地主所有,最后就产生了诸如三家分晋这类的事情。
商鞅的变法实际是确立土地私有,承认新开出的田地为私人所有的同时,也规定这些土地必须向政权上缴赋税,实际是一种新的土地普查。由于这种身份的确定,这些收入在秦变得合法,难以剥夺,而关中的环境又不允许更多的开垦,所以掠夺更多的土地成为了秦的当务之急,这才有了秦对外的扩张和战争。这就是耕战的实质,通过私人利益驱使士兵掠夺土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6
“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12-07-26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12-07-26
周朝实行井田制,把一块田地分成九份,分给八家人。每家人一份地,收成是自己的,剩一块最好的地,八家人一起种,收成是国家,这就是税收。当时说封某某,三千户,就是把三千家人的共种地的收成封给这人。
开阡陌,到战国时,科技提升,用上铁制农具,原来的地不够种了,农民开始自己去种以前没人种荒地,荒地被大量开垦,以前的井田,没人种了,影响到税收。所以首先出承认谁开的荒地就是谁的,承认了土地的私有。税收按你所拥有的土地来收。
这样使得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税收得到保证,人民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政府的承认与保护,利国利民啊。
第4个回答  2012-07-26
其实指的就是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