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极端天气未来还会继续恶化么?

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多国近来都遭到强降雨袭击,大量人员受灾。韩国专家认为,东亚遭遇的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不无关系。

天气总是变化无常的 像今年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好像不是未曾发生过 自然没有界 没有界就代表着没有极端 如果人类要是能完全掌握自然 那就不会有天灾了 人类主宰不了除地球以外的事物。
2016年5月,加拿大麦克默里堡附近,发生了一场浩浩大火。专研未来气候灾害的报道表明,像这样的灾难性火灾不过是近年来许多灾难之一。

去年夏天史无前例的干旱、酷暑、野火和洪水等灾害在北半球肆虐不止,这与加速升温的北极圈脱不了干系。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一篇论文认为,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恶化,未来极具破坏力且持续时间更长的极端天气将增多50%,甚至暴增三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2

2017年,名为“哈维”的飓风创造了美国当时最大降雨记录,给休斯顿和得克萨斯南部造成了12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18年,名为“佛罗伦萨”的飓风中心还远在海岸外数百公里时,倾盆大雨就抢先登陆了。随着风暴脚步来临,政府被迫安排了150万人撤离,预警称“危及生命”。这次降雨量再破纪录,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直至几个月后,受灾地区仍在艰难恢复。

从大西洋飓风到印度季风,风暴越来越狂乱,天气越来越任性。

这个锅,全球气候变暖来背

长期以来,由于科学家无法在计算机模型中简单地模拟风暴,预测灾难性降雨会如何变化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但无奈的是,极端降雨以及其造成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恰恰是全球最致命的气候事件。2017年,印度喀拉拉邦的暴雨造成470多人死亡,日本西南部的洪水导致200多人死亡,在美国,11场自然灾害中有9场是洪水、强风暴和热带气旋带来的。

很明显,强风暴比以前承载了更多的水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得到的结论是:由于人为导致的气候变暖,全世界多地区的降水量显著增加。

稍早时间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新闻特写中,气候学家指出,这是因为大气越温暖,能够锁住的水分就越多,极端风暴也更“湿”——大约空气每升温1℃,可以多容纳7%的水分。

降水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气候变化会放大这一过程中的影响。在对2017年8月飓风“哈维”袭击美国事件的调查中,3项独立研究都表明,“哈维”之所以能够带来如此的狂降雨,更重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空气湿度增加。

还要继续下去?到世纪末就完了

现在,得益于高分辨率的模型,许多研究团队已经在理解全球极端降水走势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人们能够对风暴的演变进行深入分析。

在飓风“佛罗伦萨”来临之前,纽约石溪大学研究团队曾作出预测,气候变暖将导致这场飓风带来最严重的降雨,其降雨量比气候没有变暖的情况增加至少50%。

更为复杂的预测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大型间歇性风暴将带来更多的降雨——这可不是那种能够让花草树木得以滋润生长的温和型降水,恰恰相反,这是摧毁性的灾难性大雨。而另一方面,雷暴的产生方式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会出现更猛烈更“潮湿”的风暴,而其背后就是洪水灾害的频繁光顾。

科罗拉多博尔德市国家空气研究中心(NCAR)的大气学家安吉莲·潘德格拉斯表示:“所有迹象都表明,未来20年会比过去20年更糟糕。如果人们继续现在的行径,那到这个世纪末,一切就完了。”

和风细雨和狂风暴雨,快要失去规律

各种全球气候模型都在积极分析未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意味着什么,以及更重要的,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将会发生在哪儿。科学家需要找到气候变化如何改变大气中热量和能量的流动轨迹,进而判断降水在全球的分布。

潘德格拉斯和团

第2个回答  2020-08-12
极端天气在全球都留下了印记。这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破纪录的高温烘烤着亚洲和北极地区;干旱席卷了巴西和南非;大堡礁则遭遇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珊瑚白化,大量珊瑚死亡。

如今,气象学家们开始梳理去年的灾难,看哪些和全球变暖有关,哪些则没有关系。

上周三出版的《美国气象学会通报》月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刊载了一个新的论文系列。在这些文章中,研究人员们分析了 2016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 27 次极端天气状况,发现人类行为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其中 21 次极端状况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属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气候变化归因(climate change attribution),该领域探索的是全球变暖和已发生的天气状况之间的关系。

要判断全球变暖是否导致了某种极端天气状况更可能发生,科学家们通常会把过去百年因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度升高的实际数据,和假设没有这些排放的模拟数据进行比较。过去十年里,这一技术在气象学家中已经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以下是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更可能和全球变暖有关的、2016 年以来的 5 次极端天气。
第3个回答  2020-08-12
会。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
简单来说,极端天气的越来越多与气候变化脱不了关系,但它们的关系并非因果关系那么简单。
对于有一些科学认知的人来说,“地球上的极端天气会日益严重”几乎成了一种共识。一项研究发现,本世纪头十年世界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的2.5倍。
弄清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到底具有什么关系,属于一种“归因科学”的研究课题。这种归因科学可用于解释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程度,以及与天气正常变化之间的关系。简单打个比喻来说,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系。
一个抽了40年烟的老烟枪,不幸被诊断出患上了肺癌。虽然医生还无法断言他的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但医生可以确定40年的吸烟史大大增加了他患肺癌的几率。

人类导致的"温室效应"
当人们听到气候变化,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全球变暖,也就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上升。除了自然因素外,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量被排放到大气层中,阻挡了本应该辐射返回外太空的红外线。这就是使得地球温度逐渐升高的“温室效应”。
然而,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如此,全球变暖还会引发各种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冰川融化或者常年干旱,以及越演越烈的大飓风。
面对像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一样的极端天气事件,为了正确地认识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科学家就需要弄清楚如果人类不再燃烧化石燃料,卡特里娜飓风是否仍会发生。

计算机模拟技术
那么科学家该如何去研究一个并不存在的所谓的“人类不燃烧化石燃料”的世界?答案是模型。
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对归因科学帮助巨大。目前,我们的电脑程序已经可以模拟地球气候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归因科学,科学家可以建立两个对比模型。模型一:一个没有化石燃料燃烧的世界。模型二:一个跟如今一样,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世界。然后在电脑程序中进行数百万次的运算,尝试各种不同的变化,科学家就能得到飓风在没有化石燃料燃烧的世界里发生的可能性与如今世界可能性的对比。
一般来说,气候变化模型并不能告诉我们气候变化是否是任何特定极端天气事件的原因,但它们的确表明气候变化正使这些事件变得更加严重。从长远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气候变化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极端天气只会变得更加极端。
总结
极端天气或病毒爆发,说到底就是环境问题导致的,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会随着人口的增长更加凸显。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存在170万种未知病毒,而且病毒的突变能力是极强的,所以未知的病毒并不可怕,我们已经与它们在同一个地球上共存了几百万年了,只要我们不去侵犯它们的领地或者说宿主就好了。
而极端天气目前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有两种方式面对它。第一,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第二,专注于应对未来更多的极端天气。
第4个回答  2020-08-12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几种:一是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如蒙古国、贝加尔湖方向,冷空气较强,主要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二是冷空气团从西伯利亚方向过来,也会带来大风降温的天气,但强度不如前者。还有一种,是从西路过来的冷空气,比如从冰岛起程,经欧洲地中海,自西向东而来,这类冷空气容易带来大范围的降雪过程。
我国今年连续出现降雪过程,就是由于从西路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路贝加尔湖以东的冷空气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带相遇,再加上黄淮一带暖湿气流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大的暴雪天气。
造成大范围强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而今年大气环流异常与正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有关。赤道中东太平洋上海温偏低,是“拉尼娜”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可能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
全球变暖,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变暖,它是一个平均状况。如何定义全球变暖?是把全球的温度取平均值与过去几十年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看高了几度。因为全球大气的能量、质量是守恒的,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就低。全球变暖使得某个地区温度持续异常偏高的话,那么肯定在周围在某个地方温度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极端天气事件,打破这个地区气温异常偏高的状况,好比“不平则鸣”。
所以全球变暖伴随着两种极端,即极端冷、极端热。总的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