剻通劝韩信自立为王,是因为韩信功高震主,还是为自己的野心呢?

如题所述

导语:很多人都知道韩信,知道他是著名的"兵仙",在西汉开国历史的宏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韩信一生攻城略地无数,功成名就后却受刘邦猜忌怀疑,被用计从封地抓回都城软禁,最后死在了吕后手中,死之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后悔不听蒯彻的计谋啊"。蒯通是什么人?给了韩信什么建议?让韩信后来发出如此感慨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这位西汉开国历史上看似微不足道,却又不可忽视的奇谋士蒯通,他为什么要劝韩信自立为王?又为什么在韩信不听自己意见时不转投他人呢。

蒯通的出身

蒯通的家世出身记载了了,出生于秦末汉初的范阳固城,本来叫蒯彻,因为和汉武帝重名后世史家为避讳将其名改为蒯通。在他出现前是做什么的,是谁的学生,甚至年纪都不清楚。后世史学家们也没有考证到更多的有关蒯彻的历史资料,只知道他擅长纵横术,还写过关于战国权变的书。可能以相面为生。


秦末起义军将领武臣接到陈胜的命令往北去攻打赵地,这个时候蒯通就突然出现了。原来武臣打仗前请蒯通测这一仗的胜败结果,能否旗开得胜。蒯通当时应是一个有名气的相术师,但是他的报负绝不是只做一个相术师,就自告奋勇去说降范阳县令。蒯通前去游说范阳的县令时简单自我介绍后,运用游说策略,先说范阳县令马上要死了,自己来提前吊唁,来立马引起徐公的注意,然后又说因为遇到自己,徐公就不用死了,一惊一喜让范阳县令不得不追问蒯彻怎么回事。


蒯彻跟当时的范阳县令徐公陈说利害关系。首先摆明在范阳县令徐公当县令的时候根据大秦律法残杀了很多人。现在秦朝律法严苛君主残暴,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秦朝的律法已经行不通了,而那些被残杀的人的父亲兄弟儿子们就要借此机会来找你报仇了。蒯彻的分析有理有据,徐公也明白即使那些人是按律法处刑,在暴乱的时候难免就有人报复掌刑的官员。

接着又解释说为什么祝贺徐公遇到自己就能获得活路,因为很巧派来攻打赵地的武信君派人来问问他此次出征的凶吉,而蒯彻告诉武臣直接攻破城池取得范阳太危险了,用我的策略就不用打仗,只要发个檄文就可以得到千里城池。成功说服武臣同意高官厚禄招降。

那么是什么策略呢?就是让让范阳县令带头投降,武臣给范阳县令恩惠荣耀,并且用华贵的马车载着徐公到各地炫耀。这样还没有投降而又想投降的都城将领们就会争相前来投奔了。果然武臣用了这个策略,燕赵的三十多座城池都来归降了。

蒯通一出现就帮助陈胜部下的起义军不战而得三十多城,可以说不光使自己青史留名,也免去了一场生灵涂炭。

蒯通追随韩信

蒯通和好友安欺生曾到项羽手下谋求任用,但是项羽不用他们计策只想封他们爵位,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报负大展自己的才华,不但不接受还逃走了。在蒯彻说降范阳令后五年,蒯彻以韩信谋士得身分出现在韩信身边。蒯彻是怎样到韩信身边,又为什么选择做韩信的谋士呢?


蒯彻在《史记》里都没有自传,史书上也没有生平的一些详细记载,只是在别人的列传里或多或少提到了他,在投奔韩信麾下前,蒯彻在项羽手下也呆过一段时间,逃走后选择了投奔韩信。其中在张耳的传记中写道了蒯彻在韩信手下当谋士时的几件事。

在韩信准备攻打齐国时,郦食其说降了齐王,韩信本来准备停止进攻,这时蒯通又出现了。蒯通问韩信:"汉王有诏令让将军停止进攻齐国吗?"并且给韩信分析汉王明知郦食其说降齐国却不下令停止进攻的原因。韩信听从了蒯通的建议继续攻打齐国。后人都认为是韩信蒯彻嫉妒郦食其,其实主要也是防止中刘邦的计谋不得已的自保。


韩信攻下齐国后想做齐王,请求暂代齐王镇守齐国。刘邦虽然生气,但还是听了张良的计策假装高兴大方地封了韩信为齐王。这个时候实际上形成了三股最强势力就是刘邦、项羽、和韩信。各个势力集团都明白这是最关键的时刻,谁能争取到韩信谁就会赢得天下。因此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联合楚王攻打刘邦,其实韩信一开始也是跟随的楚王,但是不受重用,而后改投汉王,汉王手下的都是识才之人,再三推荐韩信,韩信才得以展露将帅之才。韩信犹豫后,以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拒绝了武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