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如题所述

中日之间的历史早在东汉就有记载,而战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假如你也和我一样认同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渡海求仙丹始为倭人祖的传说是无稽之谈 ),当时唐军伙同朝鲜的新罗灭掉南部的百济和韩国的祖先高勾丽后,又反目成仇厮打了起来,我小时特别喜欢听的评书<<薛仁贵东征>>就是这段历史前期辽东战役的演绎( PS: 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清苦的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平辽王".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官员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只留下了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但开坛时发现里面盛的是清水,薛仁贵非但没生气还喝了三大碗,表示理解王兄的清寒,两君子之间的友谊更深厚了.此后"君子之交淡如水"传为佳话 ).公元663年,日本试图帮助被唐朝吞灭的百济复国,但同年8月27日日军在白村江口于同期抵达的唐军遭遇,尽管日本"千艘舰船,万余水军",唐军只有7000将士,不到150艘军舰,但唐军船坚炮利,装备精良.最终,"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白村江口战役结束后,日本朝野震惊,开始开昧求知,向大唐学习,万里迢迢派遣唐使到长安.
当时留学人员无不为长安的庞大和繁荣而惊叹,当时的唐长安城面积约有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9.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伴随着对文明的惊叹和崇拜,大唐的政治,文化,商品,金融全面入侵,甚至大唐钱币由于具有更好的质地和优越的流通性,也成了日本的硬通货.当时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于是出现了抵制唐货(有点像现在的抵制日货^_^),直至后来因"安史之乱"后"大唐凋敝"停止了唐遣,但民间走私唐货依然频繁.
随后阶段,基本上中国和日本都是时而来往,个子发展的过程,双方的冲突基本上都被浩瀚的日本海淹没了.至于明朝的倭患,其实只是被丰臣秀吉驱逐的敌对武士和一些海盗,跑到浙江沿海打家劫舍罢了,直到双方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才是双方的第二次正式较量,结果也是明将李靖挥军入朝,丰臣秀吉兵败.粉碎了日本对朝鲜的图谋.
至于向近代史转变的起点其实日本和中国相差也不大,1840年英国人为了鸦片的利益结束了大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历史.14年后,美国人培里率舰队就叩开了日本国的大门.
但政治中心却是大为不同.中国,道光的愚昧和反复无常,咸丰的懦弱和耻辱,到了光绪帝虽然试图变法维新,但皇权却已经落到了一个只知道玩弄权术以求私利的慈禧手里,结果发自统治阶级内部的上层改革百日寿终;而在日本,明治天皇重夺皇权后,一面肃清幕府势力,一面励精图治,改革社会,开始迈向自强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2
1、在秦朝,相传秦始皇命徐福等人东渡寻长生不老药,徐福等到达日本,为当地带去一些先进技术,成为日本的祖先 2、隋、唐朝。日本有感于唐朝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先后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尔后还有鉴真东渡,两国交往频繁,关系也较友好 3、大致在明朝,日本国力渐强,侵占了台湾岛,后在清康熙时期,台湾被收回。4.接着就是清朝末年了,日本发动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5、民国时期,限时支持国内军阀混战,后又侵占东北,从而中国开始了漫长的抗战岁月。6、建国后,由于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双方仇视对立 7、1972年,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交。8、到目前为止,中日双方关系还算密切,但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方侵犯我方主权,仍存有较大的争端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汉日:汉倭奴国王。
隋日:国书之争,日对华始有不臣之心。
唐日:白江口之战,日败,遂派遣唐使,全面效仿唐制度。
元日:忽必烈伐日失败,倭寇始猖獗。
明日:抗倭寇,万历抗日援朝,日败,效仿明制度,支持反清复明。
清日:甲午战争,朝鲜战争,清均惨败,签不平等条约。
民日:抗日战争,民国胜。
……
综上所述,日本只能打服,难以德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12
中日之间的历史早在东汉就有记载,而战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假如你也和我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变化?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
第4个回答  2012-08-12
以前日本是个弹丸小国,在唐朝前君主是不以为意,因为他们几乎都在政权争霸。在唐朝李世民出现后,社会风气开放,日本来朝贡,中日关系友好,日本当中国是老师,向中国学习,然而在清朝1840发生的鸦片战争后,日本1868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中国落后,日本在1894开始将矛头指向中国,展开了中日甲午战争。接着1931九一八事变,使得东北沦陷,1937七七事变后开始了全面侵华。现在,构成良好贸易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