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的道理在齐桓公、晋文公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如题所述

桓公可不忧患,他是君N代,齐国又是大国,早在du齐僖公和齐襄zhi公时期就奠定了小霸的局面。实际上齐dao僖公时期的齐国国力已经超过了郑国,只不过是出于对郑庄公这个前辈的尊重,齐僖公才有所收敛。齐桓公继位,看似凶险,其实不然。小白也就一个听话照做的人。齐襄公被杀,流亡于莒国是鲍叔牙的建议。能得到管仲这样的盖世奇才,是鲍叔牙一再的举荐。当他拒绝管仲的建议,以鲍叔牙统兵伐鲁,齐国就战败了。齐桓公一生虽然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比如尊王攘夷、三存亡国、九合诸侯,进而一匡天下。但他本身好吃、好玩、好色,骄傲、懒惰等等。不过自身的缺陷不影响他成就一番事业。重耳是个奇迹。古代能活上60岁的人是很少的,活上60岁还能当国君,信史时代就武则天一人。流亡了19年,回国已经60岁多岁,还能当上国君,还能称霸天下,这个星球上就他一人耳。重耳的处境比小白危艰许多。骊姬要杀他,夷吾多次要杀他,同为男人的曹共公要偷看他洗澡,卫文公直接闭门不见。坐了楚成王的客人,还要承诺退避三舍。甚至到了介子推割腿当肉的地步。实际上到了重耳那个年龄,40多岁才开始流亡。这一生基本就定了。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君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楚成王、楚庄王、秦庄襄王、秦始皇,都是非常年轻就开始干事业了。另外,重耳是一个宽仁之君,和苻坚有点类似。苻天王估计也没怎么读过历史,晋国诸卿做大,以至于后面三家分晋,重耳时期是卿大夫势力突飞猛进的时期。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晋国后面的有些国君,运气不好,错过了一些收回权力的机会。倘若晋厉公能做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晋悼公能多活些年岁,历史恐怕要被改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8
主要就是体现在齐桓公和晋文公早期的经历上,他们都是经历坎坷的人物,所以他们早期的时候都是比较英明果断的,但是到了后期,特别是齐桓公耽于享乐,所以就使得齐国慢慢地走下坡路,并且他个人的最终结果也并不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08
从“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中可以看出齐桓公、晋文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美味、美色等,意识到贪恋享乐有“亡其国”的危险.
第3个回答  2020-08-08
生于忧患的道理在齐桓公晋文公身上是怎么体现的,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图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