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E时为何要加初载荷? 使用分级加载的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使用分级加载的目的是减少误差。

在测定实验中,试验器与施2113加荷载的接收点中间是很难控制的。如果留下空隙,就会照成试验的误差,如果不留下空隙,就会造成有可能施加压力。因此就需要加初荷载。

因金属材料在一定范围内是线弹性的。即应力和应变5261成正比,画出的是一条直线,适用于线性曲线。而在调试过程中工件会产生刚性滑动,要绕开非线性曲线。此外,还要消除机构构件之间的空隙和应变4102仪预调的微小不平衡,故要加初载荷。

扩展资料

荷载和作用区别如下:

由于直接作用或者间接作用于结构上,在结构内部产生内力(如轴力,弯矩,剪力,扭矩等)和变形(如转角,裂缝),被称作为“结构效应”,也就是我们说的作用。当作用为直接作用时,其效应也称之为“荷载效应”,也即是所说的荷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1、减少误差。

2、用分级加载目滴,所求的弹性模量减少误差,同时验证材料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

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的平均值。



扩展资料: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的单位是达因每平方厘米。“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统称,表示方法可以是“杨氏模量”、“体积模量”等。

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8
使用分级加载的目的是减少误差。

在测定实验中,试验器与施2113加荷载的接收点中间是很难控制的。如果留下空隙,就会照成试验的误差,如果不留下空隙,就会造成有可能施加压力。因此就需要加初荷载。
因金属材料在一定范围内是线弹性的。即应力和应变5261成正比,画出的是一条直线,适用于线性曲线。而在调试过程中工件会产生刚性滑动,要绕开非线性曲线。此外,还要消除机构构件之间的空隙和应变4102仪预调的微小不平衡,故要加初载荷。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在ELISA中除了包被外,需进行45加样。在定性测定中有时不强调加样量的准确性,例如规定1653为加样一滴。此时应该使用相同口径的滴管,内保持准确的加样姿势,使每滴液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在定量测定中则加样量应力求准确。标本和结合物的稀释液应按规定配制。加样时应将液体加在孔底,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出现气泡。 

在弹性范围内,钢材服从虎克定律,其关系式为ΔL=PL/EA,由此可得E=PL/AΔL。在式件上安装测量轴向伸长的引伸仪,加载即可得到引伸仪在标距范围内的轴向伸长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6
1.减少误差。
2.用分级加载目滴
所求的弹性模量减少误差,同时验证材料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