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坦因的错误指挥是库尔斯克德军战败最要命的原因吗?

如题所述

库尔斯克战役作为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是德国希望重新掌握战略主动的一战,但是结果却是,德国几乎是把压箱底的资源押了上去,最终也失去了本钱。就和赌博一样,我输一万还有5万的本钱,你输5000兜里已经没剩下几文本钱了。所以没钱不要去赌。因为下手没有量。

库尔斯克会战德军最终会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苏军在战争中不断进取学习对手,找到了克制闪电战的大纵深防预战术方法,先消耗对手保持己方能量,关键时雷霆一击,德方情报侦查落后对手主要突击兵器坦克突击炮产能低效跟不上消耗,前线紧张后方宽松,如果战车数量能达对手的三分之二是有可能反推对手的,主帅没沉住气先下手先消耗自身能量,如先防守再找时机反突击结局是完全有利己方的,需要让双方注意的是在野战中德式闪电战苏军不是对手的。

库尔斯克战役苏军都不敢去进攻,在德军进攻战役消耗德军才敢正面与德军交锋,苏军在修了几个月的防线防守和进攻区别是很大的,要苏联进攻苏联肯定会输。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在进攻方并没有输,只是没达到战役目标而已,还是因为意大利盟军登陆不得不抽调兵力去支援意大利才结束的。德国本来就不用执着于去围歼突出部的苏军,可以提前几个月在其他地方进攻,或者修防线等苏军进攻消耗苏军。因为德军在补充兵力的同时,苏军也在大量补充,等时间是没有意义的。

库尔斯克是曼斯坦因和代总长蔡茨勒在希特勒面前嘀咕出来,从城堡行动谋划来看,德军失败在毫无战略眼光,双方其实都是摊着牌在打仗。问题当德方明知苏军兵力雄厚,还是执意率先进攻,莫德尔攻了两三天收场,曼斯坦因却坚持要打下去,结果大败而逃。其次德军要在三四月份实施进攻是白天做梦,因为哈尔科夫反击中坦克损失败一半以上,新型虎式坦克还装备不了部队。第三对朱可夫战略方针的误判,苏军釆取先守后攻,消耗对方装甲力量,然后利用预备队全面反击,曼斯坦因之辈根夲就没意识到,莫德尔后退一两百公里,曼一直机动防御到第聂伯河对岸。而且德军在东线完全丧失战略主动权。

库尔斯克战役德军除损失了几十万宝贵的人员外,技术兵器更是损失极其惨重,最要命的是,做为主攻方向的曼斯坦因不顾北线进攻失利已转入防御的现实,仍继续强攻冲向沃博扬,结果在普罗霍夫卡坦克大战中被打得一败涂地,转头溃逃,这样一来其战场上那些受损的、因故障可维修的坦克全成了苏军的战利品,耍知道那可是德国43年上半年竭尽全力才拼凑起来的家当!曼斯坦因溃逃几百公里至第聂伯河方才站稳脚跟,但手中能用的坦克廖廖无几。希特勒本想以第聂伯河为屏障挡住苏军,但因库尔斯克战役后不仅兵力对比更处劣势,而且坦克也败光了,东线战场败局已定。

德军在1943年3月攻克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后已经筋疲力尽加之阴雨绵绵道路泥泞后勤保障无法支持进攻,而苏德前线趋于稳定。1943年春德军前线18个装甲师总共只剩495辆坦克且筋疲力尽你拿什么进攻?而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囤积了大量物资完全可以保障9000俩坦克5000架飞机的持续作战。试想9000多辆坦克200多万士兵在优势空军的掩护下一波又一波的发起进攻以德军那点兵力根本无法抵挡(预备役部队堵住一个缺口另一个缺口又被苏军撕开)。诚然“虎式”“斐迪南“豹式”防守更好,但数量太少无法扭转大局。在这个时间段,已经是体现国力底子的时候了,显然德国已经快被耗干了,而苏联自己就很强,身后还有国际援助,一直在持续出血,德国怎么扛得住?

希特勒根本就不应该主动进攻,而是防御,把兵力重新集结于中央集团军方面以中央集团军为佯攻方向,而重新派兵进入南高加索地区,诱使苏军向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进攻,这样迫使苏军离开已经修好的工事冒险进攻德军南方集团军。曼斯坦因还可能有机会寻机聚歼苏军。

事实上德国对英国穷追猛打已经早早的预示了德国的失败,英国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开采殆尽的岛屿之外,没有任何战争经济价值,而且德国不缺煤炭,耗费巨大的军力和物质击败英国是得不偿失,反观苏联才拥有能让德国继续战争下去的资源,包括石油,矿藏,粮食,因为最后希特勒还要消灭美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英国身上倾注太多的战略资源的确不值得。德国工业能力很强,但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英国,导弹造了1万发,空军损失太多对付喷火。而四号弱虎式强,但是虎式在苏联老趴窝,而且造价维护成本极高,反观t34造价低廉,生产拖拉机的都能造,宽履带适应能力强。其实天气问题影响并不大,欧洲比苏联暖和不了多少,这不过是被打败的一种借口,德军补给和希特勒的干预战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