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管理岗位的待遇怎么样?奖金是怎么算的?公积金缴存比例是多少啊?出差补助是多少呢?

我需要的管理岗位的薪酬待遇。请复制其他人答案的人绕行。

表面的吹嘘情况我不想多说,只说说与大家实际切身利益相关的部分吧。 沈阳自动化所应该说前几年待遇还行,不过从这两年开始改革后,员工待遇就不行了,甚至赶不上一些企业的福利.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共分六个科室,研究方向大致的是这样的
一室:机器人
二室:水下机器人
三室:通信电子
四室:军工
五室:工业自动化
六室:激光拼焊
有些人会问哪个科室待遇好,如果非要比较,大致是这样的:
一室,二室研究方向毕竟是研究所的支柱,尽管研究出来的东西用处并不多,但是所处地位比较高。其次是四室,研究的毕竟是军品嘛,也比较有钱(但是别妄想会分到个人手里)。接着是五室和六室,应该说五室的地位在所里是最低的,它是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受市场影响较大,虽然实用,但是技术含量相比一、二室的机器人并不大,因此不受研究所的重视。对于个人收入而言,待遇相对较差就是三室了。
每个研究室(六个科室)都是以课题组位单位的,基本上是一个研究员带一个课题组,也就是说你到哪个科室的哪个项目组工作,这个项目组的研究员就是你的老板,你的生杀大权就掌握在他的手里了(包括你的升值、离任和继任),也就是说他要是认为你要干的不好,随时可以要你回家。在说的明白一点,研究所就想是一个集团,项目组就像是一个小公司,研究所就是由这样的个个小公司构成的,这些小公司最少的只有四五个人,最多也只有三、四十个人。
每个项目并不是都允许长期存在。如果没有项目两年左右,项目组就得解散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这个项目组而且你没有事业编制,你就直接下岗了。每个项目的经费基本上都是由研究员争取的项目中获得的,在这些经费中,大部分利润要上交所里(比例每个研究室不同),剩下的用来给无事业编制人员开支或改善项目组硬件设施,如果没有了项目就没有了经费,没有了经费就当然没法给无编人员开支了,那么就只好让你回家了。
下面讲说说沈阳自动化研究的工资待遇相关问题(硕士生毕业无事业编)
1.工资4100元(税前)。平时基本上没有奖金的,年终可能会有点(每个科室的情况不同)。两年之内工资都不会涨,两年之后再签合同,工资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不过每个科室都不同,五室相对涨的最少。
2.事业编制问题。研究所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事业编制。别小瞧这个事业编制,如果是事业编制就是跟公务员、老师一样,由国家财政部直接拨款了,而且工资各种保险费用和公积金缴纳都比无编人员要多。如果项目组由于没有项目解散了,无事业编制人员就下岗了,而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可以继续工作,就因为他们的工资是国家拨款的。有人会问,到所里之后什么时候能给编制,招聘人员可能会告诉你两年以后有编制。我告诉你那是集体编制,不是事业编制,基本上没什么用的,要想混到事业编,没个十年二十年门都没有,而且谁也不敢打保票过个十年二十年之后是什么情况。有人会问那有编制的人怎么弄到的呢,第一种情况,那是老员工了,那时候只要进所里就有编制,还一种情况就是,你是强人,像博士后或海归等等。最悲惨的是,虽然你天天工作在所里但是只要没有事业编制,你根本就不算是研究所的职工,一切所里职工的待遇你都享受不到(比如房屋补贴)。
3.公积金。这个比较变态,公积金上交的比例就是社会平均基本工资的基数,也就是说你的公积金不会跟你的上涨而上涨。每月你交三百多,单位给你交三百多,也就是说你每月公积金账户里只有六七百块吧。养老金的缴纳也是一样的。
4.公寓。外地人员刚到所里,允许住一年所里的公寓,每月100元。
5.无通勤车。最好在附近租个房子,不然要是加班就倒霉了。
6.加班。五室加班最多,其次是四室。有没有加班费就看领导心情了,不过即使有,也远远达不到劳动法的要求。
7.出差。每个科室都要出差的,时间长短每个项目组都不同,出差会有点的补助。
8.人事管理。所里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比较混乱的,除了事业编制人员外,还分很多等级,人事部门管理效率极其低下,企业文化也很差,不过意义不大,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1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环境好 待遇也很好,是个好单位的, 薪酬是不能公开秘密,
第2个回答  2012-08-1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百科名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1962年前的名称为沈阳电子技术研究所,1962年至1972年的名称为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972年起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01年5月前,研究所的中心区域在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90号。2001年后,全部迁移到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14号。现任所长王越超。目前,全所有正式员工500多人,流动人员250人左右,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1(包括客座导师)人,研究员45人,副研究员55人,高级工程师82人。

目录

研究所概况
现任所领导 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战略目标
学术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学术秘书
委员
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
光电信息研究室
学科方向
发展成果
交流合作
历史沿革
科研生产部门
展开 研究所概况
现任所领导 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战略目标
学术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学术秘书
委员
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
光电信息研究室
学科方向
发展成果
交流合作
历史沿革
科研生产部门
展开 编辑本段研究所概况  全所设有2个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室:1、工业控制系统研究室,2、光电信息研究室,3、自动化装备研究室;一个研究中心: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一个负责科研信息、文献、网络等支持服务的信息中心。管理部门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质量条件处、财务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所自建所起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工作。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又在机器人、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获得大量国家、科学院及地方奖励,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值得信赖的一支攻坚力量。自1985年起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十八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现在这里是“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每年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级青年人才,吸引大量优秀海内外专家学者。   1999年,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沈阳自动化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创新试点中全面贯彻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创新战略重点转移,深化改革,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全面建立人员流动与岗位聘任制,项目聘任制。在现代国家科研体制与机制的建立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所的主要学科领域为:制造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机器、先进制造系统和光电技术等。 组织机构
  以2002年为例,除部署了一批基础研究课题外,全所承担国家攻关、国家863、973、科学院重大及方向性等项目34项。企业和地方重大攻关、改造项目10项。如:科学院重大项目“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科学院方向性项目“总线集成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自走式海缆埋设机”,“空间对接光学成像技术”,“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等。当年正在执行的科研项目合同总额2.1亿。   2002年,实现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13项,获沈阳市首批专利实施特别支持奖。成果获奖6项,其中“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共发表论文221篇,其中国外61篇,进入EI索引42篇,进入SCI索引8篇。共出版著作3部,译著1部。   研究所主办中国科技核心刊物《机器人》和《信息与控制》 。图书馆藏书5.3万册,期刊30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124种,中文期刊200多种,自动化领域核心期刊占90%)。编辑本段现任所领导所长
  于海斌   所长,1964年生,工学博士,研究员 于海斌
[1]  ISA Fellow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   国家科学技术部智能制造专项专家组成员   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工业自动化
副所长
  桑子刚 桑子刚
[1]  党委书记兼副所长,1963年生,工学硕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   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及其控制系统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副所长
  史泽林 史泽林
[1]  副所长,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   兼任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高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光电信息技术
副所长
  梁 波 梁波
[1]  副所长兼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编辑本段战略目标  开拓自动化领域前沿创建先进制造一流基地   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我所被批准为“先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进制造基地”,归结起来,我所定位于高技术创新类型的研究所。   确立的科技目标是:建设成为在先进制造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具有领先和带动作用的研究开发基地。   其学科方向是制造科学。重点研究领域是智能机器与先进制造系统。   围绕这一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高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产业化三个层次上部署了前沿探索性创新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和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军工项目。实施了大量应用工程并正式成立新松机器人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而达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编辑本段学术委员会  我所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组成   经民主酝酿和选举,我所新一届(2003年-2006年)学术委员会已在最近组成。
主任
  王天然
副主任
  封锡盛、王越超、于海斌 、史泽林
学术秘书
  封锡盛、王越超、于海斌 、史泽林
委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海斌、王天然、王晓辉、王越超、史泽林、向伟   朱云龙、李令奇、杜劲松、封锡盛、赵明扬、韩建达编辑本段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RoboticsLaboratory,ShenyangInstituteofAutom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成立于1989年,原名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改为现名。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术委员会的带领下,在机器人学应用基础研究、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现已成为国内机器人学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基地、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在1989年成立之时,就聘请国内高水平知名学者组成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制定和把握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目标。1989年成立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研究员担任。1993年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为柄教授担任。现在任职的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谈大龙研究员,副主任为贾培发研究员、王越超研究员。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布式智能系统、MEMS技术以及危险作业机器人等。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进行机器人系统与集成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攻关。力争把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国际著名的实验室、建设成培养从事机器人学研究与开发的人才基地。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越超研究员。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除固定人员外,还有许多流动人员参加本室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3名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的海外优秀人才,4名高级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客座人员与项目聘用人员。目前,实验室的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之比已达1:4。实验室有"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与"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与硕士点。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实验室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开放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对外开放。通过设立实验室基金课题的形式,先后资助42个单位的客座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工作。为了使研究室的研究工作更加与国际前沿相结合,实验室近年来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仅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室做学术报告,还多次派出人员参加国际重要的机器人学术会议并到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室进行指导交流与开展合作研究。编辑本段光电信息研究室  光电信息研究室长期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成像跟踪、测量和控制、指挥自动化等领域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研究室现有各类在职研究人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共38名,其中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10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名。是一支年轻而有创造力的科研队伍。   光电信息研究室在致力于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同时,非常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在成像跟踪方面采用前沿的理论和算法,运用先进的VLSI硬件技术,研制开发出针对不同用途的多品种、多功能的视频跟踪器、电视测角仪等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背景条件下对不同目标的可靠跟踪与测量,具有实时性强、测量精度高、跟踪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到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在智能决策指挥自动化方面,以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综合网络、数据库、通信等高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出色完成了诸如沈阳市消防指挥系统、沈阳市急救指挥系统等多项大型指挥系统的研制和建设任务。多次获国家和科学院的科技进步奖。编辑本段学科方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从七十年代起追踪世界自动化前沿技术,在我国率先开创了机器人研究新领域,并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电视跟踪与测量三个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现已进入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建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以制造科学为发展学科,开拓先进制造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并使其推广应用。目前重点面向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制造系统的结构与模式、先进制造支持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按照发展目标主要从事四个层次的工作任务   ·基础性研究:主要研究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   ·高技术攻关:从事技术创新、形成我国自有技术的知识产权。目标是不断产生可以在制造业发挥作用的新技术。   ·示范应用:这一层次工作是基地与产业、研究与应用的桥梁。   ·高技术产业化公司。   利用基地的单元技术、集成技术为企业进行示范应用,推动产业化工作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编辑本段发展成果  建所以来,研究所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又在机器人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获得大量国家级、科学院及地方奖励,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一支值得信赖的攻坚力量。自1985年起,研究所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十八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目前,研究所已经成为“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地”和“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所在地。每年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级青年人才,吸引了大量优秀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所。   1999年,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研究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在创新试点过程中,研究所全面贯彻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创新战略重点转移,深化改革,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员配置,全面建立并完善人员流动与岗位聘任和项目聘任机制,在国家现代科研体制与机制的建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研究所的主要学科领域是制造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机器、先进制造系统和光电技术等。除了开展基础研究之外,研究所还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攻关、国家高技术863、973、中国科学院重大及方向性等项目以及企业和地方的重大攻关、改造等项目。   研究所主办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机器人》和《信息与控制》。图书馆藏书5.3万册,印本期刊991种(其中自动化领域核心期刊占90%以上);能够访问的国内外大型网络数据库近百种,可获取的资源量数千万条。编辑本段交流合作  研究所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共同培养研究生;与国内多所大学、研究单位以及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承担和完成国家、科学院的重大研究或工程项目,共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实体。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所投资控股或合资的公司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研究所2000年制定的“开发西区、建设东区、挺进浑南”的发展计划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在沈阳浑南开发区规划的先进制造产业化园,正按整体规划实施建设中。   研究所中心区(东区)环境建设已经结束。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具有现代化科研与工作氛围的园区已经形成。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将为国家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企业技术进步做出更多、更大的创新性贡献。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1962年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筹建时期。先后经历了辽宁电子技术研究所自动化(903)专业、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阶段。   1968年–1970年   业务工作由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代管。   1970年7月   回归中国科学院。   1972年8月   名称确定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958年–1978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光电跟踪系统、数控技术等。   1984年   依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建设的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正式启动。   1989年   建立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   1996年   依托机器人示范工程建立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7年   中国科学院开展研究所分类定位试点工作,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为全院首批获得批准进行分类定位的单位之一,定位为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型研究所。   1999年   作为首批12个试点单位之一,率先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开始全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1979年–1998年   主要研发领域是:以机器人技术为主导方向,发展自动控制技术、高精度电视跟踪技术、工程自动化总体技术。   2000年   建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迈出实际的步伐。以新松公司注册独立运行为标志,研究所投资的高技术公司开始与研究所主体分离,并市场化运营。   2007年   依托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各项建设逐步展开。   1999年以来   确定以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为主要学科领域,在智能机器和先进制造系统两个方向开展研发工作。[2]编辑本段科研生产部门  一室 机器人学研究室   二室 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   三室 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   四室 光电信息技术研究室   五室 自动化系统研究室   六室 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   七室 信息服务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室   八室 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   电机产品制造中心
第3个回答  2014-08-06
单位还行 领导待遇还行 员工一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