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著名的历史人物

如题所述

1、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曹丕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扩展资料: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4个诸侯国。

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古代  
  大禹、涂女、皋陶、姜尚、管仲、鲍叔牙、蹇叔、庄子、甘罗、范增、英布、桓谭、文翁、桓荣、范滂、左慈、文翁、刘馥、华佗、刘安、陈阿娇、陈婴、周景、曹操、周瑜、小乔、大乔、陶谦、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桓温、桓伊、戴逵、夏侯渊、夏侯惇、许褚、薛综、蒋钦、陈武、丁奉、刘惔、桓玄、夏侯霸、夏侯玄、文钦、何敬容、耿询、汪华、李绅、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司空图、庞勋、刘长卿、朱温、朱友贞、杨行密、陈翥、包拯、崔白、李公麟、吕夷简方腊、吕本中、梁红玉、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胡仔、鲁宗道、吴潜、高太后、胡舜陟、王希吕、吕公弼、张耒、朱淑真、朱升、李善长、汤和、常遇春、胡惟庸、郭子兴、刘福通、朱元璋、徐达、马秀英、朱棣、朱权、程敏政、汪机、邓愈、何震、冯胜、陈德、金朝兴、郭英、朱能、丁德兴、廖永安、廖永忠、沐英、蓝玉、傅友德、胡大海、赵普胜、耿再成、冯国胜、耿炳文、张居正、龚鼎孳、沐天波程大位、张德胜、顾时、陈德、郭兴、左光斗、许国、吴良、华高、吴祯、薛显、仇成、韩政、何文辉、张子明、缪大亨、郑用、乐韶凤、陶安、胡宗宪、萧云从、齐之鸾、齐琦、齐鼎、齐杰、张英、戴名世、查士标、孙逸、汪之瑞、方苞、刘大櫆、梅文鼎、姚鼐、凌廷堪、王贞仪、张廷玉、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戴震、方以智、年羹尧、虚谷钱、澄之、吴敬梓、张潮、刘铭传、孙家鼐、胡雪岩、吴次尾、李鸿章、聂士诚、丁汝昌、钱澄之、方士庶、巴慰祖、梅庚、姚莹、方东树、吴汝纶、马其昶、梅清、戴本孝、汪士慎、吴长庆、陆建章、叶天赐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07
曹操、曹植、曹丕、朱元璋、胡雪岩
第3个回答  2012-08-07
曹操、朱元璋、胡雪岩、胡适等
第4个回答  2012-08-07
曹丕、曹植、朱元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