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校高效运转 ——读李希贵《学校如何运转》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李希贵老师,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教改大潮,李希贵校长直挂云帆济沧海,敢立潮头唱大风!是山东教育者的自豪!今逢良机,拜读了李希贵校长的《学校如何运转》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我被李希贵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以及勇于变革的勇气深深地折服。认真读了好几遍,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思考。

书中李希贵校长就如何从学校管理走向学校治理,如何构建学校的治理结构,如何提升学校治理的能级等做了深入的剖析。这些改革举措都在北京十一学校做过充分的探索,有很扎实的实践基础,是被证明可以为基层学校的管理变革提供借鉴的。

一、理清学校的组织结构

“在管理工作中,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然而,大多数校长进入一所心得学校任职时,绝大多数关注的是制度。许多时候,他会认为问题都是不合理的制度带来的,但当他改变了制度后,却产生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要实现学校高效运转,就需要管理者理清学校的组织结构,并弄清其运行机制,把不同的人员清晰地放到组织结构的不同部分中,然后界定他们在组织中各自的职责,从而发挥组织效力,撬动学校高效运转的油门。

在书中,李希贵校长借鉴当前世界著名企业比较推崇的扁平化管理的理念,来构建学校的扁平化治理结构,以重点解决管理存在的“层次重叠、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弊端,通过分权来加快信息流的速率,提高决策和治理的效率。在具体的实践中,他根据中小学实际,从功能的角度把学校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拆解,并对拆分出来的一个个“零部件”进行了重新的组织,构建起了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学校治理结构。这五个部分分别是:战略高层,中层管理者,教育教学一线,支持人员,研发平台,构成了李希贵校长学校管理组织结构。明晰了新的学校结构后,书中一到五章对学校治理的五个部分进行了充分的阐述,界定了学校人员在各组织部门的具体职能。

在对学校组织结构的阐述中,本书中不仅有理论,更有具体的案例,从组织结构入手,既把学校管理的科学特性梳理出来。也提供了方法和工作模型,可操作性很强。

二、完善学校运行机制,形成组织能力。

理清了学校的组织结构,并弄清了其运行机制,要实现学校的高效运转,就把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岗位协调、整合起来,以实现组织目标,撬动学校高效运转的油门。

在书中,李希贵校长对支持人员、研发平台、教育教学一线、战略高层、中层管理者这五个部分进行了新的制度设计,每部分内容都辅之以北京十一学校具体的实践案例,便于读者参考操作。在学校运行机制这一部分,最终指向的是教育教学一线,这也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良好的教育重在过程,成绩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李希贵校长不以分数作为考核教育教学一线效益的标准,他强调从三个方面考核教育教学一线的效益:一是师生关系;二是学生学分情况,也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必须获得规定的学分的情况;三是教学成绩。学校并不排斥好的成绩,但会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尺度,一方面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另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符合规律的方式去追求分数。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学校运行才不会在运行中失去教育的本真,偏离运行的轨道。

李希贵校长提出,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来调整工作重点,是战略高层的运作方式,要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运用市场法则,把人才流动机制引进校园,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为解决纵向管理中出现的基层对信息的屏蔽的问题,书中提出让双线监督成为纵向管理的标配,除了正常的上级对下属的直接监督之外,还有设置另外一条监督的通道,一般由非直接上下级,包括第三方实施监督。

三、撬动学校组织能力与变革的油门

一个组织通过明确各部分的职能,并通过各部分及相互之间的制度设计就可以让组织有序有序运行。然而,要真正形成良好的良好的组织能力,还需要添加一些特有的机制,花气力去撬动学校组织能力的油门。

要提高学校的组织活力,需要完善组织的薪酬体系、荣誉体系与职称晋升机制,让三者一起成为组织的发动机,在设计过程中,要让员工的职级变化,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和技能水平形成合理的因果关系。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划小组织单元,利用责权利等边原则给小组织单元分权,来增强组织的活力。学校还要加强预算管理,矩阵管理,在学校创设竞合关系,来提高学校的组织能力。

一所学校缺乏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敬畏,没有始终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就一定会让教师无所适从,组织能力也难以形成。一所学校的价值观,应该立足于服务学生成长,并通过毕业生为社会服务。在学校里,应该有两把尺子:一把是“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另一把“方便教,还是为了学”。每一位老师,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每当开展活动、组织一项工作、开展一次教育的时候,都应该用这两把尺子来衡量,以防止价值观的扭曲。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组织都需要发起一次次的变革,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学校更是这样。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抓住变革时机,通过搭建变革的第三空间,通过一次次的变革,最终实现组织再造,找到持续成长的秘方。

有人说,学校最大的风险是校长,学校最大的瓶颈往往也是校长。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坚定地与自我感觉良好告别,时刻对自己和自己所领导的组织保持警觉,把培育自己内心强大的哨兵,作为自己工作的常态。真正的领导者将自我放到一边,竭力去培养超越自己的继任者。他们做好规划,在他们依旧以最快速度奔跑的情况下,淡然自若地将接力棒传递下去。这应该是一位领导者应该追求地境界。也只有这样,一个组织才能在应对巨大的时代之变时永葆活力,基业长青。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具有管理能力,也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具有领导才能,管理能力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李希贵老师的《学校如何运转》从组织结构入手,既把学校管理的科学特性梳理出来,也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和工作模型,对我极有启发和帮助,我会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加以实践,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潍坊锦阳小学

胡成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