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禁忌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元节,也被称为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被认为是鬼门大开,亡魂们可以在这一天回到人间与亲人团聚。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祭祀祖先和神明,为亡灵超度,为亲人祈福。


但是,中元节也有一些禁忌,其中我列举几点如下:

1.晚上不要外出:按照中元节习俗,晚上不能出门,古人认为,中元节晚上会有鬼魂在外游荡,遇到之后于人不利,中元节是祭祀亡灵的节日,晚上亡灵会出现在人间,所以不宜在晚上外出,以免遇到不测,同时,应该注意安全,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和健康。

2.不要触摸祭品:中元节是安静祭祀的时候,家里不宜吵闹,以免打扰祖先和亡灵的安宁,在祭祀过程中,不要触及、碰撞或摆弄祭品,以免玷污神明或得罪祖先。

3.不要哭泣或大喊大叫:在祭拜时,不要哭泣或大喊大叫,这样会煽动鬼魂,引起鬼怪的注意,不宜吃肉类食物。中元节是素斋日,不宜吃肉类食物,以示对亡灵的尊重和怀念。

4.不要借钱或借物:在这一天,不要借钱或借物,因为需要还回去的东西可能会被鬼神拦下,导致后续麻烦。不宜穿红色衣服。中元节是祭祀亡灵的节日,红色代表吉祥,不宜穿红色衣服,以免引起亡灵不安。


中元节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民间信仰认为七月十五是亡灵们回归人间的日子,为了祭拜祖先和向亡灵们祈福,人们开始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会。这个节日最初起源于佛教,后来被道教和民间信仰所吸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节日之一。


总结:中元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在人们传承中不断变迁与演变。节日有其庄重的祭拜仪式,同时也有一些规矩和禁忌,在今天,我们要重视这个节日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尊重和传承中华文明,也要注重安全、卫生,根据禁忌规定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5

即使我们现在长大了,在面对中元节的习俗时,能不做就不做,能避免就避免。那么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千万别碰呢?以下是我带来的中元节不能做的禁忌大全,快点来看看吧。


    中元节禁忌

1、床头挂风铃:风铃的声音很特别,很多人都喜欢,而鬼兄弟同样喜欢这样的声音。传说如果在床头挂风铃的话,很容易招来鬼兄弟,而顺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会做出些什么来都是情不自禁。

2、夜游:八字轻的人在鬼节这一天千万不要夜游,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幽魂孤鬼都出来游荡,如果让他看到了阴气沉重的你,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同伴,将你邀请回家做客。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在鬼节这一天大多数人们都会提前为路过的好兄弟烧些纸钱,然后等到隔天再来收拾残局。因此,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通常都会同意时间同一地点,千万不可以在非特定场合时间烧冥纸。

4、偷吃祭品: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鬼节这一天忌下水,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就被抬走了。

8、乱看:俗话说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们难得出来一趟自然是兴奋异常的。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在八卦灵异学中,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最好不要再家门口摆放榕树。

10、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 "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以上就是中元节的禁忌以及由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了解。

第2个回答  2023-03-14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这个节日其实也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有以下十大禁忌:

一、忌半夜出门

农历七月,鬼门关大开,打破阴阳两界的限制。地官也会降临人间,进行一年一度的“地官赦罪”。地官掌管阴间善恶,会在中元节当天,赦免所有鬼魂的罪行。令鬼魂得以返回阳间“省亲”,接受阳间亲人的供奉。七月十五是鬼节,阴气最重,当晚最好不要出门。

二、忌饭中插筷

按照旧俗,家里有人咽气时,要供一碗“倒头饭”。把半熟的米饭盛进碗里,压实后倒扣过来。取三根筷子,插在饭当中,形状似香炉。意思是,叫亡者吃饱好上路,莫要留恋阳间。俗话说:“穷死不拿亏心钱,饿死不吃倒头饭。”“倒头饭”是给亡者准备的送行饭,因此不能吃。饭中插筷子,也是非常不吉利的做法。

三、忌背后拍肩

相传,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分别是:天魂,地魂,命魂。人在世时,这三把魂火,点亮人的头顶和双肩。人去世后,天魂升天宫,地魂归地府。留下一缕命魂,徘徊于阳间,庇佑后世子孙。直到再度轮回,三魂才会重聚。为防止拍熄了魂火,切记从背后拍他人的肩头。

四、忌口无遮拦

俗话说:“白天不说人,晚上不说鬼。”七月十五这一天,不要讨论生死,更不要妄议鬼神。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说话。路上看见有人祭奠,尽量远远避开。

五、忌披头散发

中元节阴气重,晚上洗完头后,一定要及时吹干,并把头发扎好。不要披头散发到处跑,会影响运势。整个鬼月(农历七月)最好都不要披头散发。

六、忌下水

水为阴,是人间阴气最重的场所。此时下水,会被“水鬼”拉住。这个月份,也是溺水事件高发的时间,要格外当心。

七、忌捡钱

纸钱又称“买路钱”,用来买通牛头马面,好让他们放行。中元节烧冥纸,纸钱是祭品,不能捡。另外,有些病人家里,也会将真钱丢在路边。路上看到折成三角形,用红线绑着的钱,也不能捡。

八、忌买鞋

“鞋”与和“邪”同音,所以农历七月避讳买鞋。表达一种趋吉避邪的希望,图个好兆头。送人礼物,也要尽量避开鞋、钟一类,容易让人忌讳。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也是最基本的教养。

九、忌穿红

七月十五祭祖,除了供奉果品,还要给先人“送新衣”。过去,市面上会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这一天,不宜穿颜色太过鲜艳的衣服,以免不够庄重。 尤其不要穿大红的新衣,以免冲撞祖先。

十、忌晾衣

农历七月的夜晚,阴气重,雨水也多。衣服晾在外面,飘飘荡荡,不合宜。白天晾在室外的衣服,天黑前一定记得收回去。收之前轻轻拍打两下,让脏东西留在外面,不要带进家里。


【中元节重要习俗】

1、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

2、放河灯

河灯一般就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3-11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鬼节当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元节的禁忌,日常家居生活中,大家千万别触犯。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元节的八大禁忌和习俗,望多多注意。


    中元节的八大禁忌

1、不要讨论鬼怪:据说不干净的东西会倾巢而出,尤其是寺庙和普渡法会的地方,往往是鬼魂最多的,而且中元节也不要乱说话,说不定鬼魂正从你的身边经过。

2、不要走夜路:晚上11点之前就不要上街哦,这天百鬼夜行,阴气最重,所以这天不应该在外逗留,夜不归家是大忌。

3、避免带铃铛、风铃等招鬼物:风铃和铃铛声能够在阴阳两界传递沟通,很容易招来不好的事物。

4、勿捡路边的钱、勿偷吃祭品: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祭品这些是属于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避免晚上拍照:镜子或手机这种东西,很容易扑捉到不干净的东西,若是在晚上拍照,说不定就把不干净的东西给拍进去了,那就等于沾染了晦气的东西,运势也会下滑的。

6、不乱踩冥纸:这天,路边往往有烧纸的人,散落的冥纸不要乱踩,那是烧给鬼魂的钱财,往往会有鬼魂在捡拾,如果你踩到他们的东西,他们不高兴那你就要倒霉了。

7、不要乱拍人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节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8、不要下水游泳:这地府的鬼全部放出来到阳间,水里是十分不安全的,若你还执意去游泳,很容易成为水鬼的替身,所以,这天一定要禁忌下水。


    中元节日的习俗

1、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不过,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馋。

4、祈丰收: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6、放天灯: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3-06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孟蜀会、地官节等,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祭祀祖先和祈求亡灵安宁的节日。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也被称为"七月半"。

据传说,中元节是因为佛教高僧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向佛陀请教如何度化父母而始创的。佛陀告诉他应该在中元节期间超度亡灵,以使他们脱离苦难,得到超度和解脱。

在中元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里设立祭坛,摆放供品、烧香、燃放孔明灯等,以此来迎接祖先和亡灵的归来,并为他们超度祈求平安、幸福。同时,还会有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祭祀、戏曲表演、舞龙舞狮等。

在这个节日中,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1、不要在晚上出门:

晚上的时候,很多人会在家中焚香、祭拜祖先,认为出门会惊扰祖灵,因此最好在晚上避免出门。

2、不要乱扔垃圾:

中元节期间,人们相信阴间的鬼魂会出现在人间,因此应尽量避免乱扔垃圾,以免惊扰鬼魂。

3、不要在户外用火:

因为中元节是一个祭祖祭神的节日,人们认为在户外用火容易惊扰祖灵,因此最好不要在户外用火。

4、不要游泳或洗澡:

传统上,人们认为在中元节期间游泳或洗澡容易被水中的鬼魂所侵扰,因此应避免游泳或洗澡。

5、不要在夜间哭闹:

人们相信在中元节期间,鬼魂会出现在人间,因此不要在夜间哭闹或发出尖叫声,以免惊扰鬼魂。

中元节虽然和佛教还有道教有关,但是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对这个节日还是很重视的,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习俗,如下:

1、烧纸、放爆竹:中元节是为了祭祀祖先和故人,因此烧纸是必不可少的,用以供奉祖先。另外,一些地方还会放爆竹,以驱逐邪恶的鬼魂。

2、送饭、送水:人们在中元节时还会在路边、庙宇、公园等地送饭、送水给饿鬼,以帮助他们解除饥渴之苦。

3、打秧歌:一些地方会在中元节时打秧歌,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能够表达人们的感情,也是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

4、悬挂灯笼: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庙宇里悬挂五彩缤纷的灯笼,以照亮鬼魂回来的路。

5、驱邪避凶: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庙宇里挂上象征吉祥的符号和神像,以驱邪避凶,保佑家庭平安。

6、祭祀先祖:中元节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人们会烧香、烧纸,向先祖祈求保佑,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孝心。

7、观灯会:一些地方会在中元节这一天举行灯会,游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烟火表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