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积累量+呼吸量 积累

如何理解: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积累量+呼吸量
积累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分解量(+未被利用)

通俗地说,消费者摄入量就是消费者摄入消化系统的量,因为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消化系统不能100%地把能量和物质都吸收,化为自己的成分或被自己利用变为同化量,会有一部分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所以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生物需要新陈代谢,作为生物的消费者也要为了自己的生命活动消耗能量,及合成新的物质来代替原来的身体成分,所以新合成的物质及储存的能量为积累量,为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作为异养生物的消费者只能通过有氧或无氧呼吸来产生可以利用的能量ATP)为呼吸量。所以同化量=积累量+呼吸量。
最后一个等式严格地说有点问题。当这一级消费者被上级消费者捕食后,作为构成生物体的积累量就成了上级消费者的食物。积累量未全部被上级消费者食用,则存在被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的量或还存在未被利用的量。此时按照第一个等式的逻辑,因为上级消费者的消化吸收效率原因,积累量应还被分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粪便量,或者用下一营养级摄入量来代替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假如一定要解释,我想可能可以解释为分解量包括了粪便中的微生物分解的量、未被粪便中的微生物和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的量(未被利用的量)。这样解释也能通,但是总觉得三个等式的说法应该一样···哎,就是很纠结啊····追问

未被利用 可不可以说是在生物体内 而没有被利用出来的量呀

一定要是粪便没被分解者分解吗

追答

不可以,因为这些等式都是描述长时间的情况,而不是短时间内或是瞬时的状况,要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不会有没用掉的能量或物质的,最终它们都有去路,或是排出到环境,或是被分解者分解。
我又想了一遍第三个等式···发现可以这样解释,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分解量(粪便中的分解者分解的量)+未利用量(粪便中分解者未分解的量)=积累量·······可能并不要考虑环境中的分解者。
所以没有上下文可以有多种解释啊·····我想要前提啊%>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