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使地区之间有必要统一成为一个国家?为什么有的地方统一成了一个国家,有些则是小国林立

中国地理跨度那么大,各地、各民族文化差异很多,发展水平也不相一致,语言也是种类繁多,历史上尽管有分裂时期,但历代政权无不以“天下一统”为终极目标(就像现在的中国人不会觉得自己是齐国人、楚国人、秦国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像查理曼帝国那样,强势人物一过世,子孙就划地分家,各过各的不相往来)几千年来都是如此,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不绝

反观非洲,即使到今天,非洲也依然小国林立,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非洲国家(一个政府、一支军队、一本护照,一种货币,一种官方语言)当地人并不认为自己是非洲人,而认为自己是埃及人、南非人、纳米比亚人、坦桑尼亚人、甚至某某部落、某某语族人

让一个地区统一起来的纽带是什么?什么原因让一个地方有必要也有能力紧紧团结在一起

地理是重要因素。 中国的华北平原很大的,光这个就够一个大国了。在大平原人口流动大,文化交流广泛,各民族互相同化,融为一民族。从春秋到秦朝统一,是文化认同的过程。自秦以来除很短的军阀割据,中国北方大平原在历代都是以统一面貌出现。 大平原,各地区接触多,各地若不统一,人口膨胀后难免因争地互相争斗,老百姓也希望安定,不想打仗,想统一。所以从战国到秦,统一。而且在大平原,统一有商业好处,百姓希望统一。所以总结原因: 1。大平原人口少时双方可相安无事,比如春秋战国前,各诸侯国很少打仗,文化差异也比较大。
2。一旦大平原人口增加,各地区的民族接触增加,冲突增多,人类的私心又不希望自己吃亏,同时各地区民族有文化差异,各地区一个地方一伙和对方打,边打边交流,也有商人,朝秦暮楚的之类,是互相同化的过程,渐渐的文化一样了,人们就希望统一了。统一可结束可怕的战争,有利于商业繁荣,农业稳定,何乐而不为。于是逐渐统一。

地形崎岖就不容易文化统一。中国南部地形复杂,各省说话若用自己语言互相听不懂。湖南有的地方两个县互相听不懂。 这是文化不一样的典型。
北京西部是群山,在门头沟区,就有4种方言。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甚至自己用一种方言。这是互相大山阻隔不交流的缘故,根本不交流何谈文化统一。
中国西南民族多也是地形原因,这些地方民族间相安无事,大山挡着,双方很少接触,自己过自己的很滋润,打什么仗。帝王成功都要顺应人民意愿。当地人在山里过的不错,也不和其他民族冲突,没必要扩张。 这些地区,大山阻隔,很多民族几百年后由一个分成多个了,比如古羌人南迁后分裂为不少民族,比如现在的普米人和羌族。
欧洲小国林立也是因为地形,不好统一,统一也没什么好处。因为 1。各地区因地形阻隔交流少,各民族文化差异太大,互相文化冲突多。
2。地形崎岖,文化差异大,一个民族统治别的民族就要靠暴力,在当地驻军,是要军费开支的。军队移动也很费钱,肯定比平原贵的多。不是不可能统一,古罗马就统一。不过开支大,不好统治。
3。人口膨胀后各民族冲突不可避免的增多,由于双方原有的文化隔阂,加剧了隔阂,就更难统一了。 到现代,虽战争少的多了,但是各民族的本民族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强化,已经根深蒂固,互相很难融合为一个民族了,已经成熟了。 中华文化经过各地区的融合形成的华夏文化成熟了,也不容易解体了。

中国南方地形崎岖还能和北方大平原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中国,原因有 :1。古代几次北人南迁。北方游牧民族压迫当地农夫,迫使农夫南迁,和南方土著人互相同化。即使如此各地区文化特色仍保持,比如南方各省语言差距那么大。
2。地形崎岖地方能统一也是南方长江的作用,这大江利于各地区融合。
3。中国北人南迁是在北方文化成熟的情况下进入南方,是很强的一个文化对互相分裂的南方文化的一种近于强迫同化的过程,所以强大成熟的文化征服了南方,中国因此开始靠文化一致维持统一,用科举,儒教维持各地融合,用汉字维持。 还有就是北人南人都是黄色人种,双方长相几乎没差别,增强认同。
4。中国北方政治成熟的早,中央极权的统治方法很成熟,北方政权以近乎殖民的方式对南方不断移民,还有因避难的北人南迁,这很类似于欧洲对印度殖民。印度在英国把它变成殖民地前,是四分五裂的,英国用它成熟的政治体系使印度统一了,这就是个例子。如果不是因英国离印度远,英国人殖民印度少,情况也会像中国南方被北方统一一样。

非洲人不多,虽然是平坦的大陆但各地人少互相冲突少,还停留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在欧人来前很蒙昧的。它还没到人口膨胀,冲突增加进而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

让一个地区统一,是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结合。 如果中国各地区民族文化成熟后才互相接触,也许就难同化了。 当初欧洲在几个军事强人运作下也短暂统一过,成吉思汗也短暂统一过大面积的土地。这是人为因素。 但地理因素也很强大的。二者要结合来看。毕竟统一不统一是人心间的事,是心理上的,人为的。不过受地理影响也很明显。人的心理活动是受客观世界影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8
这个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实际上完成这个的关键是一个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也就是我现在正在用来回答问题的东西,汉字。
中国别说民族,就算汉族,各个地区的方言也千差万别,对于北京人来说,也许粤语听着就和外语差不多,但是什么维持着民族的向心力和国家的统一,那就是汉字。
汉字在现在主流国际文字中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其他的主流语言比如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等等基本上都是字母文字。字母文字和汉字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比如一个休息的“休"字,这个字,你让陕西人、北京人、四川人、广东人来读,可能大家读的读音都不同,但因为汉字的表意特性,所以,这些地方的人看到这个字之后,都能明白,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所以就算大家彼此都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但都能通过汉字进行交流,传达统一的文化以及一致的信仰,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欧洲等其他地方用的是字母文字,字母文字的一个是简单,但字母文字是拼音文字,比如apple这个单词,你看这个单词,没有学过的人不会知道这个意思,但却可以很容易拼出这个单词的读音。因为字母文字的简单,所以很容易的制造新的文字,而且根据各地的读音不同,就会演变成不同的拼法。举例如果我们也采取字母文字,那么同一句话,北京话的拼法和粤语就完全不同,文字的不同造成了交流的隔阂。从而为统一产生了麻烦。
第2个回答  2012-08-08
个人观点...语言和文字的原因很重要。
中国人自古以来使用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而欧洲人等等使用的是表音文字。
虽然汉字在早期有些许不同,但自从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全国各地,不管口音有何不同,使用的文字都是相同的。所以至少整个中原地区是可以通过文字联系在一起的。
而欧洲则不然,使用表音文字,也就是说如果语音上有一点差异,都可以造成文字上的差异。这样就会造成不同口音的人使用的文字完全不同,互相之间无法交流,导致难以统一。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英语、法语乃至意大利语之间语音上的差异并不及中国南北方口音的差异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08
力量,压倒性的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