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火山村里的人,他们有怎样的生死观?

如题所述

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初冬,几位相识但并不相熟的老人相继去世,让这个突如其来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一些关于生死的话题就这样闯入我的生活,并且似乎近在咫尺。

在我没有孩子之前,在我并没有感到父母正在老去之前,我似乎并不怕死,我一直坚信,只要生活得有质量,短一点也未必是坏事。但是在有了自己的宝宝之后,尤其是在父母身体状况日渐衰退的时候,我开始害怕面对生死的问题。我当然希望每一个人都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如果没有,至少请让我们在一起。

正文

有什么东西可以敌得过时间吗?沧海桑田足以描述时间的转换吗?

刘慈欣在《三体》里说,毫无变故的平淡生活对一个人来讲是一种偶然,就像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发展到今天都没有什么重大变故,这只是一个更大的偶然。

如此说来,一座火山的沉默,也同样是偶然,生活在火山脚下的那些人们,就只是活在偶然中的过客。

即使这是如此小概率事件,我仍然在火山脚下觅得一处世外桃源――他们深居简出,世代生活在火山石堆砌的房屋里;他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建村几十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偷盗事件;他们的GDP产值并不高,但却是幸福指数和人均寿命都很高的地方――他们生活的地方叫美社村。

寻访美社村源于一个朋友的偶然推荐。他本是地产公司的老总,对美社村感兴趣,主要是由于他觉得那里极具开发民宿的价值。寻访过后,我同意他的观点,但又怕他的“梦想成真”。对于外人而言,寻找桃花源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若真真在一处世外桃源停留一两晚,想必会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而对于桃花源中人而言,它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否则,后果你懂得!

和许多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样,美社村也有脏乱差的历史,2000年前后,美社村开始了基础设施的改造,统一修整公路,从高速公路通往村舍的路保持了原有的阡陌交通,却别具匠心地用茂密的植被勾勒出公路的蜿蜒,打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神秘感。

和许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齐划一不同的是,美社村的民宅并没有被“粉饰”成同款鹅黄色,而是保持了他们原有的样子――用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火山岩石堆砌而成了规制各异的房屋。火山岩石外表不好看、不平滑,每块石头长满深孔,像蜂窝煤块,但非常坚固,犹如千锤百炼的钢铁石。智慧的村民把不规则的火山石经匠工巧手的磨打砌放,再涂上石灰浆的粘合,就地取材,也“因材施教”,垒出规格不同的房子。但是,据说这种石砌的房子冬暖夏凉,在海南的潮湿气候中尤其适用。

整个村子并不大,一共也只有170多户人家,总人口不足千人。所以,在村子里,几乎没有社交工具可言,唯一的社交场所就是炮楼脚下的榕树广场(“榕树广场”的名字是我起的,其实就是一棵大榕树下几条石板凳)。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人们就留在家里照看自家的果园和院子里的花梨木。海南黄花梨素来有名,但在这小小的村里,却能见到上百株花梨木。村中常有能工巧匠雕石刻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村中修祠堂、搭戏台,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都朴朴实实的写在脸上。

整个村子最核心的建筑就是一座方方正正的炮楼,它采用火山居民的砌筑方式,用传统的垒石工艺,把一块块上千斤、上百斤的石块敲打磨砺,然后依地势巧妙地垒砌起来。底层为一间门岗,门口设有铁门,旁边仍保留“碉堡重地,非请勿进”的字样;从底层迈向二层,楼梯采用石条铺设,这些石条与外墙相连,浑然一体;顶层是一个阳台,上面写有“福兴楼”三个大字。修建近一百年的古堡仍坚固如初,外墙上清晰地留下昔日激战的弹痕。双手触摸那斑驳锈蚀的石墙,那些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人或事,似乎都凝结在任凭雨打风吹的石砌建筑之中,和日日在炮楼脚下纳凉的老人一样,时间在他们的身上才是过客。

有好几次,我走近他们想听懂他们都在聊些什么,但方言迥异,我实在理解不了。他们聊天的声音都不大,似乎只有小范围的人才能听到,但他们丝毫不排外,若是此时走过来一个熟人,便会转过头去热情地和人家打招呼。一些爷爷并不热衷于聊天,和身边人说话也是三三两两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用来冥想,偶尔也会像看动物似的,看着前来参观的我们~

有科学数据表明,火山喷发使富含矿物质的玄武岩石广泛分布,经这些岩石过滤过的地下水,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况且,火山脚下土地肥沃,林木葱郁,造就了独特的优越生态条件。因此,美社村的平均寿命要比我们生活的大城市高出很多,这是一个让时间都感到束手无策的执拗小村落。也许,这里的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片海岛,也许他们以为的世界就只有海岛这么大;我想知道,看了那么久日出日落,听了那么多潮涨潮汐,他们还会那么在乎生死吗?

我们的一生往往有太多诉求,父母寄予的,自己孜孜以求的,社会角色要求的,时代赋予的??所以我们总是在追赶,不断地向高处、远处攀援。直至生命戛然而止,才发现一生都在积累素材,却忘了好好梳理、沉淀。

和整天只会在树下纳凉的老人比起来,无疑我们有更丰富的经历、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有更广阔的世界观。但如果此时此刻,生命在同一时间静止,谁会更无憾,谁会更坦然?我想,最好在这一刻到来之前,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