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有什么新变化?

医疗保健行业可谓近年来一大行业,18年的医疗行业可谓一片红海,那么19年我国医疗行业将会出现什么新变化呢?

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新变化:
一、努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县级医院是医疗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医疗社区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加强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完成上下衔接、双向转诊的工作,理顺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印发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随着县域医共体的全面推进,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发挥主导作用。
二、大力发展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院正式走上轨道,远程医疗将成为一种新型而普及的诊疗方式大范围推广开来,大大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
三、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去年10月份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公布家庭医生签约十一项,签约内容得到明确细化,从内容和执行上“做实做细”,提高百姓获得感。
从国家层面来看,近一年来,家庭医生不再盲目追求签约率,去掉各种指标压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签约,实现了“签而有约”。
四、强化三医联动改革破解看病贵问题
三医联动就是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即三医联动。
福建三明、安徽、上海等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的目标。2019年,三医联动模式必将走向更多的地方,使医疗机构之间配合更加权责一致、统一高效。
五、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会议提到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和使用的政策。
新版基药目录已经发布,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今后目录将实行动态调整,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坚持进出口并重,不断完善品种结构和数量,满足疾病防治的需要。
六、统筹推进医疗价格调整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公立医院整体医疗价格调整和绩效考核,配合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各地医疗直接结算。
不久前,国家命名148家医院为试点医院,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随着合同管理的实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合同时代的临近,2019年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将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医保支付方式也将覆盖更多领域。12月29日,国家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促进中医药发展,深入发展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去年,中医专长考核纷纷落地,一大批民间中医通过或即将通过考核,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将有一大批中医诊所出现,中医药事业迎来蓬勃发展。
八、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完善职称评定措施。
近两年来,国家全力支持基层职称特别是全科医师的职称评定,提高基层医师的发展前景,鼓励医学人才留在基层。
九、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促进社会医疗服务发展
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医疗事业发展。加强政策解释,做好典型宣传工作,实行全面监管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十、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为基层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要锤炼实事求是、一抓到底、担当为民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反对“四风”,特别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着力把层层检查、层层汇报、层层留痕等形式主义减下来,给基层留出更多做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要求可以说是符合基层医生的要求。基层卫生工作不是靠山的形式,而是靠实际行动,少走形式,基层医务人员可以多为人民做些实事求是的事情。
十一、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更加成熟、规范的分类诊疗体系,促进城乡分离、上、下、快、慢相结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的沉陷。
十二、全面实施卫生扶贫工程
要实施全系统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贫困地区健康风险因素的防治。
十三、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坚持预防,继续前进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治。
大健康理念的树立,促使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将更加完善、重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重心“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十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严格落实妇幼安全五项制度,构建养老护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医疗与护理的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4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三大不利因素待解,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0月中国医药行业亏损状况有所收窄

截止2018年10月底,我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7556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1223家,亏损面16.2%,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2018年前10个月医药行业亏损总额114.6亿元,同比增长38.9%。

2019年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分析预测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8185.5亿元,同比增长0.44%。截止到2018年1-10月,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了20180.6亿元,同比增长13.6%。预计在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将达到28333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53%,并预测到了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将达到39313亿元。

2017-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1、技术研发创新不足。我国现已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学药制剂生产国。但是,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医药产业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成熟市场有较大差距。化学制药行业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化药创新药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周期长的特点。化学药品的生产需要符合严格的技术标准,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要求较高。目前,国际领先的化学制药企业掌握着先进的化学合成工艺,具备较强的专利优势和技术优势,创新药基本由其垄断,凭借专利保护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我国化学制药起步较晚,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直以低技术附加值的低水平仿制为主,研发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2、仿制药行业竞争不足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中95%以上为仿制药,仿制药仍是国内医药消费市场的主体,但主体仿制药行业竞争力不高。虽然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达5000亿,但是行业集中度(CR8)极低,对比印度CR8占比52.31%、美国CR8占比52.96%,而中国CR8占比仅为18.82%;中国仿制药行业中存在的低水平仿制和恶性低价竞争现象十分严重,且仿制药绝大部分品种还存在大量重复批文,市场环境相对恶劣;而且由于过去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要求,导致有些仿制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很大差距,行业盈利能力差,毛利率等指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国际竞争力不足。

3、医药企业门槛提高

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国家对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政府一系列药品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药品整体的价格水平持续下降,我国制药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目前,医药企业在监管、市场等各方面较以前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随着研发、生产到流通的产业链各环节标准的提升和监管的强化,行业门槛将进一步提高,相当数量的企业面临淘汰。医药行业分化趋势明显,医药行业正在加速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1、利好政策支持发展。继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等政策之后,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落地实施,该法案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从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组织实施六方面提出36条具体意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随后,食药监总局还相继发布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中成药规格表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等规范管理性文件,体现出我国政府对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2、医药市场需求增长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大健康产业推动医药消费升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医药产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医药行业将持续发展。医疗保健作为人类一种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直接引致居民保健意识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需求。近年来,老年病、慢性病和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增长,这些驱动因素将持续存在并继续推动医药产品形成巨大的药品市场需求,另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支出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医药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3、资本市场环境逐步改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医药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为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兼并重组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风险投资分散了新药开发的风险,有力地支持了医药技术创新活动。上述背景对于推动医药行业内优势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行业内的重组整合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