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人身份怎么转干部身份

如题所述

目前事业单位工人转干部需要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干部身份的获得需要报考公务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此外,工人转干部也与职称的认定、工龄的审核有关。
通过聘用制干部制度,走上领导岗位的工人,在公务员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中,这部分人员要逐步退出领导岗位,担任非领导职务,只享受相关工资待遇,不能过渡为公务员或者参公管理人员,其职务和级别也不能进一步晋升,只能保留原级别待遇。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聘干领导,可以继续在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不用退居二线,但同样的,其管理级别和职务也不能晋升。
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差别,虽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在目前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依然存在,并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法律法规规定,实行不同的差别待遇。大专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招考途径获取干部身份外,部队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后也是干部身份,除此而外,目前没有其他途径取得干部身份。
事业单位中,不管是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在实行岗位聘用制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人可以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应聘。
如果在管理岗位应聘成功,实行的就是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如果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应聘成功,实行的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工资待遇。
而且不管是考核,还是退休年龄,都是按照该岗位人员的退休年龄规定,即女性工人应聘管理人员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之后,按照女性干部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要求一样对待,实行55岁退休。从这个角度来讲,岗位聘用制管理之后的事业单位,已经没有了干部和工人的区别,只有岗位区别了。
在事业单位中,工人和干部的区别不是很明显,都使用事业编制,可以混岗。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管理之后,干部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甚至工勤岗位任职,工人同样也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时候在三个岗位之间转换任职,没有什么区别。在那个岗位任职,就按那个岗位的要求,评定职称或者担任职务,享受岗位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身份没有什么关联区别。
事业单位如果根据职能参公管理,工人身份的人员不能参照公务员,不管是在管理岗位还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这是事业单位中工人和干部身份的区别之一。
事业单位的工人,可以转岗到管理岗位,却不能提拔为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已经提拔了的,要逐渐退出实职,只享受职务级别对应的待遇。这是事业单位中工人和干部身份的区别之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三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