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怎样记时间

如题所述

具体历史事件的时间如果孤立记忆,肯定不好记。我的经验是先死记住重要朝代、重要时代的起止年份。然后先按顺序把若干历史事件串联一遍,将其发生的先后、内在的因果关系捋清楚,然后再联系记忆它们发生的年代,这样会容易些。
历史年代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上。最终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的,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脉络。具体纪年数字的记忆没有什么技巧,也不用专门花大工夫去死记硬背。多熟悉历史事件,多读、多写几遍,重要的年份自然就会被记住。
学习历史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当今社会反思的能力,不要被教科书、考试题里变态的“年代题”吓倒,那些都是浮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8
多听大型演讲,多看古装戏。注意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别人的嘴,多了解一些大事的脉络,时间就能够大概理顺了。
第2个回答  2012-08-18
书后往往都有大事记时间表,可以参照这它去记,比如由事件引出时间,再反过来由时间得事件,结合着记。
还有,也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这样的思路去记,我学历史就是这样记得,很有效,能把历史的要点、考点全穿起来了,形成了系统。
第3个回答  2012-08-18
编口诀
第4个回答  2015-11-12
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晚上7时称为定更,又称起更;9时称为二更;11时称为三更,俗语“三更半夜”或说“子夜”指的就是这个时辰;次日凌晨1时称为四更;3时称为五更;5时称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i(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地支纪时 现化纪时
夜半 子 23-1点
鸡鸣 丑 1-3点
平旦 寅 3-5点
日出 卯 5-7点
食时 辰 7-9点
隅中 巳 9-11点
日中 午 11-13点
日?i 未 13-15点
晡时 申 15-17点
日入 酉 17-19点
黄昏 戌 19-21点
人定 亥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夜间时辰: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五  更: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五  鼓:一鼓  二鼓  三鼓  四鼓  五鼓
五  夜:甲夜   乙夜  丙夜  丁夜  戊夜
现代时间:19-21点 21-23点  23-1点  1-3点 3-5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