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华侨中学的历史

如题所述

中山市华侨中学始建于1954年,由檀香山归侨陈茂垣先生捐资创办,选址于石岐区民族东路18号;1979年,香港实业家蔡继有先生鼎力复校。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2001年将高中部迁往石岐区大沙南路1号,原址改为初中部。2007年,香港新华集团总裁蔡冠深先生子承父业,继往开来,扩大了学校的对外交流的空间和知名度,同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前,学校占地共310余亩,建筑面积93049平方米;拥有全国一流的开明图书馆、蔡冠深礼堂和蔡冠深报告厅;建有标准标准400米运动场两个、标准游泳池一座,中山市A级饭堂3个;课室和宿舍都装有空调,教育设施设备齐全;绿树成阴,环境优美。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同时开设侨生班,面对港澳台和侨民招生。
目前,在校学生人数7867人,其中初中生3467人,高中生4400人;教职工535人,其中专任教师495人,中学高级教师179人,中学一级教师207人,中学二级教师100人;研究生学历91人,本科学历教师401人。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名校长1人,省名教师1人,特级教师2名,南粤优秀教师7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7人,市教育名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
作为广东省著名侨校,学校非常注重“侨资”、“侨色”、“侨味”建设,充分挖掘学校文化资源,注重校史教育,编写校本课程,开设侨生班,邀请华侨作专题报告,形成了“以和谐发展为方向,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华侨文化为精髓”的学校文化,浸润了“乐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教风和“勤奋,守纪,合作,创新”的校风,培养出大批“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人才。
梁耀坚同学跻身华罗庚金杯赛全国前十名,荣获金牌;杜君裕同学勇夺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广东省第一名。高考“北大清华年年有,世界名校届届出”,2002年,李健同学夺取中山市高考总分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2006年,黄校艺同学夺取中山市高考总分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录取。2008年,叶倩儿同学勇夺中山市高考文科总分第一名及语文第一名,成为“双料女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2009年,卢绮婷同学勇夺中山市理科总分第二名及语文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冼嘉岐等7位同学以理科基础满分150分的优异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名;关杰浩同学以146分的成绩勇夺中山市理科数学状元。2010年,邓颖同学以690分勇夺市理科总分第4名,被北京大学录取,肖瑶同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叶梓玄同学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为空军飞行员,这是恢复高考32年来的中山第一人。
2011年,高考本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大关,达1095人;冯敬林同学以满分300分获得高考体育术科省状元;梁晶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录取;麦龙辉以613分获清华美院术科考试全国第13名,被清华大学录取。首届侨生班大获全胜,重点上线33人,上线率75%,本科上线42人,上线率95%。近几年有20多名同学被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名校录取。连续六年获得市普通高中高考卓越贡献奖;连续六年被评为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学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7
中山市华侨中学始建于1954年,由檀香山归侨陈茂垣先生捐资创办,选址于石岐区民族东路18号;1979年,香港实业家蔡继有先生鼎力复校。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2001年将高中部迁往石岐区大沙南路1号,原址改为初中部。2007年,香港新华集团总裁蔡冠深先生子承父业,继往开来,扩大了学校的对外交流的空间和知名度,同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