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白是哪三白

如题所述


无锡梅园距离太湖仅1.5公里,来了得吃个太湖三白。
何谓太湖三白呢,其实是太湖的三种食材,它们是太湖白鱼,太湖白虾和太湖银鱼。
找了家路边的爱晚亭私房菜馆,点了盐水白虾、银鱼羹,剁椒白鱼。
这白鱼第一次吃剁椒味的,感觉没有清蒸的好。
红烧肉,笋干烧肉和那份豆腐很不错。油面筋也是无锡的特产,总的来说无锡菜都偏甜,放很多的糖。
几个朋友点了二瓶黄酒,我一直喝不惯黄酒的味道,总觉得黄酒是用来烧菜的。不过黄酒度数虽然不高,真的很容易上头。
太湖三白指哪三白
就是生长在美丽的太湖里的白鱼、白虾和银鱼。三白的一大共同特点就是“鲜”
三白当中白鱼的个头算最大的了,但在鱼类中其体积也还是属于“小”儿科的。白鱼是太湖较为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古时就已是上贡皇庭的贡品了。鱼身较为狭长,表面穿着一层密密的银色细鳞。腹部微拢,两头稍翘,因此又叫翘嘴白。那身材和模样也算个美人坯子了。俗话说,一白遮千丑,用在翘嘴拱腹的白鱼身上也不为过。白鱼肉质比较细嫩,一般当地的做法有:清炖、香糟煎、剁成泥以后做鱼圆。我在无锡吃的是清炖白鱼。一只秀珍白盆端上桌来,一路已是香气四溢,鱼肉洁白细嫩,鲜美极了
二白是白虾。清代《太湖备考》上
三白是银鱼。银鱼大概算三白里大家比较常见的了。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一个名句,这银鱼就与鲈鱼一起成了河鲜中的上品珍品。银鱼简直就是个美人坯子。模样极象那一根俊俏却又有些清高的洁白玉簪。据说,这尤物,个头高点儿的在国内属稀罕品,全部出口了。国内能见到的几乎都已是挑剩下的货色了。活着时它是通体透明的,体内无刺无骨又无肠,没有一点儿腥味。由于体表无鳞所以不好存放,一离开水面就立刻死去,一死身体就变成了银白色,所以叫银鱼。另有一说法是,孟姜女当年哭倒了长城以后,就跑到太湖边投入湖水中,变成了一条洁白的银鱼。无论哪一种说法,都颇有些“念去去千里烟波”的情份和悲壮。银鱼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什么香酥银鱼、芙蓉银鱼、银鱼羹等。我一般喜欢做芙蓉银鱼,其实也就是银鱼炒鸡蛋,将鸡蛋打碎搅匀,把银鱼放进蛋液里,放些盐,然后锅里放油,一通拼命翻炒就可以了。银鱼煮汤我也喜欢,味道依然只能用天然的鲜美来形容。
苏州太湖三白是哪三白?
苏州太湖最出名的特产莫过于太湖三白:白鱼、白虾和银鱼。烧法多为清蒸白灼,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太湖白鱼,细骨细_,肉质很细嫩;太湖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体色透明,肉质鲜美,营养价值甚高;而太湖银鱼柔软无骨,通常会在烹制前,用水浸一下。
太湖三白是哪三白
太湖三白指的是中国太湖的三种河鲜类特产,包括白鱼、银鱼和白虾。这三种河鲜由于其色泽均呈白色,因而称为“太湖三白”。利用太湖三白所制作之菜肴的选料,极为注重食材的新鲜程度,尤因其出水即易死亡,故而最适合在水边或船上烹制太湖三白。以太湖三白制作菜肴之方法,多为清蒸白灼等,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太湖白鱼1300多年前,太湖白鱼就被老百姓夸为无锡第一鱼。太湖白鱼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太湖银鱼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太湖白虾太湖白虾的头有须,胸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长在水草繁茂、风平浪静的开阔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太湖白虾的生长期一般为一年左右。白虾没有专门汛期,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也是捕捞旺季,此时的虾腹中虾籽饱满,渔民称“蚕子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