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3-07-28
我认为学硕不会退场。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学硕减少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 就业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某些领域对于学术硕士的需求可能会下降。雇主可能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硕士或本科学位毕业生,而不是学术硕士。
2. 职业认可:在某些领域,学术硕士可能不被视为必要的资格,特别是在一些职业或行业中,本科学位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3. 学费和就业前景:学术硕士课程通常较长,并且可能需要更高的学费投入,而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能面临相对较低的起薪。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投入与回报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其他职业发展路径。
4. 学术导向和研究兴趣:学术硕士通常更加学术导向,注重研究和学术深造。然而,某些学生可能更喜欢职业性的课程,或者对研究并不感兴趣,因此选择其他类型的学位或职业路径。
5. 专业硕士的兴起:随着专业硕士(如MBA、MSc等)的兴起,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这些课程,因为它们更专注于实践和职业发展。
第2个回答 2023-07-28
学术硕士(学硕)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退场的现象确实存在。下面我将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 人才培养需求变化:中国近年来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学硕培养的主要是教学科研型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应用型、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学硕的职业吸引力相对较弱,导致学生对学硕的兴趣降低。
2. 学士研究生升学热: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士学位已经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最基本门槛。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本科生选择直接攻读硕士学位,而不再选择学硕这一中间环节。这进一步导致学硕的招生人数减少,学硕的退场现象加剧。
3. 硕士专业不断调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学校和学院都在调整硕士专业设置。一些原本只有学硕的专业,可能被转变为学术型硕士和职业型硕士(专硕)并行招生。这样就减少了学硕的招生规模,使得学硕变得相对冷门。
举个例子来说明,以往数据科学是学硕的一个热门专业,但是随着数据科学在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学校可能会开设专硕专业,如应用数据科学硕士,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性,而学硕可能就逐渐退出这个领域。
总之,学硕退场的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学士研究生升学热以及硕士专业调整等。随着教育体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可以预见学硕的地位可能会进一步减弱,但这并不代表学硕没有存在的价值,毕竟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3个回答 2023-07-28
学硕真的会退场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术硕士(学硕)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深入学习并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形式。然而,近年来,学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出现了退场的现象,即学硕的招生规模逐渐减少,甚至有些学校停止招收学硕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从学硕的定义、发展背景、问题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硕的定义和发展背景。学硕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硕士),学硕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更适合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群。学硕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应用性和专业化,学硕应运而生。
然而,学硕退场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几个原因可能解释这一现象。首先,学硕的就业前景相对较为狭窄。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学硕更注重实践和应用,更适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然而,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学硕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导致了学硕的就业前景相对较为不稳定,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其他更有就业保障的教育形式。
其次,学硕的培养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学硕注重实践和应用,一些学校和教师可能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学硕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进一步加剧了学硕退场的现象。
此外,学硕的招生规模过大也是导致学硕退场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学硕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然而,由于学硕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条件,一些学校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招生的需求,导致学硕的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了学硕的就业前景。
针对学硕退场的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硕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可以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和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来实现。
其次,学校应该合理控制学硕的招生规模,确保学硕的培养质量。这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硕生的选拔和培养,提高学硕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加学硕的竞争力和就业前景。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学硕的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学校和学生选择学硕教育。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硕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学硕退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硕的就业前景相对较窄、培养质量存在问题和招生规模过大等原因导致的。然而,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和加大对学硕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硕的竞争力和就业前景,从而推动学硕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3-07-28
学硕真的会退场吗?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专业学位硕士(学硕),而非学术型硕士(硕士研究生)。这种趋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硕和硕士研究生的区别。学硕注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实际职场需求。而硕士研究生则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究,强调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产出。由于学硕更加注重实用性,许多学生选择攻读学硕,认为这样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学硕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学生认为攻读学硕能够增加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学硕培养的是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这正是许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因此,许多学生认为学硕能够更快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
然而,学硕的普及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过度追求学硕可能导致学术型硕士的衰退。许多学生在考虑攻读硕士学位时,更倾向于选择学硕,而忽视了学术型硕士的价值和意义。这可能会导致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渠道逐渐减少,影响到科研和学术领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学硕的质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学硕注重实用性,一些学校和专业可能过度追求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的培养。这可能会导致学硕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深入的理论支撑,难以应对复杂的职场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平衡和多元化。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学硕,而忽视了学术型硕士的重要性。学术型硕士在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硕士类型。
另外,学硕的培养也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学校和专业应该确保学硕的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相匹配,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硕毕业生在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最后,我们也需要改变对硕士学位的认知。硕士学位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更是为了追求知识和学术成就。无论是学硕还是学术型硕士,都应该注重学习和进取的精神,追求卓越和创新,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学硕真的不会退场,它在就业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职业需求。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学术型硕士的价值和意义,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硕士类型。
第5个回答 2023-07-28
不过,对考研族而言,比较“金贵”的学术硕士,名额正逐年缩减。一个月后等待他们的,大多数是专业硕士。
曾有人言,专硕就不要说自己是研究生了,研究生群体有一条泾渭分明的鄙视链。
准备打一场翻身仗的考研族们,逆袭无望了吗?
趋势
压减学硕规模、提高专硕比例,不只是改变硕士研究生结构。
离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讨论名校学硕停招的声音越发热烈。近年来,多所985名校停招部分学术学位硕士,取消学硕统考。
2022年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将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成为今年考研圈的一则重磅消息。据公开资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前身经济系、经济研究所,于1949年招收的90名研究生,是新中国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就发布通知称,2021年起取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项目招生。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年改为招收15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将扩招名额大部分落实在专硕的招生上,是近年来不少名校针对本校招生计划进行的调整方向。2020年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硕与学硕招生人数,就已基本持平。
压减学硕规模、提高专硕比例,其实是当下高校明显的大趋势。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到2025年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硕经过前些年的持续发展,学生数量已基本饱和,而专硕人才国家大量需要。国家调整硕士结构,顺应经济科技发展对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应该说必要且及时。
总体而言,国家做出压减学硕、提高专硕的人才结构战略调整,自有其内在逻辑。就学生个体来说,应考虑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兴趣和爱好、优势和特长等,审时度势,做出适当调整。
据悉,压减学硕规模、提高专硕比例,在欧美高校已经实施多年。到2013年,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量已达授予研究生总量的60%以上,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授予研究生总数的75%左右。
我国则从2009年起开始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到2017年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就业
庆幸的是,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在于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专硕主要面向就业。
由于近两年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就成了多数大学生的考研动力。研究生报考人数也在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
研究生扩招,缓解了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压力。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即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是相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只是培养定位不同,学术硕士是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定位,专业硕士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樊秀娣指出,学硕和专硕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有较大区别,所以学硕、专硕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学制、收费、毕业去向等都不一样。
一般而言,学硕强调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专硕强调学术引用能力。各个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方向设置属于学硕还是专硕,这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的特色和特长相关。
未来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这在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就曾被提出。不久前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优先支持扩大专业学位招生。
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指出,本科是素质教育,是培养品格和修养的过程。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而是专业教育,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硕士与博士呢?阎学通认为,硕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工作技能,博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技能。硕士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做学术研究的很少,因此硕士生要注重学会如何将研究技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
事实上,即使是学术硕士,日后专研学术的也是少数。2020年学术硕士培养规模约为40万,2020年的博士招生规模为11万,只有30%不到的学术硕士攻读博士学位。
基于此,压减学硕规模、提高专硕比例,一方面学硕缩减后的学术研究,今后主要由博士来承担;另一方面,学硕缩减后的专硕培养,便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面向就业。
隐患
扩招专硕看似利好考研族,不过担忧仍在。
不少人认为,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压减学硕、扩招专硕后,反而会加剧学硕报考的竞争。
考研族中,立志投身学术研究的不到20%,但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报考学术硕士的比例超过40%。
樊秀娣认为,说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这里的专硕大多是指非全日制专硕。客观上讲,非全日制专硕学生在奖学金额度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不如学硕学生,不过大多数非全日制专硕学生是在职人员,所以他们对此并不很看重。
对于全日制专硕,不少学校专硕和学硕的奖学金等待遇没有区别,国家政策也明确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歧视专硕学生,而且专硕的就业方向和学硕不同,因此在就业竞争力上两者相差不大,专硕和学硕的高低(歧视)没有那么明显。
樊秀娣指出,当下研究生招生仍然供不应求,有心读研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竞争条件来匹配能够进入的学校,以及专硕或是学硕。
因此,只要国家政策、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专硕、学硕同等重视和对待,选择学硕或专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能够通融和接受。
其实专硕歧视背后,是专硕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国内高校学硕和专硕培养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工科被指几乎没有区别。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指出,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
樊秀娣认为,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校专硕扩招或新项目上马,需要大量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客观上讲,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的智能结构和工作经历,还达不到专硕教师的要求。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高校各专硕学位点拿出切实方案快速、有效解决,否则专硕学位项目培养的人才质量和特点,将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