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是什么?许多问题(如诚信、道德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自去年以来,由改革之争燃烧出的争论,包括汇率升降之争、内外失衡之争、进出口之争、外资之争、通胀通缩滞胀之争、收入差距之争、反垄断之争、人口红利之争、投资收益之争、楼市价格面积之争、股市泡沫之争等,话题涉及各个领域。

  这些争论话题不同,但最后都聚向一个焦点,即2007年的中国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转向,但将拐向何方,是起是落,如何着陆。以改革开放近30年的经验,出现热烈争论甚至白热化局面,正是政策大调整前的风雨。各方争论的话题大都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实现发展的转型,又保持经济的成长,确实是个重大考验。

 
  多年来,中国大陆发展的模式,是加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然后大力引进外资,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商品大量的出口,因人民币低汇价和劳动力的低成本,创造大量的商品出口,成为世界工厂。因为投资回报超高,大量外资又不断涌入。但长期以来的经济高速成长,又令资源、环境的矛盾白热化,社会矛盾尖锐化,令内外失衡的矛盾严重化,甚至在国际市场成为众矢之的,现在不出手缓解种种问题矛盾已不行。原有道路看来走不下去,要改变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经济成长率极可能明显滑落,面临的直接问题,是已踏入就业人口高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高峰期,就业供大于求的问题严重化,种种社会问题由之浮现。

 全面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更多地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防止在政策调整中,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但在今天的经济状况下,看上去储蓄水涨,人人有钱,但消费长期偏冷。当出口增长放缓,就业增长也将放缓,居民收入成长也将放缓,内部需求的提升也将受到影响,而产能过剩问题将恶化。

  在长期以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条件下,要作出政策调整,实现漂亮而轻快的转身,有没有另外的道路呢?有,这条道路,就是学习台湾早年的经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