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字的关于父爱和母爱的散文

好点的哦

40字的?那我估计没有好的!
朱自清《背影》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伟大的父爱母爱
曾读过这样几则催人泪下的故事:
一对夫妇为登山运动员,在儿子1周岁生日时,他们决定背着儿子去登7000米雪山,当登上5000米的高度时,天气骤变,风云突起,一时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然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两人赶紧找了一个山洞暂避风雪。气温仍在下降,孩子冻的嘴唇发乌,哭声越来越弱,妻子几次要给孩子喂奶,丈夫都没有答应。要知道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的肌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下降,时间一长有生命危险,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但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因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妻子毅然决然给孩子喂奶。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一次次的喂奶,她的体温一次次下降,体能严重受损。她的生命在这5000米风雪狂舞的高山上的一次次喂奶的过程中一点点地消逝。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了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而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却在丈夫的怀里安然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母爱包裹着的孩子,他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的高山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有这样一位母亲,临产前夜,恰逢丈夫在千里之外,疼痛得几乎昏厥的她打电话求助,去医院的途中又遭车祸,连车带人翻进山谷。昏睡了一夜,那个弱小的生命依旧顽强地在腹中蠕动,而自己的腹下已经完全动弹不得,到处淌着殷红的血,但始终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她细若游丝的呼吸,她竟然用手艰难地摸到了一个急救箱,用一把剪刀,一卷绷带,一套针线为自己进行了剖腹产。那一声啼哭冲破长天,血肉模糊的双手举起那最为来之不易的生命。几天后,母子俩安然无恙,伟大的母爱战胜了一切,那一刻,生命因爱而坚持而定格。
几年前,武汉发生了一起火车与汽车相撞的事故。一辆早班公共汽车搁浅在一个无人看守的道口,驾驶员下车找水去了。时值农历正月,天寒地冻,乘客都呆在暖和的车厢里,呵气成霜的车玻璃模糊了众人的视线,而马达的轰鸣和紧闭的门窗又阻隔了汽笛的鸣响。没人留意火车是几时来的,当发觉时,那一瞬间,一切已经停止了。突然,在道基的旁边,爆发出孩子的哭声,他一只小手揉着惺松的眼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一味地哭叫着:“爸爸,爸爸
......”。有旁观者说,在最后的刹那,有一双手伸出窗外,把孩子抛了出去。他的父亲后来被找到,他的座位正对着火车的那一面,几乎是第一个被撞上的人。他的骨头被撞断,他的头颅被挤扁,他满是血污与脑浆的衣服看不出颜色与质地……是怎么认出他的呢?因为他的双手仍对着窗外,保持着抛掷的姿势。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有14名乘客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孩子,以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孩子生命的延续。
……

父母亲倾其一生的心力为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默默地奉献对子女绵绵无尽的爱,从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有没有想过要报答父母亲的教养之恩,在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的时侯,我们能不能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完完全全的献出我们对他们的爱。前面的几则真实的故事,相信能感动有爱心的每一个人,我也相信,每一个遇到这种境遇的父母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但事实上,我们也时常在一些报刊杂志及广播电视上看到一些不孝的子女对父母做出的令人愤恨的行为,那样的人我从心里鄙视他。不知道感恩于父母的人,枉来世上活一回。
天下的儿女们啊,就让我们珍惜与父母的那份亲情,让我们伟大无私的父母亲感受我们的关爱吧,让我们年迈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幸福,安度晚年。
父爱与母爱 文 / 夏日的浪漫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自古以来,母爱就以它的无私和伟大被人们歌颂着。也许父亲们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服,但是大可不必。并不是父亲们不爱孩子,也不是父爱不值得颂扬,而是母亲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母爱表现的更细致、更入微、更真切,所以父亲们不必耿耿于怀。
一个母亲的一生,把对孩子的爱,无不贯穿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特别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总是怕孩子吃不好,营养跟不上,想着办法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有了好吃的,总是先紧着孩子吃,还说自己不爱吃;冬天怕把孩子冻着,夏天怕把孩子热着;孩子要出门,千叮咛、万嘱咐,等孩子出去了,还悬着一颗心,只有等孩子平安的回到家里,那颗悬着的心才能放得下来;孩子生病了,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恨不能那个生病的人是自己,只愿孩子不受痛苦。在生活的长河里,母爱就象一股涓涓的细流,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记得我生我女儿的时候,是六月中旬,天气特别热。病房里有一位病友整晚不睡,从病房里踱到楼道里,再从楼道里踱到婴儿室门口,来来回回的踱着。原因是婴儿室里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她总觉得是她的孩子在哭,心疼无比。并因此睡不着觉。第二天就请求医生同意她提前出院回家了,怕她的孩子再受委屈。——在人生的道路上,母爱总是表现得那么热烈,即使有千辛万苦,也永远不弃不离。
我的女儿从小睡觉不老实,晚上老爱蹬被子。为了怕她受凉,冬天,无论睡的多晚,我晚上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惊醒,起来给她盖被子。这可能是绝大多数当父亲的做不到的。母爱总是表现得很细腻,给孩子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女儿小时候皮肤很娇嫩,容易过敏,要是不小心被蚊虫叮咬了,好长时间都好不了。假如孩子因为痒痒而把它抓烂了,那非得吃药打针才能好。也怪了,她特别招蚊子。每年夏天,为了怕蚊子咬她,我晚上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起来为她打蚊子,从来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母爱就像那首诗里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再说父爱。父爱的表现方式和母爱不一样,它不像母爱那样事事关心,面面俱到。它甚至不轻易的表露出来。它更多地担负了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也因此铺垫着孩子前进的道路。
父爱像海,宽广深沉而含蓄;父爱像山,稳重厚实而威严;父爱像河,舒缓平静而绵长。
母爱就像春天的细雨、夏日的清风、冬天的暖阳,温暖着孩子的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1
父爱:
如果母爱似水,那么父爱如山。
如果把母爱比做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 ;它像烈火,给人温暖去却令人生畏,容易让人激奋自己。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4260.html?wtp=tt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02
《繁星》 《春水》上都有
第3个回答  2008-11-02
娘讨来的三袋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