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眼睛等于相机多少像素

如题所述

如果硬性比较,人眼大约等效于一台50毫米焦距,光圈F4-F32可变,400万像素,感光度ISO50-ISO6400,快门1/24的不停连续拍摄的相机。

人眼和照相机原理相同,感光器件由CCD上的一个个光电二极管换作了感光细胞,人眼“像素”5.76亿。普通人的视网膜拥有500万个锥形细胞,这些锥形细胞是用来感受视觉色彩的,可以把人的眼睛想象成等同于500万像素。

但是,在眼睛里面还有一亿个棒状细胞,是用来感受单色对比度、明暗的,在眼睛所示画面的锐利程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就算是把眼睛像素当成1.05亿,仍然低估了眼睛,因为眼睛毕竟不是一台相机。

扩展资料

人眼的作用更类似于一台视频摄像机,而非静态的照相机。人的眼球反复转动,持续接受外界的光信号,并随时“更新”大脑内的图像细节。同时,大脑将双眼得到的不同信号组合起来,也可增加图像的分辨率。而且经常会转动眼球或者转动脖子,以接受更多的信息。

因此,眼球和大脑的有机结合,使人眼的分辨率不仅仅由虹膜上的光受体决定。 根据以上的观点,假设前方有一个四方形的视野,比如一扇开着的窗户。像素值相当于[90(度)×60(弧度/度)×1/0。3]^2=324000000,即3亿2400万像素。但是其实不会意识到如此多的像素值,仅仅是大脑根据需要,获取“有用”的细节。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眼的可视范围非常宽,几乎达到180度。如果以此计算,即使仅以120度计算,像素就可达到5亿7600万像素。如此高的像素值,确实不是现有的数码相机可以相比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26
  人眼一共有多少像素呢?

  首先,人眼的作用更类似于一台视频摄像机,而非静态的照相机。人的眼球反复转动,持续接受外界的光信号,并随时“更新”大脑内的图像细节。同时,大脑将双眼得到的不同信号组合起来,也可增加图像的分辨率。而且,我们经常会转动眼球或者转动脖子,以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眼球和大脑的有机结合,使人眼的分辨率不仅仅由虹膜上的光受体决定。

  根据以上的观点,假设前方有一个四方形的视野,比如一扇开着的窗户。像素值相当于[90(度)×60(弧度/度)×1/0.3]^2=324000000,即3亿2400万像素。但是你其实不会意识到如此多的像素值,仅仅是大脑根据需要,获取“有用”的细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眼的可视范围非常宽,几乎达到180度。如果以此计算,即使仅以120度计算,像素就可达到5亿7600万像素。如此高的像素值,确实不是现有的数码相机可以相比的
  在之前的一个测试中,有人使用Canon EOS 10D和5英寸针孔透镜,在ISO 400情况下12秒钟内记录了14颗星星。而我们可在10秒钟之内认清楚14颗星。(Clark, R.N., 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 Cambridge U. Press and Sky Publishing, 355 pages, Cambridge, 1990)粗略估计,人眼的最高感光度相当于ISO 800。

  另外据统计,10D在ISO 800时,CMOS上的每个像素点平均接收2.7个电子。而视神经接受外界的光信号,同样需要至少一对电子。

  在日光下,眼睛的感光度非常低,几乎为夜间的1/600(Middleton, Vision Through the Atmosphere, U. Toronto Press, Toronto, 1958),也就是说,日光下的感光度基本达到ISO 1。如此低的感光度可以有效的保护视神经和虹膜。

  而数码相机方面,感光度ISO 3200在数码单反上早已经非常普及,富士已经有了ISO 3200的便携机问世。但是,数码相机在高感光度下的噪点始终是困扰整个数码成像业的大问题。而人的肉眼和大脑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困扰。
  一般认为,人眼可区分10000倍的对比度。但这取决于场景的亮度。亮度降低时,动态范围的下降非常快。人眼的动态范围远远高于目前已知的胶片相机或普通民用数码相机。

  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验证:在月圆之夜,带上一张星图来到郊外。待眼睛适应周围亮度之后观看星空,在有月亮的部分找到肉眼可见最微弱的星光。然后,设法找到在月球周围45度以内的星星。在远离市区光污染,并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你应该可以看到2.5等星(满月的星等为-12.5)。星等差为15。每相差5等,亮度相差100倍。因此,100×100×100=1000000,即一百万。在此弱光下,人眼的动态范围可达到一百万!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28
首先,人眼的作用更类似于一台视频摄像机,而非静态的照相机。人的眼球反复转动,持续接受外界的光信号,并随时“更新”大脑内的图像细节。同时,大脑将双眼得到的不同信号组合起来,也可增加图像的分辨率。而且,我们经常会转动眼球或者转动脖子,以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眼球和大脑的有机结合,使人眼的分辨率不仅仅由虹膜上的光受体决定。

根据以上的观点,假设前方有一个四方形的视野,比如一扇开着的窗户。像素值相当于[90(度)×60(弧度/度)×1/0.3]^2=324000000,即3亿2400万像素。但是你其实不会意识到如此多的像素值,仅仅是大脑根据需要,获取“有用”的细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眼的可视范围非常宽,几乎达到180度。如果以此计算,即使仅以120度计算,像素就可达到5亿7600万像素。如此高的像素值,确实不是现有的数码相机可以相比的
在之前的一个测试中,有人使用Canon EOS 10D和5英寸针孔透镜,在ISO 400情况下12秒钟内记录了14颗星星。而我们可在10秒钟之内认清楚14颗星。(Clark, R.N., 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 Cambridge U. Press and Sky Publishing, 355 pages, Cambridge, 1990)粗略估计,人眼的最高感光度相当于ISO 800。

另外据统计,10D在ISO 800时,CMOS上的每个像素点平均接收2.7个电子。而视神经接受外界的光信号,同样需要至少一对电子。
第3个回答  2008-10-28
没法比较,数码照片是用一个一个的颜色点来存储照片的,每个点叫一个像素,所谓800W像素也就是说用800万个点来存储一张照片。
而人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不是用点表示的。而是线性的,无限清晰。

举个例子,就拿胶卷相机来说,胶卷相机的胶卷,就没有像素一说,照片在胶卷上存储,是线性存储的,胶卷无限放大后,看不到点状的东西,而数码照片如果你不断放大后,一些细节就会变成锯齿状,因为本来只有几个点表示的细节,被放大后,每个点就扩大了。因此,在数码相机横行的今天,专业的摄影师和广告工作者都还用胶卷相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胶片冲洗照片的时候可以无限放大,图像依然很平滑。

因此,人的正常眼睛和像素没法比较。
第4个回答  2019-06-05
如果是1.5的视力,相当与200万像素,近视眼就不一定了人眼“像素”5.76亿
普通人的视网膜拥有500万个锥形细胞,这些锥形细胞是用来感受视觉色彩的,可以把人的眼睛想象成等同于500万像素。但是,在眼睛里面还有一亿个棒状细胞,它们是用来感受单色对比度、明暗的,在你眼睛所示画面的锐利程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就算是把眼睛像素当成1.05亿,仍然低估了它们,因为它毕竟不是一台相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