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如题所述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经历了深刻变革。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已顺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确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面向农村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平稳运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村的教育需求正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为满足这一需求,必须将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首先,认识和运用农村现有资源的相对优势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形成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而乡村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我们要深入挖掘农村的教育资源优势,如自然环境对学生智慧和心灵的启迪,生活环境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农业生产实践对学生技能的锻炼。
其次,吸引和留住优秀乡村教师是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队伍结构的改善和培训机会的增加是喜人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乡村孩子有共鸣的生活经验、亲近的心智模式和融合的情感。
再次,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艺术、园艺、种植、养殖、制作和劳作等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劳动工具的设计与制作作为智慧和文明的传承。
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利益点
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村地区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与“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由弱变强的有效路子,就是找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点,实现乡村百姓利益与乡村社会利益的共赢。
“升学要多”是农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望,而“留下要有用”则是农民对基础教育价值的客观需求。农村基础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的人才,还要关注教育目标的多元化。
三、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关注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的人才需求与农村课程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农村基础教育除了肩负升学的任务外,还肩负着培养优秀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化农民的重任。
其次,师范大学主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学校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师范大学与农村中小学的合作应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同时农村学校要形成内生的、持续的自主变革能力。
最后,要关注农村社会相对落后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之间的关系。吸引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并建立长效机制,包括职前培养机制和用人选拔机制。
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也将逐渐由弱变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