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09.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一、改变具有两面性:1.向往好的方面,2.盲目的改变,会陷入焦虑、自卑、手足无措。

二、改变的两个层次:1.内容的改变,2.应对方式的改变。

三、第二序列改变:改变,作为应对方式本身,也需要改变。

四、自我接纳-舍弃 。 应对方式的改变有效

五、什么时候改变,什么时候自我接纳:

1.改变究竟是改善了你的状况,还是维持了你的状况,甚至更糟。

2.不要恶性循环,要自然发展。

3.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4.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进程。

金句:

1. 不要纠结于你自己的问题,把它当做你生存的常态,而去专注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自我接纳的真谛。

2. 自我接纳说的不是追求,而是舍弃。舍弃什么呢?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正文:最后一讲行为改变课,跟前面不一样的内容。反思改变本身。

1. 向往好的方面

我们总是期待改变,对改变总是心存向往,这是对的

在追求改变的背后,隐藏在心理状态就是对自己现在的不满。这种不满,当然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2. 盲目的想要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不知道改变的方向,盲目的想要有所不同,追求改变本身就会变成我们的心理舒适区,变成我们逃避真正改变的借口。

你会通过改变,从而让你焦虑、迷茫、自卑、手足无措、甚至陷入重复无效的改变之中。

1. 内容的改变    

2. 应对方式的改变

例子:一位来访者,他说,我并不是要赚很多钱,我只想要做有兴趣的工作,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接着他说:这是我的第5份工作。因为每次工作到半年,就会非常焦虑,不想庸庸碌碌的过一生。

内容的改变:工作

应对方式的改变:不停换工作的行为。

分析:

他一直在改变的,是工作这个内容。

而他真正需要改变的,却没有改变的,是用不停换工作来应对焦虑的应对方式。

盲目寻求变化,没办法安顿下来踏踏实实积累,这才是他真正的问题。

改变,作为应对方式本身,也需要改变。

  例子:有个人有一段时间陷入了刨根问底的状态,别人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他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学英语,为什么出国,为什么努力赚钱…

过度思考带来的问题:他做任何选择都很犹豫,因为他总是想在源头上能把事情想清楚, 这浪费了他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很痛苦,想要改变。做了很多尝试,总不成功。

妈妈给他的方法:下回你要做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不同的选项排序,

这样不就容易了吗?

爸爸给他的方法:你这是一种特别的才能,很多人其实只是根据常识来生活,但你会用理性去思考。

虽然费点时间精力,却是很值得的。

你不仅不用改,而且还要保持这个好习惯,将来会派上用场的。

为什么爸爸的方法促成了他的改变,用第二序列改变分析一下。

内容的改变:遇事多想,选择时犹豫。

应对方式的改变:努力改变自己的状态

 ABC原则:A是事件,B是对这个事件的看法,C是行为。 

我们改变不了事件的内容,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对事件的态度和想法,是自己的心态。

他妈的建议是:改变内容

他爸的建议是: “他想要改变” 这个应对方式。

自我接纳——舍弃

 

对自我接纳的两个误解

1. 不改变

因为顺境逆境都是人生常态,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忍受不好的境遇,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

2. 把自我接纳当做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

经常有来访者说:我觉得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好,很想接纳自己,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其实是把自我接纳当做获得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

他心里想的是:如果自我接纳了,那我就会变得更好了。

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森田疗法,核心理念是: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

不要纠结于你自己的问题,把它当做你生存的常态,而去专注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自我接纳的真谛。

他爸爸把他想要改变的问题,变成了一种不需要改变的资源。

看你改变的动作,究竟是改善了你的状况,还是维持了你的状况,甚至更糟

通常,无效的改变会形成恶性循环,像是失眠,你要改变失眠状态,当自己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提醒自己我不要失眠,反而会醒过来

想要改变的时候,问自己两个问题:

1. 我所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界不是围绕自己转的,不要抱有对世界的应该思维

2. 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

a.一棵树种下种子,从开花到结果,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

b.工作需要积累经验,关系需要培养感情,这也是自然发展的过程

c.身体或者心理受到伤害,会缓慢的恢复,这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