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管理特点

XIEXIE

1、政府绩效和绩效管理的定义

政府绩效可以定义为政府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为获得公共产出最大化。

政府绩效管理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与责任政府、公平政府、廉洁政府、公益政府、廉价政府和法治政府学理相连。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运用政府绩效目标、绩效信息、绩效激励、绩效合同、绩效成本、绩效程序、绩效规制、绩效申诉和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

政府绩效管理源于政府职能定位、解决财政危机等实践的呼唤,以公共选择、新制度经济学等作为理论支撑。政府绩效管理是对近20年来盛行不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梳理,是对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效能建设的提炼升华,可以看成是重塑政府的另一种版本。

2.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

政府绩效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主体、管理范围的扩大,与传统的行政管理原理相比,它昭显提高公共生产力的管理理念,突出发展变革作为主线脉络;与以往的行政体制改革相比,它着意表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注重方法手段的功能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互动。

第一、政府绩效管理把绩效作为管理的核心。重视管理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关注管理过程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力求在测评中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公共绩效管理理论认为,重视绩效能够激发管理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促进测评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当然,公共绩效本身具有多元的特征,计划绩效与政策绩效之间、直接绩效与间接绩效之间、有形绩效与无形绩效之间,很难做一个简单的评判,因此,绩效评估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工作。

第二、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多元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质量。传统的行政管理要求政府担任社会公共事务单一的服务主体,政府既是公共产品的组织者,又是生产者。公共绩效管理则认为,政府当然是社会公共产品的组织者,但不一定都是直接生产者,对于那些技术性、具体性的社会事务,应尽可能地交给社会组织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承担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非盈利组织、公私合作组织,甚至是私人盈利组织。传统的行政管理以服务主体为定位,服务主体多元化突破了这个概念,公共管理以服务内容为对象,通过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适,侧重研究如何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而不讲求提供服务的主体属性。

第三、政府绩效管理凸现机制创新。传统的行政管理也在不断地谋求发展,革故鼎新,但传统的改革总体上说来是体制性的,行政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领导体制改革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政府绩效管理则以政府应该管什么和怎么管作为中心,致力于寻求一个新的治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职责使命,以提高绩效作为目的指向,政府管理恰到好处,理顺政府与社会、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领导与部属、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关系,把不该管的和管不好的公共事务移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工作。

第四、政府绩效管理重视管理方法与技术。传统的行政管理当然也讲求行政方法,行政过程离不开方式、手段的运用,行政领导、行政协调、行政沟通等管理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行政方法的运用过程,行政管理学科体系还有专章论述行政方法。但传统的行政方法总体上看只是依附性的,一般所说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也只是概要论述,虽然不少教材都有系统分析、戴明循环、帕累托分析等定量方法介绍,实际上,这些定量方法大多还是停留在课堂讲授,实践运用相当少。总体上看,传统的行政管理更偏重于体制的架构,重视组织体制、领导体制和人员管理体制的建设。公共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相比起来,公共管理更重视机制的运作,更讲求方法与目标的统一,积极寻求和开发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绩效。作为一种目标结果,绩效是对公共管理过程是否运用管理方法、运用的管理方法是否有效的验证,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是一致的。从某种角度看,绩效本身又可以作为一种导向性的管理方法,回应实践的要求,依此形成绩效评估、绩效合同、绩效激励等一整套管理方法体系。绩效评估是根据预定的管理目标,运用一套力求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估指标,对特定时期公共组织和人员的管理状况进行测评的过程,绩效评估不仅可以反映管理信息,而且,通过公共组织和人员之间管理结果的纵横比较,可以形成压力,产生激励,提高管理绩效。有许多管理内容和管理项目,公共组织与相应的部门都可以签订管理契约,明确双方的权力与义务。绩效合同可以约束和规范公共组织行为,减少主观随意性,促进管理绩效。激励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公共管理又赋予激励新的内容,在前所述的适度分权、放松规制等都是提高绩效新的激励要素。

第五、政府绩效管理突出应用性和回应性。在总体性质上,行政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特征很强的学科,行政管理必须植根于实践之中,回应实践的要求,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方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有生机活力。传统的行政管理在这个问题上作过诸多努力,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领导体制改革、廉政建设等的研究都对实践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有两个最主要的局限消弱了应用性特征,其一是管理范围的局限,行政管理只限于政府范围,实际上,公共物品的提供远不止这个范围,在中国,事业单位承担了一部分行政职能,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政府控制相当大的势力范围,随着改革的进程,社会中介组织、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其二是目标导向的局限,效率是传统行政管理的核心命题,如前所述,单纯的效率无法理顺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数量与质量、经济与政治伦理、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的关系,无法有效的解答复杂多变的实践问题。公共管理则突破了这两个瓶颈,国外的公共管理研究发展迅速,MPA喧声夺人,这样一种市场效应,与公共管理的应用性特征密切相关。

“政府绩效”是行政管理学近年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政府绩效评估已成为各国政府工作的发展趋势。逐渐体现出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绩效管理规范化、强调公民导向的主要特点。

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绩效本质上是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具体体现,绩效评价标准和确立评价指标都以发展观和政绩观为基础。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就是政府工作的方向、是政府各部门具体工作的指南,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落实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丰富实践中,就必须有科学的、先进的政府工作的评估体系。只有用绩效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标准来评估政府工作,才可以全面检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才能全面详细、客观实在地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全面工作,才能检验地方政府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否真正做到科学发展。科学实施政府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设置的指标来推动行政体制的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推动地方政府的创新、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地方政府创造更多的公共价值,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创新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绩效管理包含的经济性评估要求政府树立成本意识,效率测定是检测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效益评估关注的是组织工作的质量和社会最终结果,体现在人民满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上,这些绩效评估的内容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要求。绩效管理以“结果为本”的理念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的新理念,以下放权力为取向也符合公共管理要求分权的新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机关绩效管理在实践中具有计划辅助功能、监控支持功能、促进功能、激励功能、资源优化功能五个重要的功能,是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创新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

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机构臃肿、行政成本高、办事效率低是目前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绩效管理充分考虑到政府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在决策、执行、结果等政府权力运行的节点,制订或设立了规范化、程序化的目标与标准,并且绩效管理以市场机制作为依据迫使政府机构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工作的目标,这样将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绩效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逐渐探索与实践、不断渐进的工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在内容和重点选择、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绩效评估程序和方法、绩效评估结果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还比较突出,规范化程度低、绩效评估分散在多种管理机制中、评估内容和侧重点差别很大、评估程序和方法不一致、缺乏制度化的评估标准,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

为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在政府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从价值、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对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标准进行系统的反思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在拟定出适用全国机关的效率评估标准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依据这些原则要求,结合实际,规范化、科学化完善修订当前的目标责任体系,制定各地的细化评估标准。

绩效考核作为评价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要科学地使用,避免走两个极端:一是将绩效评估结果束之高阁,与干部任用、内部激励和资源配置完全脱节;二是在绩效评估结果的利用上急功近利,不能把奖惩、任用作为绩效评估结果利用的惟一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4
  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借鉴企业管理有效形式的产物。
  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把绩效作为管理的核心。这就要求必须重视管理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关注管理过程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力求在测评中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政府绩效管理理论认为,重视绩效能够激发管理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促进测评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第二、强调多元服务主体。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单一服务主体,政府既是公共产品的组织者,又是生产者。绩效管理理论则认为,政府当然是社会公共产品的组织者,但不一定都是直接生产者,对于那些技术性、具体性的社会事务,应尽可能地交给社会组织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承担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非盈利组织、公私合作组织,甚至是私人盈利组织。
  第三、凸显机制创新。传统的行政管理虽然也在不断地谋求发展,追求创新,但总体说来都局限于体制性的改革,行政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领导体制改革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政府绩效管理则以政府应该管什么和怎么管作为中心,致力于寻求一个新的治理模式,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职责使命,以提高绩效作为目标指向,全面理顺政府与社会、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领导与部属、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关系,把不该管的和管不好的公共事务移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工作。
  第四、政府绩效管理重视管理方法与技术。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往往孤立地研究和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绩效管理讲求方法与目标的统一,积极寻求和开发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绩效。作为一种目标结果,绩效是对政府运用管理方法是否有效的验证,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是一致的。绩效评估是根据预定的管理目标,运用一套力求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估指标,对特定时期公共组织和人员的管理状况进行测评的过程,绩效评估不仅可以反映管理信息,而且通过公共组织和人员之间管理结果的纵横比较,可以形成压力,产生激励,提高管理绩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