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异同

要详细点的,药理学方面的内容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虽然在名字上很相似,但三者在来源、给药方式、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来源

  肾上腺素主要是从牲畜身上提取或合成的,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当人在兴奋、恐惧、紧张等时就分泌这种化学物质。去甲肾上腺素是哺乳动物NA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异丙肾上腺素来源于人工合成。

二、给药方式

  肾上腺素的给药方式是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一般采用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一般采取舌头下面含药或者是气雾给药。

三、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亚型为αβ,当激动α受体时血管收缩,激动β²受体时血管舒张。肾上腺素还有加强心脏心肌收缩性、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加大心率、增加心脏输出量的作用。此外,皮下注射或低浓度静脉滴注时,血压的脉压差增大,大剂量静脉注射会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还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亚型为α,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加。小剂量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血压脉压加大,大剂量使用时脉压变小。

  异丙肾上腺素的受体亚型为β,对心脏β¹受体起强大的激动作用,可以缩短舒张期和收缩期。当激动β²受体时会引起骨骼肌血管舒张。静脉注射会引起舒张压明显下降。

四、临床应用

  肾上腺素主要应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局部止血等状况。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在休克、药物中毒性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下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则主要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感染性休克等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所以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的前体。
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的末端作为化学传递物质,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是血管收缩和正性肌力药。
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对全身各部分血管的作用,不仅有作用强弱的不同,而且还有收缩或舒张的不同。对皮肤、粘膜和内脏(如肾脏)的血管呈现收缩作用;对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呈现扩张作用等。由于它能直接作用于冠状血管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心脏供血,因此是一种作用快而强的强心药,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强。
扩张支气管:作用于支气管β2肾上腺素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抑制组胺等介质的释放。②兴奋β1 肾上腺素受体, 增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缩短窦房结的不应期。③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左心为著)负荷,以纠正低排血量和血管严重收缩的休克状态。作用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相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06
异丙基肾上腺素 为β受体激动剂,对β1和β2受体均有较强大的激动作用,对α受体几无作用。口服有明显的首过效应,舌下给药吸收迅速,药物在肝脏代谢,作用维持0.5-2小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主要作用如下:1、作用于心脏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2、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明显舒张,肾、肠系膜血管及冠脉亦不同程度舒张,血管总外周压力降低。其心血管作用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大。3、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4、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组织耗氧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