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藩司,道台是什么样的官职?

如题所述

1、藩司

藩司官名。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台参政及左、右参议,分管各承宣布政命名司辖区内部份地区钱谷等事,无定员,因事添设,各省不等,称分守道。

按察使有佐官副使、佥事,无定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地区刑名等事。

2、道台

道员是清朝独有的官职,和明朝布政使下属的左右参议比较类似。道员是总督、巡抚和地方官(知府)之间的官员,品阶一般都是正四品。

很多时候,道员作为布政使或按察使的副手,专门负责督粮、督河等工作。督粮的称为“粮道”,督河的称为“河道”。道员这个官名百姓一般都称为“道台”大人。

扩展资料:

诸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其职责类似今天的省里的厅长级别。

而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

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府之地。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

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承宣布政使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巡抚衙门相当于省政府兼省军区,
藩司衙门相当于省政府办公厅、民政厅、财政厅
臬司衙门相当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检察院

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其长官称“道员”或“道台”。当时,四川全省共设置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处道台衙门,它们成为链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负责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大案,督导农桑,整肃税源。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祯十七年(1644),又从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三年(1914),川北道台衙门设在阆中长达536年,明代辖保宁、顺庆、龙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县,清代辖25州县。明末清初,因成都战乱,四川省会也设在川北道台衙门内,在阆中行使省政府权利长达17年,并在阆中设贡院,连续4届举行乡试。明代状元杨瞻和清代名宦黎学锦等人,皆分别在阆中作过“道台”。民国元年,改川北道台衙门为川北宣慰署使,张澜先生为首任川北宣慰使。国家一些古建筑专家论证说,如今,在全国遗存官署类文物遗迹中,只有县衙,没有道衙。阆中道台衙门一经恢复后,在全国是唯一的一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23
藩司
词语解释: 1.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 2.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http://www.zsku.net/zidian/sort0461/sort0467/0340242508680.html

编辑词条道员
官名。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台参政及左、右参议,分管各承宣布政命名司辖区内部份地区钱谷等事,无定员,因事添设,各省不等,称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佥事,无定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地区刑名等事,称分巡道。清乾隆十八年(1753)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衔,专置分守道主管一省内若干府县政务,分巡道主管全省提学、屯田等专门事务。守、巡诸道多加兵备衔;长官皆称道员,俗称道台,尊称观察。清末又在各省置巡警道与劝业道。民国初年曾分一省为数道,以道尹为长官。
http://baike.baidu.com/view/59841.htm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9841.htm

第3个回答  2013-12-30
藩司相当于正厅级干部,主管财政和民政,因地位重要,可以绕过副省级直接提任巡抚。道台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介于巡抚和县令之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