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虐倾向吗?——深度简析自虐型人格

如题所述

1. 深度剖析:你是否潜藏自虐倾向?
2. 揭示自虐型人格的两大面孔
3. 自虐,这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动态。它既涵盖了无意识的自我伤害,也涵盖了看似无私的过度劳作。
4. 而自虐型人格,是一种长期、系统化的自我牺牲行为,分为关系型和道德型两种类型:
5. 关系型自虐: 这类人倾向于情感的强烈依附,通过自我牺牲来维系或强化关系。
6. 他们可能通过无尽的工作展示自己,期待别人的关爱与关注。
7. 例如,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付出才能赢得爱与认同。
8. 道德型自虐: 这类自虐者以“受害者”形象示人,通过制造道德困境来攻击他人或维持自我价值。
9. 他们会否认自己的痛苦,将内在的负面情绪投射给他人,以此保持“道德优越感”。
10. 例如,他们可能用道德说辞来挑起冲突。
11. 自虐者为何持续沉溺于痛苦?这与他们的早期经历息息相关。
12. 可能是在早年痛苦中寻求与养育者的连接,或者是对虐待经历的防御机制。
13. 他们期待痛苦能带来改变,但往往事与愿违。
14. 同时,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如“听话”、“努力工作”等——也可能强化了这种行为模式。
15. 面对自虐型人格,我们可能会陷入同情或厌烦的矛盾。
16. 同情使我们想要帮助,厌烦则驱使我们想“以牙还牙”。
17. 然而,正确的策略是保持警觉,理解他们的痛苦背后可能隐藏着焦虑,同时设定界限,不落入他们的操纵。
18. 面对挑衅,要坚定自我,不配合他们构建的“受害者”身份。
19. 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他们的行为往往与心理治疗背道而驰,因为治疗成功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自尊的支撑和情感的依附。
20. 心理学知识小贴士:如果你对心理成长和人际理解感兴趣,知学堂APP提供丰富资源,包括名家讲座、心理辅导和常识课程,帮助你提升识人能力,成为更理解他人的专业人士。这些课程既实用又有趣,全部免费开放,让我们一起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掌握更多心理学技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