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简介

急用!!!!!!!!!!!!!!快快快快快^-^!!!!!!!!!!!!!!!!!!

  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
  [编辑本段]恩格斯简介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1837年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1年后到不来梅一家商行供职。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
  1839年春,在该派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编辑本段]恩格斯生平
  1837年9月,中学未毕业就被他的父亲送去学习经商。
  1838年7月至1841年3月,在不莱梅一家贸易公司实习经商,业余刻苦自学,著文批判德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宗教迷信和资本家的贪婪,表现了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在柏林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以及《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等小册子,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发表后,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1842年11月,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公司当办事员,在这里,他参加宪章派活动,结识了正义者同盟的活动家,并深入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2月,在马克思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国途中绕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开始了二人的终身合作。
  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他在巴门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描述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和历史使命。
  1845年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同年11月到次年5月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了两大转变。
  1846年春,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创建共产主义通迅委员会。同年秋天,赴巴黎开展活动,争取和教育正义者同盟的成员,使之摆脱"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影响。
  1847年1月,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6月,他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创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同年10月,被选入同盟巴黎区部委员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则》),用问答的体裁初步阐明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11月,与马克思一起出席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任大会秘书。大会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张,制订了符合民主制原则的章程,并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48年2、3月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在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爆发;3月,恩格斯当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巴黎与马克思共同拟订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4月,他们到达德国科伦。恩格斯担任《新莱茵报》编辑,协助马克思主持该报编辑部工作。他还曾去巴门和莱茵省的其他城市活动。
  1848年秋至1849年初,为了躲避官方的追捕,流亡到比利时和瑞士,在瑞士协助组织工人协会。
  1849年5月,在爱北斐特参加武装起义。6月,在巴登――普法尔茨任维利希志愿军团副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起义失败后流亡到瑞士。11月抵伦敦,当选为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负责改组同盟工作。
  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马克思合作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为了支援陷于极端贫困的马克思一家,恩格斯于该年迁居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再度经商。
  在曼彻斯特居住期间,恩格斯同马克思保持了频繁的通信联系,共同研讨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策略,探讨各个领域里的学术问题。恩格斯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尤其对军事学、语言学和自然辩证法作了深入的探讨。
  1851年11月至1852年11月,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一组题为《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文章,深刻总结了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经验,提出了武装起义是一种艺术的著名论断。
  1857-1859年,他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了许多军事条目。
  1861-1865年,撰写了关于美国内战的许多文章。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为工人报刊和利用资产阶级报刊撰写了许多篇战争评论,准确地分析和预示了战争的进程。
  1870年9月,恩格斯结束了二十年"埃及幽囚式"的经商生活,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与马克思一起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工作。10月,经马克思提议,他当选为国际总委员会委员,任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的通迅书记和总委员会财务委员。巴黎公社期间,他和马克思一起组织声援公社的活动。
  1871年9月举行的国际伦敦代表会议上,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工人阶级必须参加阶级斗争并建立同一切旧政党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独立政党。
  1872年9月国际海牙大会期间,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击败巴枯宁阴谋集团,通过关于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的决议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提议,国际总委员会迁至纽约。海牙大会后,他写了《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与国际工人协会》(与马克思合写)等论著,从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全面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宁集团的无政府主义和分裂主义,深刻阐述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国际工人协会解散以后,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在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政党而努力。
  1875年3月,他在给倍倍尔的信中阐明了他对德国工人运动中两派合并的原则立场,批评了党内某些领导人追求无原则合并的错误。
  1876-1878年,他写了一组题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的文章(即《反杜林论》),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时,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许多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这是一部"深刻透彻的每个有思想的人都能理解的科学百科全书。
  1880年夏,应法国工人党领导人拉法格的要求,把《反杜林论》中的某些章节改编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入门"的小册子,对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1873年至1883年间,恩格斯拟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提纲,完成了若干篇章和片断,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1885年7月,恩格斯在晚年承担了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资本论》第二卷出版。
  1887年1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他还再版了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沃尔弗、格奥尔格·维尔特等人的作品,并筹备出版马克思全集。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即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第二国际联合各国工人政党,开展了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倾向的斗争。
  1893年8月,恩格斯在欧洲大陆旅行期间出席了正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国际的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是恩格斯唯一的一次参加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他在大会闭幕词中希望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共同的敌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加强团结、互相学习,遵守共同的革命原则,同时各国无产阶级应该以"独立自主的形式组织起来",坚持"自由联合"和"自愿联系"的原则。他在其他文章和信件中,强调各国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建立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关系,由各国党和无产阶级因地制宜地决定本国的革命策略,反对任何一个党代表欧洲无产阶级讲话,不承认哪个党享有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子权",反对任何一个党的领导人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者发号施令。
  1894年12月,《资本论》第三卷出版。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10日,在威斯敏斯特桥的滑铁卢车站大厅举行追悼会。27日,遵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洒在伊斯特勃恩海滨的大海中。
  [编辑本段]时代概况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向横广的方面发展,扩展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大陆。年迈的恩格斯密切注视着社会主义运动在各地的发展,广泛了解各国的历史和现状,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运动活动家保持经常的联系,不时地向他们提出建议和忠告。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波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明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政党或个人都曾向恩格斯征求意见,请求指示。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的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他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八九十年代,恩格斯继续在各个思想领域内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1884年10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出版,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和家庭的变迁史。1886年4月至5月,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在哲学发展史上引起的划时代的意义,对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文献哲学及唯物史观作了深刻的发挥。他的许多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重大的补充和阐发。在出版和再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时,恩格斯根据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如垄断的出现、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和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等,作了新的探讨和概括。1890年和1893年,先后发表《沙皇俄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和《欧洲能否裁军》,分析了九十年代初欧洲国际关系的特点和趋势,揭露了沙皇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阐述了无产阶级对战争、和平和革命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针。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内部右倾机会主义思潮日益抬头的情况,1891年1月发表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并为之作序,3月再版了《法兰西内战》并写了导言,6月写了《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1895年初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写了导言。恩格斯在这些导言中集中地捍卫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94年11月,他写的《法德农民问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农民同盟军、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制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批判了法国工人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右倾错误。他指出,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成为农村中的力量"。恩格斯还写了《关于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等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史、为马克思及其战友作传的文章。此外,他还就宗教、妇女、文学、美学、史学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见解,不愧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这时,恩格斯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受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棉纺厂当职员 ,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1844年3月 ,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清楚地表明恩格斯已经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编辑本段]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1844年8月,恩格斯拜访侨居巴黎的马克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同年9月,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1845~ 1846年间两人合著《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书 ,这部著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系统的阐述。1845年,恩格斯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 ;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应邀加入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它的改组工作。恩格斯出席同盟在6月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 向大会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旧的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2月~1848年1月 ,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树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欧洲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委托,为德国无产阶级制定了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 ,他们立即回国参加革命斗争。恩格斯除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外,还亲身参加南德和爱北斐特地区保卫革命成果的几次激烈战斗 。革命失败后 ,1849 年11月10日恩格斯流亡伦敦与马克思会合,担负起重建同盟中央委员会和地方组织的工作,着手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
  1850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经商,以便在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工作之余,他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就各种理论问题同马克思交换意见,写了大量军事、政治论文。恩格斯极其关心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写过不少论述波兰问题的文章。他在《波斯和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等文章中,揭露沙皇俄国和英国对中国的侵略,预言今后必将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10月 ,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在国际的后期发表《论权威》等著作,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批判了巴枯宁派的无政府主义思潮。1877~1878 年恩格斯写出《 反杜林]论 》,深刻批判E.K.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庸俗的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该书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1880年,把《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内容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广为传播,马克思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恩格斯从1873年开始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了许多札记和片断。这些手稿在恩格斯逝世后被编成《自然辩证法 》一书出版。其中《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科学地解决了人类起源的问题。
  [编辑本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 , 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 。 1885 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188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论述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指明私有制、阶级、国家消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拉萨尔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关于国家问题的谬论。1886年,他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唯心史观,精辟地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编辑本段]恩格斯的主要思想
  其实可以=马克思的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编辑本段]恩格斯具体文献
  1837年中学未业,就被迫经商。在不来梅供职时,接近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在其刊物《德意志电讯》上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在此期间经常到柏林大学听课,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小组,写了《谢林和启示》等著作,对谢林的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1842年9月服役期满后到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同别人合营的企业里工作。在这里,经常到工厂和工人住宅区去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同英国宪章运动的活动家来往,同时为《莱茵报》和其他报刊撰稿。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批判。这时,他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回国,途经巴黎时会见了马克思,此后并肩战斗终身。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3月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能够争取自身最终解放的阶级,提出了社会主义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想。1845年在布鲁塞尔和马克思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揭露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反动面目,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6年和1847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在工人组织中成功地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魏特林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1847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为该同盟先后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和《共产主义原理》两个纲领草案。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后,马克思和R恩格斯受大会委托,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合写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宣言》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从法国回到德国,创办《新莱茵报》,把无产阶级群众团结在周围,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工作。1849年5—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起义被镇压后,经 瑞士前往伦敦,与马克思共同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1850—1852年为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写了《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两书。为了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1850年11月重返曼彻斯特,从事商业活动,直到1870年移居伦敦。在这二十年间,同马克思几乎天天通信,商讨各种政治问题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各种问题。1851—1862年,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和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论述并支持意大利、爱尔兰、波兰、德国、美国等国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以极大兴趣研究军事理论,写了大量具有预见性的军事文章。同时,十分关心英国的宪章运动。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积极地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发表了一系列军事评论文章,科学地估计了战争的进程。在1871年3月,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以后,同马克思一起积极支持巴黎公社。1872—1873年,写了批判蒲鲁东主义者的《论住宅问题》。第一国际解散后,在马克思主要致力于写作《资本论》的情况下,承担了在定期报刊上,特别是在同敌对思潮的斗争中发表他们的见解的任务。1875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与机会主义拉萨尔派合并时,同马克思一起,严肃地批判了爱森纳赫派领袖的投降主义立场,批判了《哥达纲领》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1876-1878年,写了《反杜林论)一书,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世三人团的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从70年代初至1883年,致力于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并作了许多札记,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逝世后这些札记被辑录成《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一书。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经他整理的《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阐明了阶级产生的过程、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详尽地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9年亲自参加了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同其中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891年初排除重重阻力,公开发表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给机会主义以沉重打击。同年3月再版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并为它写了导言。6月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阐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895年为马克思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再版写了导言,分析了在阶级斗争条件变化了的情况下工人运动的策略基础。晚年给各国活动家写了大量的书信,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列宁选集》第3卷第603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