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论辩艺术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拜托各位友友帮忙一下,谢谢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濠梁之辩”。历来颇有争议。

庄子看见鱼儿在水中从容地游来游去,觉得鱼儿是快乐的。他认为人鱼之间虽然不同类,但是人可以感知鱼儿的快乐。

惠子则认为人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他质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实在是精妙,妙就妙在它利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无知与困惑来反诘:“鱼”这个物种的概念存在于我们的意念中,它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对它确实知之甚少。而庄子那一句反问,细细揣摩,也有几分狡辩的意味: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自然,从人的角度来说,人类若非有特异功能,实在很难体会到鱼的快乐和痛苦。

惠子不乐意了:“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以此类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显然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自然要讲论辩进行到底,他回归到原来的话题:“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会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这就让人感觉很绕,就如同说“我怎么知道你知道不知道”。

这个辩题谁胜谁负?从逻辑上来说,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本来就不是同类,人怎么可能知道鱼的心理?但是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人可以通过观察判断动物的“表情”。

这个论题,其实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看。

论题之争,焦点是人鱼。说“人”是鱼的异类和“鱼”是人的异类,两种说法似乎也不是一回事。“‘人’是鱼的异类”是站在鱼的立场审视高高在上的人类,鱼有鱼的世界,它们自有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只是它们的“语言”我们无从“翻译”罢了。而“鱼是人的异类”,则站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按照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的心理,我们还可以说老虎、猴子等动物亦是人的异类。若说某类人是人的异类,那么如果不是夸赞这个人另类,那便有贬斥的嫌疑:因为此人已经沦为动物,与动物为伍。总之,既然沦为异类,结果便是:难以交流,难以沟通。

鲁迅先生曾说:人与人之间的痛苦是难以相通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人类孤独的本质。茫茫人世,独自一人茕茕孑立。人类孤独,所以人才需要朋友,需要群居。而孤独的心灵往往更容易接近艺术。荷兰画家梵高在他孤独的世界里,以“向日葵”为伴,为人类留下了伟大的艺术作品,被后人称为“孤独的天才”。中国古代隐逸之风盛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出自一个叫林和靖的隐士,此人一生“梅妻鹤子” ,这种孤独的境界高超如此,世人自是难以理解。

庄子也是孤独的,只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像他这样大智慧的人要找到知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跟他谈得来的人,除了惠子恐怕没有其他人了,恰好两人都博学好辩,而且辩才犀利,二人经常在一起研讨知识,相互打趣。“濠梁之辩”可以反映了二人的性格差别,庄子超然物外,惠子则走向独我。他们用友谊释放孤独。

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庄子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也没有了谈论的对象”。如此纯厚真挚之情,非高山流水会知音所能比。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4728c50100b5pr.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6
(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文)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第2个回答  2008-11-04
88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