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貌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如题所述

中国地貌复杂,地势高度相差很大,高原与山地占有面积甚广,平原辽阔,因此,作为自然地理物质基础的地貌,对中国自然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1.地貌轮廓及其组合形式是自然区域特征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对自然区域分异也有其重要作用。
广大的青藏高原耸立于我国西部,形成具有高寒特征的自然区。并且通过对气流运行的阻碍或加强作用和作为江河源地,影响到我国广大范围内的自然地理过程;在我国西北部,高大山岭与盆地相间的形式使盆地更为干旱,而山地有冰雪积累,形成径流,下注盆地,提供了水源,造成荒漠大盆地自山麓洪积平原至盆地中心的景观结构图式;我国东部地区,地势比较低平,低山丘陵分布甚广,只在较小的范围内影响到景观的分异;但一些山脉如南岭、秦岭、大兴安岭等,往往导致了两侧气候条件的差异,而成为区域分异的明显界限。山地对生物、气候有深刻影响,形成自然能景观垂直带谱。我国山地垂直带谱类型十分复杂多样,大大地丰富了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与水平带相互交错,加强了我国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复杂性。
2.我国山地由于具有多旋回性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时代的地壳运动中有大量火成岩体侵入,形成及其丰富而多样的金属矿产资源。一些大型坳陷和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沉积层,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3.我国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大。山地有利于土地利用的多种经营和农、林、牧合理结合;平原地表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网发育,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耕作经营下,成为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此外,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巨大的垂直高差,使河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有多级开发利用水能的条件。
4.地貌条件对经济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崎岖,交通建设困难;岩溶地区地表水大量渗漏,地下溶洞有坍陷危险;荒漠地区风沙活动危害生产;黄土及红壤地区易被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等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2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修订第三版)——商务印书馆文库
作者: 任美锷 主编
ISBN: 9787100026277 , 710002627X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1992-4-1
定价: ¥18.00 元

购买:
有货时发邮件通知我

内容提要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以来,地理研究和考察有了很大发展。建国以前,地理资料十分缺乏,甚至空白,如西藏、新疆、云南等,现在都积累了大量的地学资料和数据。因此,编著了本书。作者在编著本书过程中,曾参考我国地学工作者及其他有关科技人员编写的专著和论文数百种,本书仅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其他能说明某一特殊总是或地区的资料,则作为脚注,注在文内。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地学和其他有关科技工作者的集体劳动成果。
编辑推荐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一、面积、位置与疆域
二、中国自然地理总特点
第二章 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轮廓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一)地质构造对中国巨地貌轮廓形成的作用
(二)气候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三)地表物质对地貌的影响
三、中国地貌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三章 气候
一、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大气环流与季风进退
(一)大气环流基本特征
(二)季风进退
三、影响我国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一)寒潮
(二)梅雨
(三)台风
四、气温与热量资源
(一)气温分布
(二)气温年变化与四季
(三)生长期和霜期
五、降水及其动态
(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雨日
(三)降水变率
(四)降水强度
(五)湿润程度
六、中国气候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四章 陆地水
一、流域和水系
(一)流域概况
(二)水系的一般特征
二、河川径流的主要特征
(一)河川径流资源
(二)水量平衡
(三)年径流的地理分布
(四)年径流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
(五)河流的泥沙
三、湖泊与沼泽
(一)湖泊
(二)沼泽
四、中国陆地水在自然景观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及
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一、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一)植被与土壤形成的现代作用过程
(二)植被与土壤形成的自然历史因素
(三)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分布规律
(二)垂直分布规律
(三)隐域性植被与土壤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三、中国植被与土壤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作用及其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六章 综合自然区划
一、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和意义
二、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
三、本书的自然区划方案
第二篇 区域分论

自己去买啊!!!
第2个回答  2008-11-02
这要是写一篇 不止15000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