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不是思乡的诗

如题所述

是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著名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意境是:一夜寒雨,江水暴涨。诗人的心情也随着那潮水一样,时起时落。凄风苦雨中,诗人和好友辛渐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相对无言。自夜至晓,惜别在即,最后,诗人告诉辛渐,君自此一别,他日至洛阳遇亲友问我,当告之:近见其所事清廉,存心明洁,有如一片冰心,贮玉壶之中,毫无尘垢所侵。这是著名的自勉自励的诗。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此时的诗人四处碰壁,已落得伤痕累累,可怎能因为与世俗格格不入就选择同流合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故地告诉我的亲友吧,不管在任何时候,我都会保持高尚的情操,决不放弃对玉洁冰清人格的追求。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鲍照的身世与他一样,虽怀奇才,却沉沦下僚终身不得志。冷酷的门阀制度将出自贫寒的鲍煦拒之门外。然而,在无助的命运面前,他们却只能像洁白无暇的玉壶中的峭寒坚冰一样,一尘不染。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在开元二十七年第一次被贬岭南,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不是诗人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