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资料

如题所述

《37.你好呀!故宫 完结》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A0G6ParuYbz32ccAeLi6Q

提取码: edqy 

你好呀!故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1-19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藏有许多艺术珍品,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宫殿。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

  明永乐四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至今560多年中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保留原来布局。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四角屹立风格的瑰丽富饶脚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明、清两代统治者的重大典礼都举行于此。主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殿高28米,是故宫最高大堂皇的殿堂。当年帝王升座时,殿前鼎燃香烟缭绕,殿廊金鼓齐鸣,文武百官缅拜行、礼同呼万岁,一派威严气氛,使人望而生畏。中和、保和殿分别为古代帝王阅览奏章和科举殿试的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妃们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故宫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端门,形成宫门前面建筑的前奏。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什么乾清宫的宝座前摆了一只独角兽?

乾清宫的宝座前摆放着一只造型奇特、只有一只犄角的似羊非羊的木雕怪兽。这是什么兽?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这个样子的动物当然世上难找。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羊,名叫獬豸,一角,毛青,四足。据说它非常正直,而且具有超人的智力,本能地分清是非曲直。乾清宫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立储圣旨的地方。雍正以前,皇位的继承一般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即皇帝在位时,预先公开册立太子。康熙多子,曾两次废立皇太子,这就导致了皇子们为帝位继承权而争斗。雍正继位后,鉴于以前建储的教训,改公开册立为秘密建储,即皇帝在位时确定继承人并秘密写好继承人的姓名,藏在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内。皇帝死后由贵族大臣们打开建储匣,宣布“御书”所指定的人来继承皇位。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被秘密立储而当上皇帝的。选择皇位继承人,对于清王朝的长治久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皇族的利益要求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而要考虑到整个统治集团的实际情况。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对皇帝不断敲警钟,在乾清宫里特别设置了“性忠直”的獬豸神像。乾清宫又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廷典礼、接见官员都在这里进行。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和万寿等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内廷典礼和皇族家宴。当年,光绪皇帝还在这里接见英、美、法、日、俄、奥、葡等国的使节,接受各国的国书。皇帝在这里待人接物,也应该公平公正。把獬豸摆在面前,一方面是皇帝夸耀自己“公平正直”,一方面也有自警的意味。

为什么故宫的殿堂寝宫中都摆放着如意

漫步故宫,你可以看到无论是殿堂的宝座旁,还是寝宫的案几上,都摆放着如意。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如意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品和摆设。如意的制作在清代十分讲究,选用的材料十分贵重,有金、玉、玛瑙、翡翠、水晶、珊瑚等。在制作技术上运用了平雕、浮雕、镂空、单镶、三镶、多镶等多种制作手法,无论是凹下去的阴线,还是凸起的阳线,都能做到精雕细琢不差毫发。至于上面雕刻和镶嵌的花纹图案更是不胜枚举,有山水人物,如“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张骞浮槎”等;奇禽异兽有“松鹤”、“双狮戏珠”、“太平有象”等;花鸟虫鱼有“万年青”、“佛手”、“鸳鸯荷花”、“鱼龙变化”等。“如意”还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高级礼品。每逢喜庆佳节,帝后寿辰,新帝即位,王公大臣们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嫔妃们敬献如意,皇帝也用如意赏赐臣下。臣下敬献如意,为的是讨得帝王欢心,好邀宠取信,步步高升;而皇帝作为御下之策的赏赐也可以笼络臣下,收买忠心。作为礼品的如意可谓神通广大,使送收双方皆可如意。另外,如意本身的芳名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称心”的“如意”在语音上相同,听起来好听,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别迷信,总想凭借“如意”好听的名字来象征吉祥。不仅如此,还要借“如意”二字顺题发挥,雕琢的图案也大都是吉祥图案。例如,有的如意头上镶嵌两个柿子模型,这是因为“柿”和“事”同音,这样就可以“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灵芝状的如意头,这是因为灵芝一向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药,这样就可以“长寿如意”了;有的如意头上雕刻成5个蝙蝠围绕着一个大“寿”字的图案,这是因为“蝠”和“福”相谐,这样就可以“五福捧寿”了,指长寿、富贵、康健、德行、善终,真是样样如意了。

为什么紫禁城里摆设着欹器

故宫博物院里陈设着1895年“光绪御制”的一对高45.5厘米、长18.7厘米、宽14厘米的铜质鎏金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上面横框的正面錾刻有篆体的“光绪御制”4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14.7厘米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这种玩 意儿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为什么交泰殿的宝玺是25方

皇家宝玺象征皇帝的权威,是发号施令的凭证。故宫的交泰殿陈列着25方皇家宝玺,称为“25宝”。这些宝玺有金制的,有玉雕的,也有用檀香木刻就的;握纽有交龙、蹲龙、盘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的宝玺的底面为19.2厘米见方,小的底面每边为6.8厘米。这些宝玺雕镂精湛,质地名贵,形体硕大,是其他传世古印不能相比的。在“25宝”中,有一方满文的“皇帝之宝”,而“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是汉、满两种文字,汉字用篆书,满文用本字,其他的21方都是用篆书汉字。25方宝玺,除两方“皇帝之宝”重文外,其余印文各不相同,而且每方宝玺的应用范围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大臣的任命以及外交、征伐、祭祀、赏赐等各个方面。例如,有关赦免方面的,用满文“皇帝之宝”;有关祭祀方面的,用“天子之宝”;有关国家大法方面的,用“垂训之宝”;有关奖励忠良方面的,用“命德之宝”;有关赏赐馈赠方面的,用“皇帝行宝”;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用“钦文之宝”;有关征伐方面的,用“讨罪安民之宝”……总之,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宝玺。从现存的清代档案看,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质地的“皇帝之宝”和青玉质地的“敕命之宝”,前者钤用于皇帝颁布的诏书,后者钤用于皇帝签署的敕谕。那么,为什么宝玺正好是25方呢?现在交泰殿存放的“25宝”是清代乾隆皇帝选定的。乾隆选25这一个数目,一般认为是用《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一典。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周易》以1、3、5、7、9相加为天数25。用25来确定宝玺的数目,以象征自己的王朝绵延无限。但是实际上乾隆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此。乾隆在晚年所写的《匣衍记》中指出:“定宝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所谓“姬周故事”,指的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开东周25代王业。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世数最多的王朝是东周。乾隆把顺治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代,希望大清王朝能像东周那样,延续25代。然而,乾隆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这就不但足以说明他对自己心愿的实现根本没有信心,而且对自己王朝的前途也是诚惶诚恐的。中国的封建帝王们,开始是标榜他们“受命于天”,自己的家天下可以万世不衰。后来,人民的革命,改朝换代江山易姓的历史打破了这种幻想,于是,他们中的开明派认识到自己的统治也是不能万年不虞的。清代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乾隆本人又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有较系统的研究。强大的国势,严峻的历史,所有这些使得他不得不承认一切王朝都要灭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冷宫何处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故宫的“冷宫”在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 嫔、恪嫔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算得一处“冷宫”。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都写成 。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门”字写成“ ”,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宫谁设计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三大殿院内不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这一名胜之谜。
第2个回答  2021-04-27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北京故宫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

“故宫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品类丰富。

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堪称艺术的宝库。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以上内容参考 故宫博物院-藏品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北京故宫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现为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后经多次重修和改建,仍保持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最初的设计者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者蒯祥、陆祥等。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城设四门,南面正中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各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城四角各有一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墙高10米,护城河宽52米,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宫的主体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布局疏朗,宏伟壮观;内廷严谨华丽。外朝在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行政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梁九主持重建,面宽十一间(63.96米),进深五间(37.17米),是重檐庑殿顶的大殿,建筑面积约2380平方米,由地面到殿脊通高30.0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物。中和殿在工字形台基的中部,为面阔五间的单檐攒尖顶方殿,供在太和殿行礼时皇帝休息之用。保和殿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是举行殿试和宴请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及外宾之处。中和殿和保和殿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由于冯巧主持重建。太和殿前两侧有体仁、弘义二阁,均为面阔九间加腰檐的二层庑殿顶楼阁。文华、武英两殿则是面阔五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文华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及其家庭的居住区,包括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东西五所等。后三宫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通至御花园。乾清宫和坤宁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帝、后的正式起居场所,均面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交泰殿则是面阔三间的单檐攒尖顶方殿。乾清宫东西各有六组自成体系的院落,即东六宫和西六宫,是妃嫔的住所。东六宫南面有奉先殿、斋宫和毓庆宫,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东西六宫之北各建五所院落,每院内各建前后三重殿堂,是皇子住所。故宫主要建筑前三殿、后三宫均布置在中轴线上。其余东西六宫,乾东西五所,则分别对称地布置在其左右,拱卫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并通过各院落、殿宇的大小、广狭来区分主次。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宫则为前三殿的25%,其余宫殿依次递减,以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5-11-19
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建院以来已经走过了80年的漫长历程。10月9日上午,新浪网特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教授做客聊天室,为网友讲述故宫博物院80年的沧桑岁月。以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马骧: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你们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马骧。故宫博物院至1925建院以来,今年是八十周年院庆。今天我们请到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副主任朱诚如教授做客我们新浪聊天室,一起聊一聊故宫的历史和现状。朱教授在98-02年担任故宫博物馆副院长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对故宫了如指掌的人,您给我们网友上来先简单介绍一下,大概这八十年故宫度过了哪几个阶段?

朱诚如:今年是故宫博物馆建院八十周年,故宫博物馆八十周年的历程,应该说是比较曲折,它基本上是跟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紧密联系的,从1925年成立的时候正好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种情况下故宫博物馆能够成立很不容易。成立以后受到北洋军阀政府当时一些干扰,到了1928年由国民政府来管理,这样以后就一直到1932年文物南迁,也就是说从28-32年这段时间。如果说从1925年故宫博物馆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里面也就那么几年的时间属于故宫博物馆比较安定的时期,从1932年开始,故宫的文物就开始南迁,迁到南京、上海以后,后来又抗战,抗战之前文物分成三路,到了四川、贵阳,最后都在四川了,然后抗战胜利以后,文物又从四川运回到南京,这前后十几年的时间,辗转数万里地,这个时期应该说是故宫历史上文物在这个过程当中走了个非常困难的时期,这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时期,文物也同样承受灾难。

但是非常有幸的是,在整个过程当中,因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对自己国家老祖宗的文物非常热爱,全民族都在保护它,所以整个文物在南迁过程当中,在西迁过程当中,以及到后来回来,十余年的时间辗转数万里,文物没有什么大的损坏,这在二次大战过后,在各个国家而言,这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一件事情,这是建国前整个历史情况。

到了1948年,国民政府要准备往台湾撤退的时候,又有一批文物从南京运到了台北,当时文物南迁的时候一共是13491箱文物运到南方去,后来运到台北是2972箱,这2972箱,就是后来台北在郊外双溪的地方建了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台北故宫博物馆,尽管是两个故宫博物馆,但是它的主体故宫只有一个,还是在北京。

主持人马骧:这是带不走的。

朱诚如:这是带不走的。这么多文物运到台北,200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到大陆来访问,我曾经陪同他,他亲自跟我讲这样一件事情,他说运到台北的2972箱文物,他曾经组织人花了十多年时间,把这些文物按照当时文物迁到台北的清单逐一的进行清点,他最后告诉我,除了一页纸,别的全都对,他甚至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2972箱文物我把它全部按照故字号进行编号。台北从41年以后,台湾人或者海外人捐赠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新收购的文物全部编成新字号,他说国家肯定迟早要统一,统一的时候,这部分故字号的文物还是应该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所以我觉得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这位院长,这位老先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对迁台文物的处理,我觉得表现了学者对我们老祖宗文物一种非常强烈的爱国的情怀,他保护它,这是内部文物。

其它的文物我们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大约是150万件左右,南迁的文物当中,现在还有1211箱,大约剩十万多件,还保存当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南京修的库房,叫朝天宫库房,这是故宫博物院当时文物南迁的时候在南京修的一个库房,现在那还有十多万件,是1211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应该说是故宫博物院一个大的发展的时期,党和政府对文物非常关心,从49年以后,基本上文物的保护工作,各方面的工作走上了正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也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创新时期,文物的整理工作、展览工作、研究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取得很大进展。

文化大革命当中曾经有一段故宫博物院因为当时局面比较混乱,中央批准关门了,一直到1971年再重新开放。重新开放以后,这也是故宫博物院一个更大的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当中这一段故宫里跟全国一样,也受到同样的磨难,71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段是故宫博物院大的发展时期,这几年,特别是郑欣淼院长来了以后,可以说是故宫全面发展,创新发展一个时期,故宫古建筑维修,学术研究开展,文物展览水平提高,在国外展览的推广等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状况。

主持人马骧:我们非常感谢朱教授,给我们把脉络梳理一遍,我们大概知道建院八十年的历史了。我看到特别多的网友在留言版上留了问题,我知道大家对故宫都充满的好奇,觉得有神秘感,在线网友也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很有意思。

网友:您好,请问康熙大帝题字一共有几处?故宫真的有一个地下藏宝处?请您介绍一下每年五一、十一门票费用,及北京、台北两院交流。

主持人马骧:很多问题,各位网友别着急,我们一点点把这些问题说出来。说到故宫大家非常感兴趣,包括问康熙题字有几处的朋友,包括地下宝库的朋友,都对故宫里面的宝贝非常感兴趣。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您去过吗?

朱诚如:去过。

主持人马骧:北京故宫博物院用李敖先生的话说是“有皮无瓤”,反过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有瓤无皮”,这是他的观点。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的紫禁城馆藏文物的对比?

朱诚如:台北故宫博物馆这两边文物收藏应该这样说,我觉得秦孝仪先生当年来访问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两边文物是各有所长,就数量而言,是北京故宫博物馆现在是150万件,就文物精品来说,也可以这样说,是各有所长。秦先生当年说这样一句话,比较大的,因为他当年运的东西都比较小巧玲珑,比较大的东西,军器是无法拿走的。现在从目前来看,咱们这几部分,第一个古建筑物,这是最主要的故宫的文物拿不走。第二文物藏品,所谓宫廷文物,宫廷里面的历史文物这是当时没有拿到的,这是两个的主要部分。除此以外,还有档案当中他只是拿走一小部分,现在我们大陆保存了一千多万件中央政府档案,他拿走的档案、现在在台北故宫大约保存了40万的档案,还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有30万,加起来70万,档案大部分也在北京。

图书当时比较重要的典籍,比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这几个重要的书,他都带走了。当然《四库全书》有四套,大陆现在北京有一套,还有在甘肃也有,但是他也带去一套。

他当时带去的这部分文物,实际上除了档案,图书大约带了15万多册,档案是我刚才说的,就是一个四十万,一个三十万件。除此以外就是文物,文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书画、瓷器、仪器这些东西带出去大约是六万多件,应该说都是比较精品的东西。

但话又说回来,精品的东西并不全在他那,他的精品大家都知道,玉白菜非常著名的,还有转心瓶很多东西。但是还有很多精品在大陆,比如我们现在说的三希堂的书画,还有其它一些东西,如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在大陆?有一个历史环节,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当时允许溥仪还住在故宫里面,溥仪这个时期以其它的名义就把一些贵重的文物拿出宫了,他拿出宫这部分文物都是好东西,这些东西建国以后一部分政府用重金,周总理亲自批示用外汇在香港把故宫文物买回来,另外还有捐赠收回的,很多当时他当时带出去的文物,建国以后一直到02年我们收回来的和各界捐赠的一共有24万件,24万件里面就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时故宫流出去的文物精品,这些精品他没有。

所以应该说秦孝仪先生说的那句话,各有所长,我觉得说的比较准确,就是有一部分精品在我们这,有一部分文物精品在他们那。

主持人马骧:很多网友说到故宫这个话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刚才有很多朋友说到修缮,说到门票的事情,说到馆藏的文物,大家别着急,我们把这些话题一一按照顺序请朱教授给我们解答一下。既然说到文物,我们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网友:我去过台北故宫博物院,当然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也来过,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讲解员全是义工,虽然讲解不是很精辟,但是对普通大众来说已经不错了,有很多国宝,翡翠白菜、转心瓶、象牙球,这些国宝级人物都可以让普通大众一一近观,今年通过科技把贵重文物做成三维动画。

主持人马骧:前一段时间白岩松过我们这来,他前一段去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把国画做成鼠标垫,他把它买回来带回家,是很好的纪念品。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做法来说,网友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方面做的还有待改进,比如宝贝有,我们看不见,或者大家看到恢弘的宫殿以后能真正带走的东西不多。

朱诚如:这几年有大的改观,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个途径就是故宫的出版物,我们这几年组织了专家,把故宫文物精品编成60集的文物图册,今年为止60大本故宫博物馆图录全部出版完了,应该说故宫文物精品在出版物方面能做到。还可以做到光盘,这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是故宫的网站,应该说目前在全国来说做得很不错的,而且做得非常快,现在上

网文物的精品也很多,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途径,这是第二个。

第三就是展览,故宫因为它文物比较多,一百多万件文物,每年在国内国外的展览加在一起也就不到一万件文物,你不停的更新,也得一年一万,150万件要展到何日?所以每次展览不停更换精品。比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基本上两到三年展览一次,那是一级国宝,为什么要两三年展览一次?因为这个文物像古代书画之类的,两年要拿出来透透空气晾一次。台北的故宫精品比较少,所以它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开放时间比较长,我们周转比较稍微快一点。所以你要想到故宫里面这次把它看了,下次还能看到这个,这个机会很少,这三个月展览清明上河图就看到了,其它时间就看不到了。

主持人马骧:说到这,我有一个特别好奇的问题想问您,平时不拿出来展览的时候这些东西放哪?

朱诚如:应该说故宫历来对文物的保护非常重视,因为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国家头几年为了使故宫的文物能够做到一个很好的保护工作,建了一个地下文物库。

主持人马骧:就是刚才那位网友说的地下宝库是吧?

朱诚如:对,地下文物库现在大约有60万件文物在里面保存,文物精品大部分都进去了。

主持人马骧:这个地下文物库都在紫禁城吗?

朱诚如:具体方位不能说,这里有一个保护问题。对文物保护非常重要,文物库房里面要恒温恒湿的,文物在里面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保护环境。

主持人马骧:这些文物我想您做副院长有五年的时间在任,您差不多都见过了。

朱诚如:不能说都见过,紫禁城里面一共是980座的建筑,八千多间房子,我估计很难一个人每座房子,每座建筑物都走到,每个房子都去过,那你得很长很长时间,所以我也不可能做到,这150万件文物我只是看到很少部分,很多重要的文物,我们因为有严格管理制度,作为院长不能随便看。

主持人马骧:您还是比我们普遍的人看的多得多。

说到这,其实大家特别想能够尽多的知道我们已经有的宝物的详细情况,说完文物这个话题,我们接下来说一个特别重要的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就是保护,文物保护这一块我们不说了,有地下藏宝馆,也有专门专业人士进行维护和安保,咱们说说地上建筑。

网友:十一看了报道,今年十一黄金周,游客的数量超过了负荷的66%,166%的游客数量。大家知道游客多了对于一个历史文化遗存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故宫是不是应该更严格控制浏览人数,以避免人数过多对于我们不可再生的文物的破坏?

朱诚如:文物保护工作是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的,也是故宫博物馆非常关心的,也是全国人民非常关心的。所以特别像紫禁城皇宫建筑,现在应该说是全世界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个古代的皇宫建筑,而且规模也是最大的,这个皇宫建筑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一个文物遗存,大家都关心它。

怎么保护它?也讨论过,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你说限制人数,我们就可以设想一下,一个陕西的一个农民老太太到北京来看她的儿子,国庆期间她让她的儿子领她到故宫看一看,因为故宫限制人数她去不了,对她是一个遗憾。全国人民都想看故宫,怎么办?也想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但是目前国务院领导他们就是想通过维修故宫,扩大故宫的开放宫廷历史文化遗存的展览面积,现在只是有1/3,如果通过维修能开发到2/3,扩大一倍,这样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这工作不是短期就能修好的,故宫维修工作不像外面修房子,一下很难修好,雕龙画凤,一点点来做,甚至原来用的材料还得找原来的材料来修,原来的材料有的没有了,还要重新进行生产、复制,所以它的维修工作不像我们一般的很快就能完成,这有一个过程。

但是我想再有经过一些年的工作,我估计扩大开放面积以后,这个问题就能够相对得到解决。

主持人马骧:说到这个话题,网友这种保护文物之心真是很值得敬佩。

网友:宁肯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看不了,因为人数限制,也希望它保护更好。

朱诚如:非常感谢他们这种对文物爱护的心情。

网友:十一期间我也来北京,也去故宫了,心里有点堵得慌,觉得故宫现在就像一个大市场,小商小贩多如牛毛,卖票的地方臭味熏天,看了让人心痛,同样重点管理的天坛比故宫管的井然有序一些,采取一点措施救救故宫吧。

朱诚如:他这个想法,对故宫这种爱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故宫博物院因为参观的人太多,从院领导这个角度我知道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门口,因为人多,比如厕所问题,租用很多临时厕所摆在那个地方。主要是人多了以后容量小,必然造成很多问题。实际上故宫从9月下旬就开始应对这个工作,方方面面提前做了准备,也很难完全应对。但是我也看了,他们工作应该说还是做得比较周全的,当然他看到的可能我没有看到。

主持人马骧:什么事情想尽善尽美不太可能,我们说都不是绝对的,但是说实话朱教授,我觉得如果能够限制人数,就算让我几年去不了我也是赞同的,不知道网友怎么想。我在北京长大,小时候去故宫印象还是很深刻,去年还去了一次,我能感觉到最简单一个例子,那些汉白玉的栏杆被磨损的情况跟我小时候比加剧很多。

朱诚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为的,大家经过那都想摸一摸。第二是环境的变化,酸雨对它也是一个腐蚀,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主持人马骧:各位网友,这一期嘉宾我们请到的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副主任朱诚如教授。清史编纂委员会,您现在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朱诚如:我做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易代修史这么一个传统,后人要为前朝修历史,所以我们历史不断。清朝的历史在清朝灭亡以后,北洋政府组织一部分清朝的学者,包括清朝遗老他们一起花了很大功夫编纂了清史稿,这个大家都能够见到的。但是由于当时时间仓促,加上当时离清朝灭亡时间太近,受人事上的影响,所以观点、史实都有很多出格的地方,比如台北的学者做了一千二百万字的清史稿校注指出清史稿八万多错误,那错误就是很多了。再比如清史稿里面,大家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很了不起的,历史上中国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可是在他那里面,对孙中山根本没有提,对辛亥革命没有写,对辛亥革命采取否定的态度,所以这个清史稿不能作为一个信史来传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一直要组织修清史,大家知道修史也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除了这些以外,第一要有学术积累,清朝灭亡以后这么多年,现在已经九十多年了,这么多年对清朝历史研究取得很多成果,这是学术积累。另外文献、档案资料的整理,修清史稿没有用档案,现在很多档案都整理出版,这也是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档案,只有充分利用档案才能修出一部可靠的清史来。再有大量的文献,一些当事人的笔记丛书都整理出版了,这也是资料上的准备。学术上的积累,资料上的准备比较成熟。

另外一个原因,如果修史,王朝太近容易受到当时一些人的干扰。打个比方,末代皇帝溥仪在的时候,有很多话不是很好说,现在九十多年,我们修史,就少受当时人事的干扰。但是又不能太远,图书资料、档案资料又缺失,这样对我们修史也是不利的。现在应该说九十多年这个时候修史,从学术积累、档案文献资料的准备,以及其它很多方面的条件,应该说比较成熟了,特别是几十年来我们清史研究队伍,国家在这方面培养,人才积累比较成熟。再加上国家给一个安定的环境。另外允许你在修史时客观地去表述历史,前些年我们修史都必须用阶级斗争作为主线来修。现在学术上能允许我们按照还历史本来面目这样一个学术环境去修史,所以这么多方面综合起来,现在修史是比较合适的。

正是这种情况下2002年8月份国务院批准启动清史纂修工程,批准以后我们工作正式从2003年开始,经过这两年多工作,我们在国家清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先生的领导下,我们工作进展到目前比较顺利。

主持人马骧:您看您做的工作特别有意义,我们网友也说历史应该铭记的,无价的。我们说到历史,谈一谈故宫发展过程中或者历史中比较有意思的几点是网友特别关心的。故宫您讲了它的历程,故宫建成以来,或者紫禁城建成以来受到最大劫难是什么,比如明末的农民起义,李自成,八国联军等等?

朱诚如:1420年明成祖朱棣时期把这个建筑建起来以后,一直到现在,就皇城本身来说,包括近代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几次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整个历史上来看,故宫的损坏最主要的还是自然灾害,比如失火,雷击,太和殿在康熙时期有一次失火了,全烧了,得重建。历史上来看,因为战争火烧故宫这种劫难还没有,主要还是自然灾害这一块。

当然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故宫,还有八国联军抢文物,日本侵华战争时把故宫救火用的大水缸运到天津去造枪炮,对故宫造成大的破坏。

主持人马骧:更多是对软件的掠夺和破坏,房屋建筑、结构。

朱诚如:整个紫禁城建筑主要还是自然灾害方面,有些是人为的,建福宫花园现在正在维修,是非常漂亮的乾隆时期的花园,建福宫花园当时存放许多珍宝,太监把里面东西偷了,怕发现后受惩罚,放把火把它烧了,还有其它伤害。故宫当时防雷条件不是很好,雷击以后容易遭火,又高,在上面起火,当时的救火设备也不行。

主持人马骧:说到这个问题大家应该觉得庆幸。

朱诚如:特别是中国的宫廷建筑是木质结构,时间一长,比较容易起火。

主持人马骧:现在一共是72万公顷,你去故宫,导游经常说,流传于民间,一共有一万间缺半间,9999半房间,这个我们知道不准确,一共八千多间房间。还有我特别想知道,我想网友也想知道,现在我们开放面积大概占多少?我们将来逐步开放哪些地方。因为您可能已经去过了,给我们介绍一下。

朱诚如:随着维修工作的进展,很多地方逐渐开放,比如武英殿,02年开始修的,武英殿是故宫里面很重要的殿堂,康熙时期修书的地方,咱们说殿本书就在那修。李自成在北京当了一天皇帝就在武英殿,2002年开始修,现在开放了。所以开放的面积,是不断的扩大,很重要的就是要通过维修,使它具备开放条件。

主持人马骧:我站在东六宫的位置,往西看,大概有一个蓝颜色的宫殿,而且造型比较奇特,那个是什么地方?

朱诚如:那个是乾隆皇帝拜佛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不能开放的。为什么不能开放?四层,看着很漂亮。

主持人马骧:我每次过去就没有进去过。

朱诚如:因为乾隆皇帝拜佛的时候一楼、二楼、三楼,这个楼梯只能容皇帝一个人上去。咱们如果要开放,用不了几天楼梯就踩塌了,所以这样的地方将来也不可能开放,故宫有一些这样的地方,没有办法开放,就这么宽的楼梯,将来也不准备开放。

主持人马骧:那个地方叫什么?

朱诚如:雨花阁,大家知道清代的皇帝崇尚藏传佛教,特别是乾隆皇帝,有很多藏传佛教的遗迹。

主持人马骧:建议各位网友如果去故宫游览,注意一下,给我印象深刻,它是黄色的琉璃瓦,它的颜色跟其它很多建筑迥然不同,青蓝色的建筑,很有意思。像这样的地方应该还有很多,您在故宫里工作的时候,您对哪个地方觉得最感兴趣?最吸引你?

朱诚如:故宫里面你要是懂历史的人和不懂历史的人不一样,看的角度不一样。人们走到故宫看三大殿,后三宫,辉煌的建筑,这确实了不起,懂历史不懂历史都喜欢,因为这三大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一个典范,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建筑集大成,那么一个辉煌的建筑,而且几层台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了不起的东西。

但是你要不懂历史,进了三大殿以后光看建筑没有意思。但是有些老太太知道那是金銮殿,皇帝在那,要看看皇帝的宝座。懂历史的人知道,当时皇宫里的皇帝决策的地方在哪?比如皇帝住在哪?故宫往后面走,就是前三殿和后三宫交叉的地方,西边有个叫隆宗门,一进来有这么一小排平房,叫军机处,大家知道清朝雍正六年设军机房,十三年设军机处,开始指挥打仗的,后来成了中央政府的决策机构,皇帝重要的大事都是和军机大臣商量。你看到一小排平房那是清朝最高的中枢。

主持人马骧:您说的军机处,很多朋友要不就热爱历史,要不看了电视剧,对这个特别感兴趣,现在很多清宫戏都对军机处,军机大臣有所涉猎。

网友:军机处的小房子是三百年来名臣荟萃之地,感觉现在布展并不是太好,您怎么看?

朱诚如: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布展是按照后期展览布局的。它是军机大臣办公的地方,它不是一个辉煌大殿,我们只能根据历史记载,根据清朝末年当时遗迹,根据档案记载进行布局。因为办公地方弄的很辉煌就失真了,基本上按照历史档案提供来布展的。

主持人马骧:军机处这个地方大家想一想,它最重要的是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人和故事,并不一定是它的摆设有多奢华才能体现它的重要性。说完这个话题,我看到还有网友特别感兴趣,特别想看到关于故宫的更多音像制品。

朱诚如:音像制品现在就是中央电视台从2003年开始和故宫合作拍了一百集的故宫的电视,正在拍摄当中。第二个最近,大概这个月中旬要演电视剧《故宫》,二十集,可能是在一套。另外一个就是有一个中国历史档案馆拍的叫《清宫秘档》,主要根据档案和故宫的历史遗存结合起来拍的,反映历史正史的,至于其它乾隆皇帝都在这拍过的,戏说是另外一码事,只是故宫的背景,按照正史拍的就是这个。另外故宫六十集文物图集都是珍品。一般人不一定能买得起,三万多块钱,全是在香港印的,在上海也出版一套,都是精装印刷,都是彩图,价格比较贵,光盘版会比较便宜一点。

主持人马骧:最好还是便宜一些,三万多能买得起人的不多,最好出一些光盘,大家可以浏览刚才朱教授说的故宫的网站。现在也有一些光盘制品,但还不是那么普及,我相信肯定会越做越好,像我刚才跟您提到的白岩松老师从故宫带来的鼠标垫,几十块钱的东西,印刷的很精美。

朱诚如:现在故宫也出了很多有故宫特色的纪念品,比如故宫的角楼有纪念品,太和殿也有纪念品,一些文物也有,可能咱们创意和设计得慢。

主持人马骧:希望它越做越好。

朱诚如:现在也开发不少旅游纪念品。

主持人马骧:说到纪念品,我们网友说大部分地方的纪念品都趋同。

朱诚如:这就是咱们设计理念问题。

主持人马骧:希望这方面会有不断的改进。

网友:南京的馆藏的东西,您刚才提到了,有一千多箱,当时南迁的文物,现在还在南京那个地方?

朱诚如:存在故宫博物院当年建的库房,朝天宫库房里面。

主持人马骧:将在月中播出的二十集的《故宫》,它在里面提到想去拍南京博物院,故宫当初南迁放在那里的一些文物,但是摄制组被拒绝了。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运回故宫博物院来?

朱诚如:这个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协调当中。文物是故宫的,这个库房也是故宫当年在那建的,文物的所有权是故宫的,所以故宫要回历史文物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我觉得秦孝仪先生说的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感触,他说国家统一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西都要回到北京故宫,南京的文物没有理由不回到故宫,。

主持人马骧:我们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网友: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在故宫里面发生的事情,历朝历代一共是二十多位皇帝曾经在那里当政过。

朱诚如:明朝除了头两个皇帝,就是朱元璋和他的孙子,其他14个皇帝都在北京,清朝一共加起24个皇帝在北京故宫登基做皇帝。

主持人马骧:您是研究清史的,您最感兴趣的,或者您觉得最吸引您的哪一个皇帝或者哪一段历史?

朱诚如:明清两代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了,明朝应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一个王朝,而且是汉民族当权的王朝。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建立的一个王朝,明朝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发展很高的程度,特别是从朱元璋开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应该说也是达到一个顶峰。

清朝尽管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建立的王朝,但是满族的统治者有一个很好的长处,就是他不保守,善于学习汉民族的东西,所以我给他下个定义,叫做“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充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