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段语文口头作业的趣味性

如题所述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和平行班的一个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对于家庭口头作业,有40%的学生缺乏兴趣,应付了事或者“偷工减料”;有19%的学生由于老师未及时检查,觉得口头作业无足轻重,基本不做;39%的家长在“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布置口头作业”中选择“无所谓”;69%的教师因为缺少检查方法而未能及时了解口头作业的完成情况……从调查数据分析所得,口头作业无论从完成情况、重视程度、学习效果来说都处于被动、低效、可有可无的地位。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扭转口头作业这种被动、低效的局面,使学生对待家庭口头作业变“无所谓”到“很重要”,从“苦做”到“乐做”?基于此,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优化低年级语文口头作业设计”的实践。
  一、优化口头作业的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口头作业中感受到乐趣,切实巩固语文知识,同时又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先从优化作业的形式入手。
  1.将“自主”设计在作业中
  口头作业应体现自主性原则,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层次性,给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的自由。每学完一课,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如一些背诵经典古诗文的作业,对能力待提高的孩子不要求背诵,只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同样,对课外读物的阅读本着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有层次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表,为识字量少的孩子尽量提供拼音读物;对阅读能力强、阅读量大的孩子则推荐短篇儿童小说。
  2.将“生活”设计在作业中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口头作业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如学完二年级《找春天》这一单元的课文,布置学生“动眼”的作业——去身边生活中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春天来了?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寻找现象:小区花坛里的花开了,树绿了;广场上小朋友在放风筝;早晨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这些作业的布置能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如学完《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让孩子自己策划怎么过好在小学生活中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纷纷说最喜欢开个六一派对,于是那个六一节我和孩子们一起布置教室,还布置了特别的“动手”作业——回家制作一份美食,在家长的协助下一份份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异彩纷呈……
  3.将“趣味”设计在作业中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趋向于童趣、有变化,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如低段的很多课文都是以童话形式呈现,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将读课文布置为演童话剧,增加父母的参与度,让孩子的创造力在父母面前得到充分展示。将查资料的作业命名为“我是小灵通”,这种互动作业的成功体验,将促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到作业中,促进其语文能力的形成。
  二、优化口头作业的内容
  1.读读背背,培养语感
  低年级教材的每课都有朗读或背诵要求,它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往往成为学生的首要口头作业。当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教学带来了便利,为调动低年级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请家长把孩子满意的声音录下来,或者把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拍摄下来。这样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在一遍遍诵读中增强记忆,提升语感,丰富语言。
  除了“读”的作业,“背”也是司空见惯的常规作业。七八岁是人脑记忆的黄金时期,应抓住这个黄金期让学生多背些优秀篇章。低年级的配套朗读材料中的课文读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让学生背一背,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诗歌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语言的结晶。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让学生每人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成了我们班级两年来的固定作业。两年的积累背诵,孩子们在中华经典诗文中感受着、熏陶着,无形中提高了语感。
  2.拓展阅读,积累提升
  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看似枯燥的一个数字要求,却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低年级责任重大。
  为了使孩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每学期制订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其中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有了明确的书目表后,家长、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时就不会迷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选择。
  班级的图书角内丰富的藏书也保证了孩子们人手一本书。而“读半小时课外书”作为每天的必完成作业,能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漫漫书香的熏染下日渐提升。
  3.听说演练,有机融合
  低年级的很多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如果老师针对不同的课文,设计有效、有趣的口头作业,孩子更能领略课文的魅力。如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快乐的节日》,课文的内容就是一首歌词,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孩子对着伴奏带唱一唱这首歌。在欢跃、明快的音乐节奏中,孩子还用得着苦背课文吗?二年级下册的课文《阿德的梦》,学生对这篇科幻文章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其中的太阳能汽车、可视电话、宇宙间的飞船、各星球之间的自由旅行,这些都深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软件的应用使可视电话梦想成真。课后我布置给孩子的作业是回家用家长的智能手机与远方的亲人来一通可视电话,切身体会高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孩子对这些作业充满了期待。   三、优化口头作业的反馈
  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而口头作业存在的虚幻性使得教师往往对口头作业不能及时有效反馈。由于缺少有效的检查方法,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完成情况如何,教师不得而知。所以这两年来,我在优化口头作业的反馈上做了以下尝试。
  1.家校结合,综合反馈
  听说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体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很大,大部分听说作业只能进行一对一的反馈,所以布置的读背作业要家长起到主要监督作用。让学生清楚地、有条理地读、说给家长听,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级别,教师制作口头作业星级卡。
  教师根据表格的反映,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进一步完善听说作业,让学生在反馈中再一次提高能力。
  2.组织故事会、演讲会等进行反馈
  对于一些老师布置的需要较长时间去完成的听说作业,我们可以利用班队课、活动课等时间组织故事会、演讲会等进行反馈。如我们在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后,布置学生在一周之内搜集有关雷锋叔叔帮助人的小故事,在家里准备:(1)读读故事,体会感情;(2)练习讲讲这个故事。一周之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一堂故事演讲会,组织学生上台演讲故事,并且引导学生就故事内容、演讲表现等几方面进行讨论、点评和评比。这样的作业反馈使学生兴趣盎然。
  3.四人同伴小组的及时反馈
  语文老师由于承担的工作量较大,对学生的口头作业反馈往往有心无力,面对全班四十多个学生,要做到一对一的检查反馈,缺少有效的方法。于是在平常的口头作业检查中,我将学生按能力的差异,四人一小组编成同伴学习组,早读时间学生在组内读读背背演演,自己既是表演者,接受同伴的意见,也是观众评委,及时给同伴建议。四人同伴小组的反馈比较及时,而且在面上做到人人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背古诗、背成语、背名言警句等作业就可以采取四人同伴小组的反馈形式。
  虽然口头作业承担着巩固、提高、反馈等多方面的任务,但我们始终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低年级的学生是不能承受抄写作业之重的,期望通过优化口头作业的设计,提高低年级学生完成口头作业的兴趣,同时在完成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