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戏剧人物作文花木兰

如题所述

花木兰——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直以来,她刚毅顽强,温婉孝顺的形象,一直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从古至今,赞颂她的诗歌文献,以她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数不胜数.人们敬佩她,歌颂她,但是,我却为她充满了同情.
花木兰,她本是一位普通平凡的少女,待在家中,守着父母姐弟,过着男耕女织的宁静生活.然而,可汗的一次大征兵,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因为肩负着孝悌的责任,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十二年的戎马生活,十二年的南征北战,十二年的思念与痛苦.征战十二年,是一个男子都未必承受得了的,但木兰这样一个极其平凡的女子却经受住了这个严峻的考验.她坚韧不拔的意志,临危不乱的镇静,机敏过人的聪慧的确令人敬佩.但当烽烟过后,尘沙散尽,面对悲凉、冷峻的月亮,她的心怎能不涌起一股悲伤?那一幕幕往事随着凄婉的琴声缓缓飘入她的脑海中,此时的她,怎能不牵挂远在万里的父老乡亲?怎能不渴望曾经宁静的生活?从前的生活虽然平静,但却能守着父母,守着弟弟妹妹,悉心照顾他们,看着他们一天天快乐地生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但是,战争,这残酷的战争,却让自己与亲人分别两地.人的心毕竟不是钢铁做的,这思乡的愁苦,她怎能没有呢?
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于结束.木兰带着赫赫战功归来.天子对她大加封赏,并要授予她尚书郎的官职,但是她拒绝了.表面看来,木兰是不慕功名,愿回家与父母团聚.在我看来,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户外,女主户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代父从军,并发挥她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然而她却不能由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国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并不是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木兰只有辞去封爵,解甲归田这唯一道路可走.
回到家中,她迫切地换上旧时的女儿装.理云鬓、贴花黄,其实,木兰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的身上并无豪气,她同天下女子一样,爱美丽,爱生活,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我想,当木兰对着窗子梳妆打扮时,她的内心一定会涌起一股悲痛的凄凉.十多年的征战除了带给她一段千古美名之外,也只留给了她一张逐渐苍老的面孔,回想起那逝去的美好年华,她的心怎能不为之惋惜呢?
哎!木兰啊,木兰,你在人们的心里也许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但在我的心中,你其实是古代劳动妇女悲剧的一个缩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4
沉默的鲁侍萍
阅读激情澎湃的《雷雨》却独独感到侍萍是沉默的.她不是曹禹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狠心的遗弃毁灭了少女的爱情之梦,失贞的耻辱永远地葬送了侍萍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力.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折磨,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可以肯定地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毁灭了少女诗萍的“纯真”.
没有了爱情,余下的就是必须生存的现实.侍萍遇人不善地嫁了两次,与鲁贵的结合显然也不是幸福的.鲁贵鄙贱失贞的侍萍,待其如奴仆般吆喝训斥,侍萍只能以沉默来拒斥这个她极端厌恶的男人.因此,被迫选择的婚姻也没有结侍萍带来解脱,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作为人的尊严.前半生的侍萍最诚挚地奉献过爱情,却遭到背弃;试图经营家庭,却倍受歧视.沉重的现实境遇使她逐渐丧失了爱人的能力,侍萍生命的一半早早地枯萎了.
中年的侍萍悉心于照料儿女,作为一个母亲,她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她总是竭尽全力地张开羽翼为儿女们这风挡雨.她毫无保留地将后半生的幸福押在儿女的回报上.然而命运之神所安排的“回报”却彻底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侍萍清楚地意识到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儿子.生长在两个不同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与鲁大海之间必然的阶级冲突又让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可是命运还在步步紧逼这个满身疮伤、苦难深重的母亲,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账”.女儿四风与异父兄长周萍的乱伦令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恶”由此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待萍以最大的勇气独自吞咽着儿女们为她酿制的苦酒,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侍萍彻底失去了生命仅有的支撑.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情的侍萍还能麻木地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侍萍则一无所有,她所奉献出的都成为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
活生生的侍萍在命运安排下逐步走向死寂的绝境.她沉默的人生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终地关爱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别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不断退让地守着生命的底线.戏剧大师曹禺将所有苦难集中于侍萍一身,也许意义正在于证明:人必然会经受苦难,即使他(她)默默无闻.面对苦难,人无法选择,只有去面对、去接受.
侍萍的悲剧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运挽歌.侧耳倾听时,荡漾在心里的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