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4个月,(怎样排除体内的寒气)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20
问题描述: 本人20岁,性别男,病史:2008年五月份做了阑尾炎切除术,有点慢性肠炎. 病情经历: 2008年6月26日晚上睡觉着了凉,以后就一直感觉胸闷,畏寒,头痛,小腿乏力,2008年7月27日和28日连续两个晚上吹空调睡觉,29日早上起来就感觉全身酸痛,头痛,发烧,到医院查体温腋窝体温38.8度,打了退烧的针以后体温36.7度,但是30日我到广州有事坐车又吹了一晚上的空调,到了31号早晨一下车时就感觉整个人受不了,全身酸痛,低烧,头痛,乏力,胸闷.期间用了很多的消炎药没有什么效果.低烧,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直今 治疗检查:我于2008年9月22日前往解放军163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检查治疗,骨髓穿刺检查正常,骨髓培养,血液培养检查均正常,hiv(-),甲亢(-)胸片(-)ppd(-)血沉正常,免疫系列正常,结缔组织没有病变,寄生虫(-)C12(-)还有一些b超检查肾腹部等部位均正常,所有的检查均正常,基本上所有相关的检查都搞了,没有发现一点异常的地方,住院十五天利用抗生素治疗后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目前基本情况:低烧4个月一直不退(早上刚起来时体温正常,慢慢的就上升了,一直到晚上,有时就是虽然感觉不发热,但是量体温又超过了正常体温.),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畏寒(感觉身上有一股寒气),表热里寒.但是食欲还可以,睡眠质量也可以,体重也无明显变化.(稍微受点风寒就容易出现咳嗽,流鼻涕,咽喉痛等症状 ,抵抗力差
(我现在正在通过中医治疗,但是吃了好多的中药了,都没有一点效果,通过这么多的医生治疗,我现在基本上可以明确我低烧的原因:就是一股寒气深入体内太深了,特别是四肢上的寒气可能太深了,所以我想请那位专家能够告诉我怎样可以把体内的寒气逼出来,(体育锻炼可以吗)?谢谢!

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也可见于病人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高者,低热常为标本俱病,虚实相间,病情有的较长,而治疗又比较困难,本人从实践体会到:病因虽多,治疗虽难,但只要抓住疾病的分型与特点,掌握好药物的性质特点,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现将常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气郁发热

此类患者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制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舌苔黄,脉弦数。妇女常兼月经不调,经来腹痛或乳房发胀。治疗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但不宜多用理气药,因为理气药香燥,容易伤阴。

患者,女,34岁,低热1年余,时有烦躁,胸闷胀,自觉气短,善叹息,月经来潮时小腹痛,舌质暗紫,苔薄白,脉细弦,采用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方药为:柴胡5g,薄荷3g,白芍10g,丹皮10g,茯苓10g,当归15g,枳壳6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5g,牛膝6g,川芎6g,赤芍5g。长期气郁发热病人,多伴有血瘀。治疗时宜疏肝理气同时活血化瘀,常获得可喜疗效。

2 外感后的低热

感受外邪,禀体素虚,正邪相争,邪气留恋,低热难退,外感后,治疗不当,过用寒凉,或早进滋补,失于表散,也可以使邪气伏于里而难于外透。所以在治疗外感时,不宜用大苦大寒之剂或大发汗;宜轻剂,小量外透为好。

患者,男,12岁,发热十余天不退,体温37.2℃~38℃,不思饮食,面色黄白,大便稀软,舌苔薄白,脉濡缓。可用升麻葛根汤合香苏散加减:升麻1g,葛根3g,苏叶6g,香附3g,豆豉10g,荆芥3g,扁豆花5g,杷叶10g,陈皮6g。方内升麻、葛根升举阳气,解肌透邪,加苏叶、豆豉、薄荷、陈皮疏滞理气,驱逐风寒。诸药合用助脾气、调气血、祛外邪、退低热。

3 阴虚低热

此类病人的低热,为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阴阳失衡,而使虚热内生。多见于瘦人。症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清骨散或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患者,男,60岁,脑血管病,两手心发热,午后两颧红赤,口干,心烦,睡眠差,唇红,舌红无苔,脉细弱。可采用沙参麦门汤加减:生地15g,麦冬15g,石斛15g,首乌15g,当归10g,沙参15g,丹皮10g,玉竹15g,青蒿10g。用生地等药滋补阴液,丹皮、青蒿等清虚热。

4 气虚低热

此种低热多与脾气虚弱有关,发热常在劳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低或高。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临床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患者,男,13岁,平素体质较弱,饮食甚少,近2日发热,流涕咳嗽,面色弱濡。可用笔者经验方:藿香6g,扁豆花10g,苏叶5g,荷叶5g,白薇10g,苍术5g,陈皮5g,杏仁3g,葛根2g。在治疗脾胃虚弱病人外感时笔者常注意到脾胃气虚的特点,加用补脾益气之品,祛邪外出,疗效很好。

5 痰食积滞之低热

这类低热多见于小儿、老人、久病体虚之人。因为其生理特点,胃肠功能比较低弱,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损害,所以易积食、生痰,再加之外感等因素致使低热不退。笔者在治疗这种病时,注意到在方药中加上消导积滞、化痰药物,如越鞠丸、保和丸等方药,收到很好效果。

患者,男,4岁,低热7天,不思饮食,呃气,2天未解大便,腹胀,流鼻涕,咳嗽,舌苔白厚,采用香苏散加减效果较好。方药是:苏叶10g,薄荷3g,豆豉10g,杷叶5g,大黄3g,枳壳5g,焦三仙各5g。

在用药方面,内伤久病者,要注意调理脏腑气血,补虚祛邪。一方面要以祛邪为主,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维护正气。外邪内陷者,佐以轻透之品,鼓动正气,因势引导。小儿低热、脾胃虚弱,加用葛根、白芷之类。入夏后,低热不退病 人,加上六一散、鲜竹叶,能清暑利尿,畅通气机,退热往往理想。肝气郁滞的低热,理气时要防止伤阳,理气药要轻或加补阴药物。气虚低热加用香薷、白薇、藿香。阳虚低热用玄参清肾经虚热为主,丹皮清无汗之骨蒸潮热;地骨皮清有汗之骨蒸,青蒿、秦艽治疗虚劳发热。在治疗低热用药上,一般来说,药量宜轻,不宜过大。大剂量用药,往往苦寒相加易伤正气;若病情需要,也要中病即止。

总之,临床辨证时,要抓住疾病分型的性质特点与变化规律,掌握住药性特点,用药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2
仲景二十六味地黄丸、六十六味地黄丸都是假药
昨天记者接到张先生电话,说买了一瓶贵州傲博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仲景二十六味地黄丸,怀疑是假货,于是记者和张先生来到了人民医院对面的德宝堂大药房,各买了一瓶贵州傲博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仲景二十六味地黄丸和贵州傲博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仲景六十六味地黄丸,到药监局鉴定真伪,经过药监局稽查科的同志上药监内部网站查询显示,这个2款产品根本在贵州药监局根本没有登记,后来经过电话向核实,也证实了张先生的猜测。看来大家以后要注意了,这两款产品是地地道道的假货,仲景商标是河南皖西的六味地黄丸商标,由于皖西制药最近几年各种媒体广告做的比较频繁,使仲景六味地黄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给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好多张先生这样的顾客没有弄清楚,会上当受骗。
第2个回答  2008-12-03
是伤寒病,再吃抗生素药只能让身体越来越差。
第3个回答  2019-09-19
你好。首先说明,如果西医的所有诊断都无法解析为何你会低热的话,可以尝试一下中医的方法(请看清楚你的伴随症状):
1.阳虚发热:我不知道你是怎样觉得身体有股寒气的,如果真的是的话,那最有可能就是阳虚发热了。可以用四逆汤。先说说可能会有的症状:四肢寒冷,神疲乏力,想睡觉,呕吐,不口渴,腹痛(隐隐作痛,喜按)泄泻,舌苔白滑,脉沉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些事宜。四逆汤中有附子这种药,学过中医的都知道附子辛热大毒,很多医生都不敢用的。我是中医药大学的,我们老师说可以突破这个想法,他们很多用附子都是15克以上的,一般都开15~30克,有些甚至用生附子。这个关键就是要辩证论治。之前。我也见过几个发烧不退用附子就退烧了的案例,看你的情况比较像是阳虚发热,但是毕竟安全起见,建议去找一些中医专家看一下,并将上述内容说给他听看看他怎样分析
2.气虚发热:可用补中益气汤,症见身热,自汗出,口渴喜热饮,气短,无力,舌淡胖,苔大无力。
3.血瘀发热:可用血府逐瘀汤,症见胸腹某部痛(这个可能会有),痛处不改变,呈针扎样痛,心悸失眠,急躁,下午觉得身热,嘴唇紫暗,舌质暗红或有紫色,脉涩弦紧(这个你自己应该无法判断)
4.阳郁发热,这个跟阳虚发热比较像,但是也有不同,阳虚发热寒冷程度会严重一些,而且肢体基本上是冷的,而阳郁发热肘、膝关节以上摸上去还可能是温的。同时阳郁发热还有精神抑制或烦躁易怒,胸胁痛而苦闷,喜叹息,脉弦等症状。可以用四逆散加味(注意四逆散跟上文的四逆汤相比,药的组成是完全不同的!)。
5.阴虚发热。症见午后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足心、手心和心口),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可以用青蒿鳖甲汤或者清骨散或者六味(知柏)地黄丸治疗。
总之你最好看清楚自己还有什么伴随症状,从而才好选择合适的药,建议最好去找个中医教授看。虽然那些所谓的教授态度不一定很好。
相似回答